——我市司法行政系统为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提供法治保障
本报记者 费洪芹
时间是奋斗者筑梦的见证。当历史指针指向2019年,迎来了日照市建市30周年。
在日照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活跃着一支忠诚为民,勇于担当的实干队伍,他们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的浪潮中,尽职尽责、勇立潮头,他们用心血和汗水、勤奋和智慧为新时代的司法行政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他们就是日照司法人。
一直以来,日照市司法局坚持务实担当、主动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行政执法监督机制逐步完善、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更加高效便捷、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全覆盖、谁执法谁普法的格局初步形成、维护社会稳定作用更加彰显、法律服务实现新突破、司法行政改革取得新进展。日照司法行政系统先后有50余人获得到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市司法局荣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人民调解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新时代召唤担当作为,我们紧扣司法行政新职能,做好法律服务惠民生,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服务大局中抢抓机遇,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日照建市30周年献礼。”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郑重表示。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在推进法治服务保障上实现新突破
◎镜头———
去年4月28日,日照市司法局作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和日照政法系统的唯一代表,在全省政法机关服务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部署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延伸———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围绕中心才能找准方向,服务大局才能体现价值。
市司法局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谋划工作,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广泛组织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围绕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将法律服务与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做到精准服务。围绕日照打造全国一流精品钢铁制造基地、临港涉海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公证服务独特优势,主动介入和跟进,全面提供现场监督、证据保全、合同见证等公证服务。
全面提高公共法律服务水平,研发法律服务新产品,推动各级政府购买法律服务,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全市46家律师所以法律服务结对子方式,为1000多家民营企业担任法律顾问,为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提供法律意见。
市、县两级全部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区县全部达到“省级公共法律服务示范基地”标准,56个乡镇(街道)建成公共法律服务站,在农村(社区)建设司法行政工作室。整合“12348”法律服务热线,升级打造具备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普法宣传、舆情分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热线平台。
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网,整合“智慧调解”“法援在线”“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等信息化管理平台于一体,开通微信公众号,开发APP手机客户端,切实将法律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深化城乡“半小时法律援助圈”,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法律援助网络,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为困难群众提供便捷、快速、高效的“一站式法律服务”,倾力打造了“爱驻法援”服务品牌。
加强法治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乡村(社区)中推进法制宣传栏、法律顾问公示牌、法治建设意见箱等法治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宪法主题公园建设,先后打造了东港区三庄文心社区、兴海法治文化公园、岚山区凤凰山文化园、莒县法德文化主题公园、五莲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等典型,让全市人民感到法治无处不在。
201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二年,也是“七五”普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司法局将立足推动法治日照、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坚持深化普法依法治理与创新社会治理相结合,以“法律六进”、法治示范创建为载体开展全市法治宣传工作,打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和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立足职能 平安日照在筑牢和谐稳定防线上实现新作为
◎镜头———
去年6月1日,在司法部召开的全国人民调解专家颁证仪式上,日照市调解协会会长、莒县司法局招贤司法所所长陈志华作为山东省基层模范司法所所长代表参加了座谈会议,并围绕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和推进基层法治作进行交流发言。
延伸———
社会的和谐,需要人民司法的公平正义,人民调解作为基层稳定的“减压阀”,被誉为“第一道防线”“减压阀”,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市司法局紧紧围绕“平安日照”建设,坚持“以防为主、调防结合”的工作方针,从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入手,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作用,扎实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和人民调解工作,筑起了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繁荣的防线。
“枫桥经验”之一就是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多年来,我市基层法治建设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健全人民调解网络。一方面,结合“德润法行,和正莒县”建设,营造“和正”人民调解文化;另一方面,加强纵向网络建设、横向网络建设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同时,构建“三调联动”对接联动机制、“三力联调”乡村调解工作机制,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与法律顾问联动机制构建;并运用法德一体模式和村规民约等来化解矛盾纠纷,推进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以达善治,提升基层法治建设。
建立“1+N”多元调解机制,完善升级“智慧调解”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人民调解的信息化、智能化和数据化,进一步提高了矛盾纠纷快速处置效能。同时,创新“大嫂调解”“老兵调解”等工作品牌,构建“大调解”模式,成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53个,组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专家库8个,打造了“有矛盾找司法,请拨12348”等司法服务品牌,及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
全力参与维护稳定专项工作,积极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完善动态督导机制,深入开展涉黑涉恶线索深挖摸排工作。健全社区矫正监管机制,推行“电子腕带”监管模式,加强对梳理排查涉黑涉恶人员的重点管控,全面推广“社区矫正刑罚执行工作规范市级地方标准”,积极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甄选63名律师建立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律师库。
“以前因为做过不光彩的事,找工作四处碰壁,后来在司法局的帮助下,让自己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我很感激!”五莲县社区服刑人员孙某现在是一家企业的技术工人。像孙某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而这些都得益于我市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的有效实践,“五莲模式”在全国被叫响。
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多个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性、指导性文件和具体工作制度,内容涵盖社区服刑人员调查评估、衔接、监管、教育、帮扶、奖惩、解矫等各个环节,保证了社区矫正工作的依法有序开展。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发布实施了《社区矫正刑罚执行工作规范地方标准》,推动我市社区矫正工作由制度化、规范化向标准化、法治化迈进,日照成为全省率先开展社区矫正标准化工作的地市,为全省、全国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工作经验。
与时俱进 改革创新在推进司法行政事业发展上取得新成果
◎镜头———
今年7月16日,日照市行政争议审前和解中心揭牌成立。设立行政争议审前和解中心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多元化纠纷机制改革的部署要求,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化解行政争议的创新举措。
延伸———
在这个大创新、大转型的时代,破与立、融与合无处不在———
顺利完成市法制办与市司法局合并重组任务;成立日照市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市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挂牌办公;顺利完成全市5家公证处向公益三类改制……
我市司法行政系统的种种变化,印证着改革迈向“深水区”、创新迫在眉睫。为深入推进“法治日照”建设,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强化自身建设,敢下“硬功夫”,练就“真功夫”,肯下“苦功夫”。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市司法局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标学习考察等活动,找差距补短板,有效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打造政治过硬的司法行政工作队伍。
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推动市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举办全市政府系统“法治大讲堂”;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科学拟定立法项目,牵头制定《日照市人民政府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扎实推进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办案质量稳步提升。
加强对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和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监督管理,规范执业、办案活动对全市人民调解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基层司法所长等进行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的业务素养和履职能力。
抓好重点改革任务突破,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探索社区矫正队建制,联合检察机关进一步做好巡回检察试点工作。
深化法律服务领域改革,探索开展民营企业公司律师试点,建立法律服务专家团队和专长律师人才库,制作法律服务产品目录,完善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制度。
加强司法行政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规范化司法所创建工作,不断加大司法所经费、业务用房和装备配备保障力度。健全完善“日照法律服务网”,构建大数据网络平台,让人民群众获取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唯有与时俱进者才能确保自身不落伍。”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补充道,“今年,将原法制办与司法局合并重组,作为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必须讲大局、讲政治、讲纪律,积极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全力推动日照市司法行政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回顾历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铸就了日照司法行政工作的辉煌;展望未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依然是推动日照司法行政工作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围绕依法治国战略布局,高质量快速度推进司法行政改革发展,凝心聚力履行好各项工作任务,实现新跨越、再上新台阶,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