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谱写“病有所医”的民生答卷
日照以城市医联体建设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张磊 通讯员 范海波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是人民幸福之基。
  然而,由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尤其是市域内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弱化、双向转诊机制运转不畅、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缺等问题,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成为困扰日照百姓就医的一大难题。
  如何把准医改“脉搏”,开好破题“良方”?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问题导向、市场导向、创新导向,选准城市医联体建设这一突破口,抓住体制机制的痛点、难点、堵点,从思路理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制度创新、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化、差异化改革,推动医疗资源整合、重心力量下沉、城乡双向流通、基层服务提升,趟出了一条以城市医联体建设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的“日照路径”。

精准对接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去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创新思路理念,把城市医联体建设作为聚集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形象、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着力打造“健康日照”。把健康管理作为城市医联体建设的关键方向、核心要义,打破过去以“治病”为主的思维定式,在更高起点、更高标准上谋划制定城市医联体建设总体方案。
  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以城市医联体建设为抓手,把可利用的医疗卫生资源进行统筹整合、重新布局。在医联体内设立健康管理中心,把疾病预防、妇幼保健机构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吸纳进来,逐步建立政府办医为主、社会办医为辅、医防康护养融合发展的“健康共同体”。
  与此同时,以专班化推进、网格化布局、紧密化组织、责任化落实,构建城市医联体建设保障体系。
  成立了医改领导小组,针对城市医联体建设成立工作推进专班,每个医联体牵头医院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推进实施。
  以市内4家二级以上医院为龙头,划分为4个大的片区、334个社区网格,市人民医院牵头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市中医医院牵头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市中心医院牵头东港区,岚山区人民医院牵头岚山区,实行区、镇、村三级联动,建设4个紧密型医共体。在此基础上,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分别牵头各区县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社会办医疗机构,建立3个城市医疗联合体,推动实现城区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全覆盖,构建了“牵头医院+片区+社区网格”的管理体系。
  推行“市级医院联基层、知名专家进社区”,塑造更加灵活、有效的组织管理体制。市级三甲医院,既牵头组建医联体,又纵向承担医共体;既突出以紧密型为主、实行同质化管理,又以发展松散型为辅,扩大合作覆盖面,使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所有制的医疗机构融为一体。
  强化医联体一体化管理,厘清政府、监管部门、医联体之间的权责界限,制定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外部监管、内部运行“三张清单”,构建权责对等、分工明确的医联体管理体系。制定医联体绩效考核办法、成员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聘请第三方对牵头医院进行绩效考核评价,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财政补助资金相挂钩,让改革红利最大程度惠及日照百姓。

“联”出新天地“激”发新活力
  深化医改促发展,强化服务惠民生。我市着力在城市医联体运营模式、运行机制上发力,激发医联体内生动力,不断提升医疗健康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搭建平台运作机制。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分别牵头成立了日照市仁济医疗健康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日照市国济医疗集团,以市场为导向,以分级诊疗为目标,以资本、管理和技术为纽带,打造城市医疗集团,释放出“乘法效应”。仁济医疗公司联合日照交通发展集团投资建设集康复、养老于一体的“日照国际健康产业综合体”,筹建“日照国际悦养中心”。国济医疗集团托管华方医院,以技术团队作为出资联合葛均波院士团队组建日照心脏病医院,以股权出资联合社会资本组建日照国济尚领医院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标准化生产、信息化支持、区域化服务”,建成3.3万平米的区域性消毒供应和洗涤中心,取得了全国唯一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资质,服务辐射医联体和周边地区。引进中华国医坛国际养生城,规划建设三甲综合医院、国医大学、生命产业示范区。
  完善双向转诊机制。明确功能定位,建立双向转诊信息管理系统,制定双向转诊规范和病种目录,优化转诊流程,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康复、护理、养老“五位一体”服务。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康复护理、医养机构,按照职责实行分工协作,实施双向转诊。市中加国际健康管理中心推行“营养膳食、运动处方、中医干预”模式,搭建“治未病”服务平台。国济医疗集团建设“日照市康复医院”,实行“分级诊疗、分阶段康复”,建立起医联体三级康复体系。
  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制订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培育实施办法,在住房、配偶安排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照顾。针对乡镇卫生院编制不足的问题,从牵头医院拿出编制,以牵头医院名义招聘并“区管镇用”,解决了基层医疗人才“招不来”“不够用”的问题。针对基层待遇低、人才“留不住”等问题,按照“两个允许”的要求,允许成员单位按照医疗收入扣除药品、卫生材料支出后30%左右的比例增加奖励性绩效工资,使基层医务人员每月收入增加1000—2000元,缩小与牵头医院收入差距,基层岗位吸引力明显增强。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投资1.3亿元建设日照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上线“健康日照”手机APP,打造日照智慧医疗服务品牌“慧康”;推行电子健康卡“一卡通用”,解决了老百姓在多家医院看病信息不共享等问题;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全市统一部署基层HIS、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信息系统,有效打破了信息壁垒,实现了互联互通。
  与此同时,以制度创新变革,完善城市医联体建设标准规范。把制度创新贯穿于城市医联体建设始终,从谋划设计到推进落实,建立了一整套政策体系,推动制度集成、聚合发力,让城市医联体建设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

筑牢“健康日照”幸福之基
  在城市医联体建设中,我市还充分发挥党在公立医院的战斗堡垒作用,实行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卫生行业作风建设,把加强党的领导融入医联体建设各个方面。
  实现医疗服务同质化。牵头医院通过托管、下派技术团队等形式,对临床医疗实行同质化管理,并结合区域居民疾病谱变化,按照“一院一策”原则为成员单位分别制定专业发展方向。设立医学影像中心、检查检验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实行医疗资源共享,为成员单位提供同质化服务。
  强化牵头医院学科建设。出台医学学科创新发展政策措施,在市级医院围绕专科专病培育6个重点学科,在区县医院围绕常见病和多发病培育一批重点学科,医疗机构医学学科投入占当年医疗支出比例不低于1.5%,日照心脏病医院建立了联接市、县、乡、村的远程心电诊断中心。
  统筹人员管理。统一组建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理事会提名各成员单位院长、班子成员,报主管部门按程序考察聘任;下派“业务副院长”37人,向每处成员单位派驻不少于2名主治以上职称医生,脱离原单位工作、暂停原单位处方权,纳入成员单位绩效考核。成员单位全面推行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引入竞争机制。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我市以城市医联体建设破题开路,群众就医环境、就医方式、就医获得感发生了根本变化:
  ——“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健康日照”建设的重视度、了解度、参与度越来越高,全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推动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基层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财政投入3.9亿元,对全市56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29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四类五化”提升,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安全、优质、方便、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
  ——“分级诊疗”成效初显。城市医联体内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定位更加准确,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机制进一步健全,去年全市基层诊疗量增长14.3%,占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达到68%。
  ——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城市医联体一边打造“15分钟就医圈”,让老百姓“小病门口治”;一边提升学科人才建设,让更多人“大病不出市”。2018年,出院患者满意度达98%。
  奋楫扬帆行致远,再立潮头谱新篇。下一步,我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工作部署,唱响“创新、落实”工作主旋律,围绕人民群众对医疗健康的新期待新要求,进一步探索城市医联体改革路径,筑牢“健康日照”幸福之基,奋力谱写“病有所医”的民生答卷。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T52 版:日照市建市30周年纪念特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谱写“病有所医”的民生答卷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