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主动适应和融入全市改革发展大局,把平凡的一件件小事、实事做好做到位,推动新时代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周伟 通讯员 平振东/文 韩立/摄
【核心提示】
日照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曾用名日照市行政事务管理局和日照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经历了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和名称变更后,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坚持“更名更壮凌云志,平凡更练非凡功”的理念,坚守初心、不忘使命,始终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立足本职,胸怀全局,着眼未来,主动适应全市改革发展大节奏,继续用一个个突出的工作实绩标注担当作为:
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平台累计完成派车1.2万余车次,行程210万余公里,用车满意度99%以上;
不断深化办公用房管理机制创新,累计调剂分配9万余平方米;
启动餐饮服务社会化改革,仅用79天完成了4800平方米的市级机关食堂改造工作,有效解决和改善2700余名干部职工就餐问题;
超额40%完成降耗指标,顺利通过“十三五”中期公共机构节能考核;
年均完成市府办公大楼水、电、中央空调、机电等日常维修超过3000次……
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深知职责所系、价值所在,着力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定位和把握机关事务工作,主动适应和融入全市改革发展大局,秉承“热心、精心、细心、用心”服务理念,把重心落脚到服务上,把服务牢记在心上,有力保障了全市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成功举行,有力保障了党政机关高效有序运转,有力保障了政府机构改革,有力促进了政府效能的提升。
同时,为更好地适应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新要求,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牢牢把握住“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提出了“平凡事务、非凡服务”机关文化品牌,形成了“一以贯之”指导工作的综合性、统领性思想基础和核心,建立了以品牌串联各项工作、用品牌辐射思想意识、用品牌规范日常行为的工作局面。正是在这一机关文化品牌统领下,服务之路越走越宽,知名度、美誉度也越来越高。于默默无闻中,擦亮了一张机关事务工作的“烫金名片”。
服务大局,创新作为,深挖单位内部隐性资源发力“双招双引”
“双招双引”是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以项目论能力、以项目论水平、以项目论作风、以项目论英雄”的要求,结合本职工作属性和实际,成立了招引工作等16个非常设工作组,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和分工,强化工作调度,形成了“把任务分配下去,把力量集中起来,把责任标定明确”的良好局面,有效杜绝推诿扯皮等不作为、慢作为的问题。
2018年,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共完成招引信息提报10条,有4个招引项目完成公司注册,实现地方税收上缴。立足高端站位,成功引进我国针灸界权威、北京中医药大学赵吉平教授与市中医院签订学术合作协议,有力提升了全市针灸医疗水平;成功将“3D交互仿真技术”引入智能中心应用。今年以来,又对接了3个项目。
立足于新的招引工作任务,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坚持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同步开展“招才引智”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招引工作进展情况的调度和研判,找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招引主攻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着力推动招引工作再有新突破。
精准管理,严格监督,构建全市“一张网”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平台
公务用车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事关地方公车改革成败。
依托科技支撑,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认真落实中央、省车改办要求,将公务用车管理经验与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投资70余万元建成了“短、平、快、稳”的“日照市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了“监管一体化、服务一张网”的运行模式,实现了“管理平台化、平台信息化、车辆标识化”,有效巩固了公车改革成果。
得益于信息化平台的支撑,公务用车申请、使用、结算更加透明高效。该平台可同步传递申请、审批、车辆和人员信息,实现公务用车管理、申请、派车、评议等一站式网上服务。2017年6月30日,“日照市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平台”正式接受派车申请,标志着我市全新的用车管车模式上线运行。
“以前车辆调度主要依靠电话,工作量大。现在借助平台实现科学管理,操作简单便捷。”工作人员介绍,全市所有参改单位都可以通过手机、电脑随时随地实现公务用车申请、审核和调度派车,用车便捷,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经测算,从用车申请到完成派车,平均用时约1分钟。
目前,我市已形成“一拖五”式(一个公务用车管理总平台和五个子平台)公车服务管理格局,构建了“全覆盖,大监管”平台式运营模式,顺利完成了车改前后新旧两种服务保障模式的无缝转化。
现阶段,已有1400多辆公务用车接入平台管理和监督。目前,我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公车平台信息录入工作,已经实现省、市、县三级平台互联互通“一张网”监管运行。受益于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发挥作用,所有车辆月均共产生的费用为比车改前有了较大幅度下降。
制度先行,有序调配,念好办公用房管理和资源合理配置“紧箍咒”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自2017年以来,累计完成腾退办公用房建筑面积约31567平方米,调配面积近45300平方米;开展专项督查4次,通报批评了3家单位。
办公用房调配工作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机构改革各项任务全面落实的基础工作,领导重视,社会关心。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坚持制度先行,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出台《日照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实施办法》,制定完善办公用房管理相关配套制度,从办公用房申请、面积审核、研究审批、租赁管理、资料建档等管理环节,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流程,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制度出台,贵在执行,重在落实。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全面摸清家底,结合市直部门、单位办公用房摸底清查和移交腾退实际,充分考虑各单位实际情况,就机构改革后市直机关办公用房进行统筹调配,为各单位提供集中优质的办公环境。
为进一步巩固办公用房清理整顿成果,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严管严查严控”的工作原则,不断加强在移交、腾退、调剂、分配等方面的工作力度,确保办公用房使用管理始终在规定区间。
绿色发展,机关先行,推动公共机构成为节能环保引导者和示范者
公共机构节能的效果有多大?
2018年,全市公共机构单位面积综合能耗、人均综合能耗、人均用水量分别下降2.7%、3.1%和3.8%,超额完成降耗指标,顺利通过全省“十三五”公共机构节能中期考核。
针对公共机构用能设备大量增多,节能降耗压力不断变大这一实际,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新要求,引导全市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主动自觉节能降耗。通过实施“绿色行动计划”,稳步推进绿色建筑和改造,打造绿色食堂、绿色数据中心和绿色校园,倡导绿色办公生活方式,连续11年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做到家喻户晓。
为全面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向深度、广度发展,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积极引进第三方评价机制,对公共机构开展建筑能源审计工作,实现市级能源审计全覆盖。同时,创新推行“互联网+回收”再生资源经营模式试点,实现“线上预约,线下回收。”
日照在公共机构节能行动中脱颖而出。5年来,我市已有6家单位获得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8家单位通过了省级示范单位验收,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创新驱动,强化担当,高质量服务保障“硬实力”,助推高效能机关运行新常态
古人云:不破不立,不塞不流。市级机关食堂社会化改革的成功案例有力印证了改革创新的强大动能。
市级机关食堂负责市级机关办公大楼以及周边集中办公区2000余人的伙食保障,众口难调、机制落后可以说是单位食堂的通病。为此,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借鉴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优势,通过社会化改革引入专业餐饮团队入驻食堂进行全面经营,实现了办食堂到管食堂的改革转型。
如今的市级机关食堂,放心的食材、优雅的环境、贴心的服务已成为职工“标配”,95%以上的就餐满意率已成为发展“标签”,每一个来这里就餐的人都能感受到“家”的味道。同时,机关食堂勇担社会责任,与帮扶村建立蔬菜对口采购制度,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绿色节约的“双赢”。
“服务”是市委、市政府工作的主题之一,也是机关事务服务工作的核心要义。近年来,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把服务超前、勤奋担当、精细管理作为工作目标追求,从餐饮服务、物业服务、安保服务,到会议服务、礼仪服务,切实提升综合后勤服务保障水平,进而推动机关高效运转,保障全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做优政务礼仪工作。以标准的服务,得当的仪态,出众的形象,出色完成了市党代会、市“两会”、日照好人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日照国际马拉松等重要会议、重大赛事的礼仪服务,将城市的热情和形象展现给八方来宾。
做实安全保卫工作。安全保卫工作是后勤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托“智慧后勤”建设,牵头完成了市级机关办公大楼安保提升方案,重新布局安防体系,安装360度鹰眼摄像机,实现大楼外围监控全覆盖;升级车辆进出门禁系统,建成人脸识别系统,142家单位的3003辆车辆信息和7061张人脸图像已完成录入后台,工作人员“刷脸”即可快速验明身份,完成进出。
战高温、冒酷暑,顶寒风、迎严冬,披星戴月、加班加点是机关事务工作的新常态。面对市级机关办公大楼设备设施老化,使用功能日益减退等问题,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在保障正常办公秩序的前提下,及时启动办公大楼“强身健体”工程,集中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夜间3个多月的时间,以“迎晨光、送晚霞”的工作状态完成了市级机关办公大楼54个卫生间、车库以及各楼层地面、墙面和吊顶共1.7万平方米的整修改造。同时,着力补齐消防安全设施短板,完成市级机关办公大楼2万平方米消防喷淋系统安装,消防安全系数得到极大提升。
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正是这种精神的激励,使市级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近年来实现了重大会议保障“零失误”、安全保卫“零事故”、设备设施运行“零故障”……一系列高效后勤服务铸就一流品牌,得到广大干部职工一致认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新时代,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在用“互联网+服务”的思维,打造“智慧后勤”服务保障平台,促进机关事务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服务更加规范化、优质化、模式化,保障更加精准化、安全化、可靠化,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和谐稳定、创新发展”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