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市供销社:创新体系 打造为农务农姓农综合平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近年来,市供销合作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聚焦“改造自我、服务农民”,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经营机制、拓展服务领域,逐步从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业态转变,从单纯购销业务向综合经营服务转变,逐渐成为与农民联结更紧密、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为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市联社先后被国家人事部和全国供销总社表彰为“全国供销社系统先进集体”,被省委表彰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10年被省文明委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组织体系创新
  一个合作社拉起一条产业链。
  东港区三庄镇战家沟村的农民,如今日子过得很踏实。
  往昔长年撂荒、难以经营的1000多亩荒山荒坡,在东港区供销社坤丰农业科技公司的带领下,成为坤丰黄金冠黄桃种植基地。农民再也不用发愁黄桃怎样种、往哪里销,还能分享规模种植、品牌经营的红利。
  坤丰黄金冠黄桃种植基地,始建于2016年1月,坤丰农业科技公司通过“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该基地整合“党委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民”四方资源,实现了多赢。坤丰公司牵头组建黄桃专业合作社和黄桃研究所,充分发挥技术、资金、市场优势,负责投资经营;战家沟村委发挥村集体组织和协调优势,牵头组织流转土地;村民发挥土地优势,将土地作价流转。项目的实施,东港区委、区政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赢得了民心。三年来,基地桃产值600余万元,企业得到了发展;村集体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了增收;480户村民土地流转费及在基地务工收入350万元,得到了实惠。
  同时,东港区供销社利用与战家沟村两委共建基地项目,建设了1000平方米的集农资直供、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服务、农技培训、冷链储存、电子商务等一体的为农服务中心。依托该基地打造集大型停车场、农产品展销、旅游、采摘、休憩、公共服务等于一体的山海路综合服务区,成为东港区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示范点,为提升山海路的服务功能,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3月28日,三庄战家沟黄桃基地为全市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观摩推进会议提供现场;6月2日,为全市大力实施林水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观摩会议提供现场。
  近年来,供销社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局,开放办社、实施“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创新工程,走出了一条“多方共赢”的发展路子,促进了供销社基层组织的体制完善和功能恢复,以农民合作组织方式恢复基层社为农服务功能。岚山区在基层社基本空白的背景下,围绕服务茶叶产业,在巨峰、高兴两镇领办创办镇级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并建成两处为农服务中心,拓宽经营服务阵地,使基层社空白乡镇拥有了服务农民生产的新平台。截至目前,全市村社共建村居已达884个,合作共建项目1208个,带动村集体累计增收1260万元,助农增收912万元,供销社增效380万元。

农业服务体系创新
  为农户提供“菜单式”服务,建设为农服务中心,推进农业服务规模化。
  在莒县阎庄镇,对于很多在外打工者或留守在家的妇女老人而言,种地并不是一件难事儿。
  “像耕地、喷药、施肥等地里的活儿根本不用操心,给合作社打个电话就办了。”村民们说,他们或上班或在外做小生意,之前地里有活时,全家都要请假,累不说,直接影响收入。但自从加入了当地的合作社,便省心多了。
  莒县阎庄供销社负责人介绍说,为农服务中心成为供销社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综合平台,每一处都紧密结合农业产业需要,提供包含土壤检测、智能配肥、庄稼医院、统防统治、农民培训、深耕、种植、收购等“一条龙服务”。
  市供销社在莒县龙山镇岳农庄子村成立龙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和种植户入股,建成小规模蔬菜种植大棚。7名贫困人员有了每年700元的固定分红,而且村集体“破天荒”有了每年2.03万元的固定收入,保证了贫困农民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不掉队,努力让供销社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好帮手。
  农资超市、为农综合服务中心……如今,在日照的广大农村,各种标有“供销社”字样的机构又多了起来。不过当初的老供销,如今有了新面貌。从之前的一“供”一“销”,转变为更多具有创新意味的服务内涵,便是其中最大的变化。
  目前,市供销社依托35处为农服务中心、77家基层社庄稼医院和26个农业技术服务队,整合农用机械400多台(套),配备飞防飞机11架,智能测土配肥设备15台,年开展耕、种、管、收和贮藏、加工、销售等“菜单式”“保姆式”土地托管服务面积过百万亩,托管玉米、小麦生产服务每亩增收600元。年度培训5.5万人次,其中合作社社员4.8万人次。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86个,不断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推进为农服务向纵深拓展,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解决了农民离家务工与在家种地的两难问题,探索出了“农民进城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的服务路径。

流通服务体系创新
  织就时尚便捷的商品“流通网”。
  谁说只有城里人才能逛超市?如今,供销社把各种类型的超市开到了农民家门口。
  走进莒县刘官庄镇新宇正基超市,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货架,琳琅满目的商品整齐摆放着。除了百货区,卖场内还有多个知名品牌的电视、冰箱、洗衣机、电脑等家电销售专柜。“以前,逛趟超市很不方便。现在,超市开到咱们村里,想买啥有啥,质量还有保证。”村民开心地说。
  为农民织就一张时尚、便捷的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只是市供销社眼下正在着力打造的重点工作之一。自2010年开始,市供销社参与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供销社采取自办、主办和社村共建方式,创办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已达198处,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农资、日用品供应、文体娱乐、幼儿教育、家政服务、信息咨询、家庭手工业者培训等社区综合服务。
  同时,依托凌云集团、新宇正基商贸、坤丰农资等龙头企业,改造乡镇基层供销社网点,建成商品配送中心19个,提升直营综合超市260多家,城乡流通一体化基本实现。
  不仅如此,我市供销社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打造区域电商平台,刺激农村消费模式转变。积极探索“互联网+供销社”的发展路径,4个区县分别成立电子商务公司,全市村级电商服务网点达到114个。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发展,基本形成了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模式,“线上线下”网络建设取得新突破。
  依托日照优粮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该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生鲜为主打产品,以城市社区、夫妻便利店、餐饮店、农村超市为市场网络,以终端网点商户“线上销售集单、竞价统采,线下统仓统配”的供应链管理为主线,建立了订单与产品、产品与客户、仓储与运配的供应链闭环体系,打造一头连接田间地头,一头连接城市居民的本地社区生鲜配送平台,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村消费。
  当前,市供销社正聚力打造占地50亩、总投资5000多万元的农产品电商产业园项目,规划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生鲜冷藏库、云仓、农产品分拣加工线和中央厨房,并通过电商平台对接市场,建立产加销经营服务体系,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该项目已由全国“供销 e家”股权注资500万元,并新签订了2200万元云仓项目股权注册投资合作意向书,700万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已争取到位。

农村信用互助服务创新
  开展信用互助业务解决融资难问题。
  2004年莒县夏庄镇供销社牵头创办了汇丰花生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销花生,为了解决资金难,又成立了资金互助社。“农民为什么愿意加入合作社?因为合作社能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资金服务就是其中之一。”合作社负责人介绍。
  农民扩大再生产最缺钱。农民用钱特点是又急又少,由于成本高收益低,银行一般不愿意贷款。资金互助,解了农民的燃眉之急。为满足社员需求,几年前花生专业合作社推出了一种新的结账方式———保本增值储存业务。
  花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业务流程———农户将花生卖给合作社后,如果当时不支取现金,合作社按当天的市场价给农户打好收条,农户可根据自己对市场价格的判断,认为价格较理想时随时结算货款。如果结算当天,市场价格已高于农户收条的价格时,以市场价格为准;如果农户收条上的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结算时以收条上的价格为准;如农户暂时不用现金,可以连本带利继续存放在专业合作社,利息明显高于同期银行利率。
  闻名业内外的“花生银行”应运而生。现在“花生银行”已由当初花生专业社社员之间延伸至养猪、养兔、茶叶专业社和日用品、农资超市以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它利用业务淡旺季的时间差,进行资金统筹调剂使用,不仅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而且实现了信用合作与专业合作的结合。
  夏庄供销社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建立服务链和产业链,打造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目前,合作社已吸收会员702户,注册“汇禾”商标,开展花生乳白粒加工,年加工销售花生米3万余吨,占全县花生总产量的60%,年经营额达2亿元,辐射带动本县及莒南、沂南等60个村、1.2万农户。
  现在莒县供销社在12家农民合作社规范开展信用互助业务,互助资金出资余额2005万元,累计发放互助资金总额4699万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社员融资难问题,为社员搭建了快速、便捷、安全的融资平台。在此次供销社综合改革中,市供销社系统将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做大做强投融资担保平台。
  系列创新举措的出台,离不开各项管理机制的创新。市供销社的综合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是对“故我”的不断革新,理顺上下级社关系,上下级社通过资产、管理、技术、股本、品牌等经营要素相互参股,逐步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等。现在全市供销社控股、参股组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10家,领办并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近百家,组建镇域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及专业性联合社45家,培育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8家。
  历经60多年风雨的市供销社,主动融入市场竞争的洪流中,也让“供”“销”老本行有了新内容,一个具有日照特色、上下贯通、规范运行的服务“三农”的生力军和平台正在逐渐形成,在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开创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以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城乡的新篇章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日照市建市30周年。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T79 版:日照市建市30周年纪念特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市供销社:创新体系 打造为农务农姓农综合平台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