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韶华七秩荣光 仁术薪火相传
——日照市人民医院建院70 周年巡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蒋月阳 通讯员 韩崇伟 闻静
  晨曦初上,沐浴在晨光中的日照市人民医院像是一座蓝色的港湾,祥和而充满力量,谦逊而充满自信。斗转星移,与新中国齐龄的她依然像个少年,朝气蓬勃。
  时间的年轮,刻印着奋斗者的足迹。
  1949年1月1日,从一家古老的祠堂中,日照市人民医院开始了与这座城市的休戚与共、水乳交融。从50张病床、38名工作人员,到占地14公顷、开放床位1600张,在岗员工近3千人;从曾经的临时诊所,到囊获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级胸痛中心等众多名牌;从最简单的医疗器械,到汇聚世界一流的智能设备和科技力量……
  70载物换星移,沧桑巨变;70年时光荏苒,岁月鎏金。70年的光影里,看到了新生的力量,看到了病痛与苦难,而在那些无助和痛苦的背后,又激荡着对生命无尽的渴望,始终对生命抱有敬畏之心的日照市人民医院用济世普救的赤诚之心,谱写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这就是厚德、博学、精诚、仁爱的力量;这就是爱院、佑患、创新、和谐的诠释;这就是救死扶伤,立院为民的初心与梦想。
  今天,她已是日照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设备、技术、质量、学科、科研、文化、公益等诸多方面蓬勃发展。一块块凝聚荣耀的牌匾,一面面充满感恩的锦旗,那是前人艰苦奋斗的见证,更是对后人的真切叮咛……

镜头聚焦:
巨变——负重前行 追云逐梦
  2017年12月6日,随着新建成的医技病房综合楼的陆续启用,介入放射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儿科、产科等学科将实现快速发展,这也是医院放大优质资源,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的重大举措。

  然而,将时间的指针回拨。1949年1月,为迅速接收滨海专区医院迁移后留下的伤病员,日照县人民政府在大众诊疗所的基础上组建日照县立医院。当时,医院仅有50张病床,38名工作人员成了这块土地上第一批白衣战士。30年后,建筑面积3840平方米的门诊楼竣工、开诊。
  “医院从来不会为了建设而建设,而是为了给患者更好就医体验,归根到底是为了百姓。”去年冬天,儿科门诊和病房每天人满为患,孩子哭啼声、家长争吵声,就医环境的
不完善常常引发不必要的矛盾。为了切实改善儿科病区患者的就医体验,今年6月,市人民医院儿科“焕然一新”,卡通墙壁的设计更减少了孩子们的恐惧心理,大大提升了就医舒适感,而诸如此类的改变则悄然发生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
  从过去只能满足老百姓基本的看病需求,到如今能够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看病要求,众多的变化体现着一家公立医院践行新时代医疗卫生改革新需求的使命感。
  如今,她是全市唯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甲综合医院,是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级胸痛中心、日照市癌症中心、日照市创伤中心、日照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日照市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18个省、市级重点专科,27个市级专业质控中心和34个市级医学会分会挂靠医院,年承担国家、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5项,拥有美国GE Discovery 710 PET-CT、德国西门子炫速双源CT、德国西门子直线加速器、美国GE 3.0T磁共振、飞利浦平板DSA、奥林巴斯CV-290胃肠镜、飞利浦EPIQ7C高档心血管彩超等大型医疗设备,满足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诊疗需求,数字化手术室、ICU处于全省先进行列。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2018年,医院以顺利通过三甲复审为标志,标准化建设常态化管理水平又迈上了新台阶。但变革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以“摸石头过河”的勇气和探索创新的魄力,医院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双向发力,着力激发运行活力和高质量发展潜力,在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以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为目标,借鉴青大附院等绩效管理经验做法,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与此同时,不断深化药品耗材购销与使用环节改革、强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与单病种收付费改革、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合作办医新模式,努力让百姓享受到更多改革红利。
  “少花钱,看好病,服务好!”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杨淑光坦言,短短几句话却真切地渗透着医院的发展理念,那就是始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今年5月,为让百姓享受到更加便捷医疗服务,在前期已经完善的预约诊疗、微信充值等信息化服务的基础上,市人民医院又引入“智慧医院”概念。作为在全市率先启动电子健康卡的医院,市人民医院还在全省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现场推进会上做了经验介绍。今后,市民可以通过一张虚拟的健康卡片,实现线上通过微信、支付宝、银行卡充值,线下通过银行卡、现金充值,还可完成挂号、候诊、报告查询、取药、付费等医疗服务。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逐梦前行。70年的历史,是一部追云逐梦的创业史、探索史、奋斗史和发展史;也是一部不断完善、不断发展、逐步迈向强大的壮丽乐章,医院历任领导和医务人员都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群策群力,倾情奉献着。

镜头聚焦:
收获——大医精诚 携手圆梦
  今年8月,世界最先进的“分子影像”检查设备之———美国GE Discovery 710 Clarity PET/CT在市人民医院投入使用。通过这种仪器,可以将一种被示踪剂标记的类葡萄糖药物静脉注射到患者体内,实现体外探测患者全身各个脏器或组织的异常代谢情况,达到更加清晰“看见”早期肿瘤发生的目的,有助于实现肿瘤病变的“早发现、早治疗”。
  从战火硝烟中的外伤清创到和平年代的肠梗阻、疝修补再到突破体外肺膜氧合ECMO技术,从第一台58型30mAX光机到3.0T磁共振再到PET/CT,从第一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到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到世界先进的Bentall手术……
  70年精勤不倦,这块土地上数不清的“日照首例”在日照市人民医院诞生。
  多年来,医院坚定地把“人才强院”列为医院发展的核心战略,用平台发展人才,用环境成就人才,形成了“高精尖缺”的人才核心聚集区。2017年,医院启动实施“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工程”,意在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青年人才选拔机制,塑造助力医院发展的人才梯队,这也展现出医院“求贤若渴”的决心。
  一年半的时间里,首批选拔的出孟令新、付金栋、葛兴涛、王慧等9名优秀医生分赴意大利、荷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进修。与此同时,在深入推进与德国圣伯尼提斯医院交流的基础上,德国著名脑卒中专家克劳斯教授、德国介入影像专家帕克教授等先后来访,郝希山院士工作站等“大牌”也纷纷与医院达成了战略协作。
  “出台‘优青工程’政策,关键是能否在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上有所作为!”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时峰叮嘱全院青年人才,“优青工程”正在探索一条提升人才素质、激发人才创新的道路,在日益完善的“引人—育人—用人—留人”机制下,医院的人才引进体系也更加完善,以“双一流”院校为重点,近3年新招聘574人,其中博士、硕士204人,人才队伍梯队大大优化,成了医院扶摇腾飞的“硬支撑”。
  时光荏苒,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也一直被医院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早在1985年,在经济非常拮据的情况下,市人民医院就曾为主治医师盖起了医院第一栋、也是全日照市第一栋宿舍楼,并配给18位主治大夫每人一个书橱、一盏台灯。
  在这里,根深蒂固的是这样一种理念:不但要“人尽其才”,更要“人成其才”,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前者是指给现有人才以用武之地,后者则是要尽最大努力把现有人才和潜在人才的潜能发挥到淋漓尽致,这是对人才负责的最高境界。作为“人民”自己的医院,在“人才强院”政策的背后,医院更不忘加大对科研技术地建设力度———
  深夜,已临产的孕妇朱某突然胎心减速并被判定为“羊水栓塞”!面对“死神”,医院产科、麻醉科、重症监护室、输血科等20余个科室的主要负责人迅速集结。30天与死神搏斗的日夜里,所有参与抢救人员全部扑在一线,时刻关注患者生命体征,以命搏命,最终将母婴成功抢救,造就了一场生命的奇迹;
  2018年4月,一患者在进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后,突发心功能衰竭、出现低心排及氧饱和度呈持续下降趋势,血液透析室、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快速进行多学科综合会诊,并用ECMO技术让患者“起死回生”;
  2017年,心内科一病区成功为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危重患者实施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下的冠脉介入治疗,为心血管内危重病人的抢救找到了一条成功的途径,大大提高了冠心病危重症、严重心衰等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满意度95%!”2018年底的一项电话调查中,几近满分的满意度便是对医院服务的最有力佐证。据了解,医院还专门制定了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实施方案,坚持院长行政查房、院长接待日、院务公开在门诊、医技窗口科室设立收费公示栏制度,并坚持出院病人院科两级回访,让所有出院病人出院7日内都能收到短信回访。
  其实,医院的温度体现在包容、尊重、宽容乃至照顾到每一位患者的感受,关注关心关爱患者最盼望解决的急事难事,那份温暖也自然会流淌进每一位患者的心中,医患关系的日益和谐,也是推进健康日照建设的应有之义。

镜头聚焦:
担当——杏林花艳 豪情续梦
  2017年12月16日,市人民医院与北京大学医学部知名专家团队签约合作,双方常态化合作正式启动,将与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等五个专业科室展开合作,这也是医院“牵手”高精尖团队,“借力”升级医疗服务的重要一步。
  筑巢引来凤凰栖,“师夷长技以自强”一直是医院实现长远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而在源源不断来自高水平医院抛出的橄榄枝背后,恰恰是医院实力与日俱增的最形象体现,而最终受益的,将是千万名患者。
  众所周知,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近年来,在狠抓医疗质量管理与技术项目创新推广的基础上,医院还不忘通过加强多学科综合诊疗,发挥肿瘤、心内、脑卒中、肺部结节与呼吸慢病、内镜腔镜与介入诊疗等品牌引领作用。随着急性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癌症“六大中心”建设在医院的落地生根,也标志着市人民医院已切实成为日照这方热土上守护百姓健康的重要基石。
  “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民健康的重要性再次重申。始终以治病为中心,达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的目的,防治结合,为百姓健康服务,达到从“治病”到“治未病”的最理想状态,也是一家公立医院发展脉络的题中之义。
  2018年11月份起,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奎山卫生院“火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周边居民前来就诊。数据显示,该院当年的门诊人次13412人,开展二级以下手术138台,比前一年同期分别增长11.92%和97.14%。通过对“医联体”的推动建设,让乡镇医院有了通向三甲医院的“绿色通道”。
  如果说,支援帮扶乡镇卫生院建设是“医联体”实现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意义所在,那“医共体”便是让基层医院有机会“牵手”高精尖团队,从而达到提升基层诊疗水平的另一层真谛。早在2017年4月,医院便选派7名科室负责人和28名业务骨干,对7处基层医院真帮真扶,医共体建设实现了有序推进。如今,随着泰安路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逐步设立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框架正在搭就,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也将被满足,“既让百姓有小病能在基层看好,也让分级诊疗得以真正实现。”
  党建引领,筑服务人民健康根基。两带一促,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作为一家公立医院,市人民医院也始终不忘将党建作为医院由内而外磅礴发展的内生动力,让医务人员将岗位职责与肩负使命相结合。如今的医院上下,处处洋溢着活力,大家也都发自内心的想干出一番事业!
  七十风雨路,一曲奋进歌!
  70年救死扶伤的生涯中,医院三易其址,五更其名,始终不变的则是忠实履行“人民医院为人民”职责的初心,和永远冲在救死扶伤第一线的决心。医院的变化翻天覆地,不变的却是充满激情的创业精神和悬壶济世的杏林情怀。
  有一种跨越,叫波澜壮阔、震撼人心;有一种豪迈,叫铿锵前行、砥砺奋进。它缘起于悬壶济世的情怀,诞生于对百姓健康的追求,更囿于用真情守护生命,以仁术造福百姓众生。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日照市建市30周年,也是医院建院70周年。市人民医院将以此为契机,以“打造日照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圆日照百姓的健康梦,为推进健康日照建设再立新功!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T83 版:日照市建市30周年纪念特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韶华七秩荣光 仁术薪火相传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