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颖 通讯员 张加海
从一个一穷二白、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厂到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
从单一农用车产业到农用车、汽车、农业装备、环保科技四大产业齐头并进。
从手工作坊、传统制造到自动化、智能化现代制造,从经验类比设计到理论量化设计,建起千人研发团队……
自1989年日照市成立地级市以来,五征集团就担起了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改革发展的脉博同跳跃;重任在肩、奋力突破,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时代成就了五征,五征用辉煌的成就作出回答:我们无愧于时代所赋予的重托!
重任在肩 奋力突破
“1992年1月,上级组织任命我任厂长,这时的企业无论生产规模还是社会影响力在行业上和当地都微不足道,固定资产仅有400多万元、员工400多人。当时的发展压力非常大。五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卫东回忆道,“但当时我们发现,农用三轮车经过近10年的发展和完善,因其经济实用性好,适合农村道路交通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物流,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农业生产方式的一场革命。于是,就认准了生产农用三轮车这条道路。”
为迅速改变规模小、效益低的被动局面,五征集团在五莲县的支持下投资800万元新征土地60亩,新建三轮车厂区,这也成为五莲县自1947年建县以来最大的技改项目;加快新产品开发,五征成为全国最早开发全封闭式三轮车的企业之一;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1993年,五征三轮车被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和中国农机流通协会评为“使用可靠产品”,并以故障率最低获得全国质量第一名。同时,积极拓展市场,努力提高市场份额。1993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1994年利润达到1330万元。1996年4月,由国家机械工业部组织的机械行业部分产品在京展出,五征牌多功能三轮车两进中南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给予五征莫大的荣誉,同时也给予五征极大的发展动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根据当时市里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五征积极跑人事、计划以及企业主管委局等有关部门做工作,尽量多向五征分配、推荐人才,全面落实人才政策,在当时全县没有第二家。仅1992年至1995年,就有50多名工程技术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加盟五征,这为企业日后快速高效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任何企业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发展之路总是布满荆棘,充满曲折和坎坷。1995年底,由于发展太快,各种资源跟不上,配套件出现批量质量问题,加之当时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国有企业的经营弊端已经显现,产销量急剧下滑,企业一度陷入困境,濒临破产,并被国家经贸委列为重点脱困企业。在当时环境下,企业要发展必须进行改革,否则,企业生命就终结了。
在这关键时刻,五征顶住压力,模拟民营企业运行机制,对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脱胎换骨的变革:一是实施内部机构改革,建立扁平化组织体系,精减管理人员;二是集中精力抓产品开发,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三是转变营销方式,变代销、赊销为现款提货;四是加大技改力度,提高零部件自制率。
变革产生了成效,而且令人惊喜。1998年,起死回生的五征如同大病初愈,农用车行业却又掀起了价格大战,对企业经营无疑是雪上加霜,但五征还是挺过来了,而且愈发健壮。当年,企业全面扭亏为盈,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999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利润440万元,摆脱了被动局面,步入了健康发展轨道。
转换机制 创造奇迹
2000年3月24日,山东五征农用车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暨第一届股东(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使企业向现代化、市场化又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这无疑是五征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标志着企业已从根本上解决了体制问题。这是五征公司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一个崭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企业从此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一年,全国有200多家生产企业,竞争异常激烈,五征在其它大企业纷纷落马的情况下,从强手如林的行业中脱颖而出。
这一年,五征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规划,通过转换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多元化与现代化发展战略规划,推动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十五”期间,年销售收入由4.6亿元增长到50亿元,增长了10倍多,经济效益增长幅度更是大于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资产收益率曾以719%列全国工业企业第10位,五征实现了以小搏大、由弱到强的转变,创造了行业发展的“五征奇迹”,被誉为中国农机工业的“五征现象”。
转型升级 向现代化迈进
随着企业的发展,五征上下也产生了一种“小富即安”的思想,如何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征领导班子进行反复论证后认为:必须走多元化发展之路,规避行业风险。最终决定利用在农用车产业形成的优势,向与农用车关联密切的汽车产业发展!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2006年,五征制定实施了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向关联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多元化产业结构和产业优势。同年,五征并购了浙江飞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进入汽车行业。2007年,第一辆五征飞碟载货汽车下线,被中国汽车报戏称为“搅局者”,同时又欢迎五征“搅局”,这是对五征的肯定和期望。
暴风雨不止一次,而且来得越来越汹涌。2008年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五征经历了严峻考验,最困难的10月份产销量不及产能的一半。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市场形势,五征努力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品创新和提升装备水平等方面寻求突破,积极积蓄发展优势。到2009年初,五征已摆脱了危机的影响。2009年春,在世界金融危机仍在蔓延之时,五征主动出击,一举并购了具有50多年发展历史的原山东省机械厅直属企业———山东拖拉机厂,在业内产生了重大影响,拓展了农业装备产业链,并借助山拖的产品、技术、市场基础,为农业装备产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2009年,五征自主研发的奥驰汽车获得“中国卡车年度车型轻卡奖”,成为行业标杆产品;五征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坚定了企业发展汽车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从2011年开始,五征进入了全面升级、向国际化迈进的阶段。企业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和产品升级、研发能力升级、装备制造能力升级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升级,企业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迈进。2012年,五征抓住国家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机遇,进入环卫装备产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6年,五征推出了缔途高端城市物流小卡,在业界引起高度凡响。2017年推出了缔途跑卡、双排轿卡、中卡、房车、新能源汽车,全力满足了用户群体各种时尚诉求;与美国研发机构合作,推出了3MX迈昂系列产品,颠覆了三轮汽车沿袭了近40年不变的面孔和结构。开发的雷诺曼大马力拖拉机可替代进口产品。开发的青饲料收获打捆一体机,实现了收获、切碎、输送、打捆一站式作业,属国内首创,发展前景广阔……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五征在机械制造领域耕耘了50多年,农用车、汽车、农业装备在全国已家喻户晓,培育了800多万个忠实用户,成为农民朋友发家致富的好帮手。五征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仅在五莲县内就带动200余家配套企业发展,吸纳了4万余人就业,全县机械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已占到工业经济的70%以上,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不忘初心 为农不止
在产品研发、制造上,五征始终紧盯发达国家先进产品,压力感、紧迫感和危机感紧随左右。
五征潜下心来,围绕“提升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弘扬工匠精神,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义务,努力为亿万农民打造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工具,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过去,五征靠变革创新,走出了一条“困境中崛起、危机中超越、创新中突破”的强势发展之路;今后,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继续走好变革创新路,不断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努力消化吸收再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路漫漫其修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五征人将初心如磬,牢记使命,不负时代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