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姚彩虹
积厚成势,继往开来。
抓发展、优环境、惠民生、强保障,做好疫情防控、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管理创新……依海而生的东港区石臼街道,改革求新,发展求变,聚力攻坚,在追逐梦想的路上用实干与拼搏迈出坚实的步伐。
党建“红心”点亮民心
镜头一:2020年开局,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春节的喜庆和团聚的喜悦,石臼街道依托网格党支部的核心作用,让“红色力量”澎湃在“疫”线———
1226名街道直管党员、58名入党积极分子、103名市直双报到党员、212名区直“双报到”党员深入社区,参与执勤、防疫消杀……
镜头二:小区内乱停乱放的车辆归位了,还规划建设晾晒区、儿童游乐场……环境越来越好了,人心也越来越齐了。这正是望海社区太阳海岸小区推行“红色物业”带来的变化。
镜头三:宽敞的舞蹈室内,居民跟着音乐的节拍欢快起舞;为“空巢儿童”开设的孔子学堂传出朗朗读书声……这样的场景,在石臼街道的各个社区并不少见。
三个镜头、三个维度,蕴含的是石臼街道党建引领守初心的责任和担当。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石臼街道把党建融入社区工作全过程,营造“有温度、有温情、有温馨”的城市社区,构建起为民服务的大格局。
党建引领是主线,创新治理是根本。围绕构建全覆盖、一体化党建格局,建成启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去年以来,新组建云海、金港等4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了太阳海岸等32个“党群睦邻点”,全力构建“1000米党群服务圈”,让党员群众时刻都能找到党组织。
同时,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划分14个一级网格,220个二级网格,设立网格党支部54个,班子成员、机关干部全部下沉网格,察民情、问民需、分民忧、解民难。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商务楼宇,街道不断擦亮“红色港湾”党建品牌,以海曲科创中心试点总结经验,辐射带动街道内10座重点楼宇,建立楼宇党建联盟,打造楼宇党建“红色港湾”3.0版本。今年已组织开展银企对接会、“创业下午茶”“创业碰碰乐”等活动20余次,以党建凝聚发展合力,护航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一个个社区到一栋栋楼宇,党建工作就如一面面飘扬的“旗帜”,引领航向,点燃发展引擎。
今年,街道将聚焦深度融合,在加强城市基层党建上下功夫,创新“红色港湾”“红色物业”等党群服务模式,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共建理事会、党群议事会等社区共治模式。
经济发展砥砺前行
坐拥港口、涉海和城区资源,如何融入市、区高质量发展的这盘“大棋”?
“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借势发展”,石臼街道抢抓航空高铁时代来临、中央活力区建设等发展机遇,在“港城融合”上聚力攻坚,经济发展迸发强劲动力。
依托港口平台、窗口资源,升级物流贸易、出口加工等临港产业,街道培育壮大山焦互联网供货平台等临港项目,加快日照中盛保税物流中心、日照港国贸中心二期建设,做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工作,争创B型保税物流中心。
瞄准日照中央活力区南部龙头定位,街道扎实推进国家治理研究院数字广场、万丽海景文旅大厦等15个市、区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建设,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楼宇经济是石臼街道的特色和优势,街道深耕楼宇产业主阵地,落实班子成员包保重点楼宇机制,坚持“一楼一特色、一楼一生态”,以海曲科创中心、鲁班科创大厦等特色楼宇为载体,做大做强平台经济产业园、黄海科技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经济平台,招引楼宇企业入驻,今年以来,新吸引入驻企业80余家。
“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面对疫情不利形势,街道迅速服务、主动服务、靠前服务,落实“一对一”跟踪服务,积极帮助重点项目、企业解决用工、物资短缺等困难,指导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助力项目、企业复工复产。
抓项目、抓招引的同时,街道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创新“互联网+”“网红+”等经济发展思维,依托日照跨境电商产业园、海曲科创中心、KOL创意产业园等平台,大力培育跨境电商、海运快件、网红孵化等新兴业态,不断集聚城市人气和资源,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
为进一步繁荣经济发展,街道瞄准夜间经济,重点打造了水悦城、蓝天街、海天金街、港口壹号商街等特色街区,积极培育集小商品、餐饮、休闲、夜市为一体的城市人文热点、网红打卡街区,让城市增添了烟火气,也催生了经济发展的新活力。
创新托起城市管理新高度
派发智慧城管平台任务、到石臼市场花鸟街规范摊贩经营秩序、处理市民随手拍、督导门前三包……5月26日,迎着曙光,雷锋驿站队长李国瑞和队友们,又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去年,石臼街道在全市率先成立首个城市管理驿站———“雷锋站”,紧接着“先锋站”“灯塔站”相继成立,实现街道城市管理的全覆盖。
漫步夏日街头,一个个冰冷的配电箱变成了一幅幅文化气息浓郁和富有创意的主题彩绘,让人眼前一亮。
其实,不管是设立城市管理驿站,还是“箱子变身”行动,一个个镜头聚焦的都是在石臼街道探索实施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机制———“1367”长效机制。
所谓“1367”长效机制,即成立街道城市治理中心和三处城管驿站,建立市政容貌、社区物业等“六条工作线”,调动社区、城管、执法等7支队伍发挥作用,实现问题主动发现、智能推送、精准处置和高效联动。
截至今年6月15日,借助智慧城管平台,城管驿站上报案件20282个,自行处置案件7464个,处理随手拍案件10128个,部门联动处置案件6725个,一批店外经营、环境脏乱等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得到解决。
机制创新保证了管理的长效化,而重点突破,则保证了管理的常态化。
今年,我市迎来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后的首次“大考”,石臼街道将精致城市管理与创建文明城市结合起来,全方位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6月7日,街道召开 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员暨精致城市管理工作会议,吹响创城总攻号角,依托网格化管理,逐小区、逐路段进行拉网式排查,综合整治道板破损、绿化缺失、公益广告陈旧等突出问题,不断优化完善基础设施,规范提升环境秩序。
3月20日,日照市“阳光海岸品质提升”行动全面启动。行政执法、城管驿站、社区……石臼街道第一时间安排部署,汇集多方力量,集中“攻坚”,对世帆赛基地、万平海鲜城等开展拉网式排查、集中整治,并安排专人靠上督促整改。
面对城市化进程早、设施老旧的现实,街道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推进华林商业街等老旧街区改造的同时,加速石臼市场片区改造提升、石臼海鲜农贸市场建设,聚力构建更加整洁、舒适、便利的购物环境,放大宜居宜业城市特色。
城市管理,不仅要有美观、整洁的“面子””,更要兼顾“舒适性”“安全性”的“里子”。
立足11座重点商务楼宇、17条集中整治工作线、14个社会治理网格,石臼街道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点线面”结合,全方位、地毯式对安全生产、矛盾隐患、食品安全等风险问题进行排查整治。
大胆创新、小处着眼、细处着手,石臼街道已用密实针脚“绣”出城市环境的好品质,托起城市管理的新高度,构建起精致城市管理的“石臼模式”,递出精致街道的新名片。
民生“账本”传递城市温度
盘点发展,必数民生。对于经济社会而言,民生始终都是落脚点。
5月11日,在鑫鑫小区内,施工人员正紧张忙碌着,砌砖、测量……作为全省老旧小区改造试点之一,鑫鑫片区的进场施工预示着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将既“好看”又“好住”。
老旧小区改造拉开帷幕的同时,街道因地制宜打造的黄海一路立交桥绿地和海滨一路北段绿地两处公园绿地相继开放,周边市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围绕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这些利益问题,政策靶向精准,从一片暖气、一处街头花园、一笔民生账上打通堵点、疏导痛点、治理盲点,送出一件件民生“大礼包”,稳稳托起了石臼街道居民的“幸福感”。
——安置楼建设加快推进。去年以来,先后完成观海社区28户、怡海社区298户、连云港路片区一期120户安置房分配。同时,加快连云港路片区二期、黄海二路南、文登路片区3个片区安置楼建设,让居民早日实现安居梦。
——老旧小区改造有序进行。启动建工、鑫鑫两大片区7个小区,东方等20个老旧小区改造试点,目前省级改造试点7个小区已进场施工,13个小区压茬推进招投标、施工队伍进场等工作;为22个小区安装了道闸门禁、17个小区引进物业,推进小区防控全覆盖。
——“食品安全网”编织严密。开展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落实试点工作,街道成立食安委,建立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检查,为居民舌尖上的安全“护航”。
——城市绿地不断增多。全街道139个小区已完成绿化改造132个,已建成公园绿地16处,“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成为现实。
——精神文明建设再提升。启动金港社区、樱花园2处城市书房建设;坚持“一社一品”,高标准打造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实现了与基层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围绕构建覆盖“人的一生”民生保障网,街道将持续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康养驿站建设,扶持发展养老产业,深入推进在建安置楼建设以及老旧小区整治等民生项目,全力提升城市“温度”。
执一支高质量发展的画笔,绘一幅繁华、秀美、和谐、幸福的长卷,石臼街道已经以奋进的姿态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