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艳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陈丽丽,日照市朝阳小学教务处主任,兼任学校幼儿园园长。自踏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她便在她的半亩方塘,勤奋耕耘、挥洒汗水、播种希望。
一片冰心在玉壶
工作22年,陈丽丽当过10年班主任,2年大队辅导员,9年教导主任,5年校长。工作岗位会变,但不变的是她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她所任职的每一个岗位、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准确定位,尽职尽责。陈丽丽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区师德标兵、区优秀教师、区学校管理优秀工作者、区优秀青年教师、日照市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乡村教学厚植生命的深度。1998年毕业,陈丽丽被分配到陈疃镇一所偏远小学,从一名小女生经过层层历练,逐渐成长为一名“小老干部”、教育战线上的“老战士”。2009年,陈丽丽竞选为一所乡镇完全小学的校长,是当时全区年龄最小的校长。在任校长时,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吸引着她的视线;一师一生、一事一情无不牵动着她的心。学校门口以前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一到下雨天,就会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水洼,家长和学生上学很不方便。因几个村没有达成意见,很多年没有解决。她到任后立即利用下班时间到周边几个属地村一次次游说,请求支持。村里的路都是七转八绕的,对于刚拿到驾照的她来说,无异于“登天”:憋死车、蹭车皮、划车底,甚至于半路下车等人帮忙开过去。她的苦口婆心感动了村领导,几个村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一周后,几个村联合提供人力、物力给平整了路面,家长和学生再没有了怨言。
为了让孩子们全面发展,陈丽丽决心把学校的旧电脑撤出“历史舞台”,增添新式电脑。在学校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她广开思路,想到了争取社会人士支持的法子。她先后多次跟援建单位进行沟通交流,最终,援建单位给孩子们送来了20台崭新的电脑,高标准建成全镇最好的微机室。看到孩子们在电脑显示屏前兴奋的表情,她感到无比欣慰。在她和老师们的团结努力下,学校承办过团市委、区教育局举办的现场会,先后被评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先进单位、区级规范化家长学校、区级文明单位。
城区教学提升生命的细度。2014年,她通过城区教师招聘来到了日照市朝阳小学,又重新当起了一名普通教师、班主任。这时的她更加懂得如何做一名学校的螺丝钉,哪里需要钉哪里。
2017年,学校中层竞聘,陈丽丽被聘为教务处主任。教务处就是一个针线笸箩,小到一份学生作业这样的“纽扣”,大到学校教学质量这样的“笸箩”,都在其中。她坚持“以学生为核心,课堂为中心”,统筹安排,做到了常规工作有条不紊,临时工作迅速及时,特色工作敢于创新。
在工作中,陈丽丽注重教师们的业务能力提高,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她们的备课本上都有陈老师大大小小的勾画与点评;她每月都会对青年教师进行听评课,教师们的讲课水平和教研能力在短短几年得到快速提升。杜瑶瑶是一位入校才3年时间的青年教师,经过与陈丽丽组成青蓝结对,她迅速成长起来,执教的《咏柳》在全国课例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临死前的严监生》获区级优质课二等奖。现在,杜瑶瑶已经成为学校的语文骨干教师。
陈丽丽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在“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中,学校被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表彰为“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她为祖国点赞”示范学校。
近年来,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成果显著,而陈丽丽就是朝阳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前沿的领军人之一。2020年延期开学期间,线上教学工作是重点也是难点。陈丽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优势部署远程学习教育服务工作,安排优秀教师录制学习微课和课堂视频资源,组织全体教师从2016年以来积累的6000多个视频资源中筛选出微课1400余节,课堂实录350余节,建成“朝阳E课”,为全市师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网上学习资源。
幼儿教学拓宽生命的宽度。2015年夏天,陈丽丽被任命兼任学校附属幼儿园园长。初到幼儿园,园所文化亟待建设。于是,她一个暑假的时间都扑在幼儿园,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幼儿园的发展历史、所处地域具有的特色特产,实地考察了解幼儿园社会环境,还到各区县优秀的幼儿园进行参观学习。经过两周的时间,才最终确定了园所文化主题。接下来,她与设计公司开始了无数次的沟通交流与测量工作。有时为了一个字体或者图案的位置,跟设计师反复讨论大半天,连口水也顾不上喝,更顾不上天天陪着她工作的女儿。来来去去四五十天,没空领着她去过一次景区、游乐场,连特长班有时候都会耽误上课,每当看到女儿那委屈的表情,她就愧疚不已。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幼儿园从一个80多人的村园变成了300多人的市级一类幼儿园,幼儿园食堂被授予“食安山东”餐饮服务品牌示范学校食堂,多次代表市区接受各级检查。
润物细无声
曾经有一个叫王凯的学生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陈老师,您知道吗?我堂堂小男子汉那一天哭了,咱班所有的女生都哭得哗啦啦;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想说:老师快回来教我们吧,我们想您了……”这是陈丽丽休假期间到学校办事,到班里跟学生打完招呼离开后,学生描述的当时情景。“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她的亲近、崇拜,是对她的肯定,更是对知识的尊重,这也是最让她欣慰的。
她热爱班中的每一个学生,对班中特殊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怀。曾经班中有一个身患残疾的学生小红,走路摇摆不稳,语言表达能力弱,跟同学不合群。陈丽丽一直用平常的姿态跟她交流,处理她与其他同学之间的问题。一个月后,下了课,她喊住了陈老师,陈老师走近她,轻声问:“小红,有事吗?”她略带羞涩地回答:“老师,我跟你说个事。我妈妈新买了一个手机,很漂亮!”“那真好,改天你用妈妈手机可以跟老师打电话呢!”从那以后,每到下课,这个学生就喜欢找到她,跟她说说家长里短,甚至自己的小秘密。虽然有时表述并不清晰,但陈丽丽会一直微笑着听完小红的话,给予她真诚的肯定和鼓励。经过一年多的相处,小红开朗了许多,跟前后左右的同学也能和谐相处,上课时也能拿出书进行简单的勾画。她的父母看到孩子的进步,曾到校专门向老师致谢。虽然现在不在陈丽丽的班里了,但平时遇上,小红都会大声地跟她打招呼,乐呵呵地跟她说几句话。
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为一名教师,陈丽丽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上班初,为了让自己在课堂上更得心应手,一到节假日,她就从农村坐车到城里书店看或者买教学方面的书,一个学期,她几乎把城里大大小小的书店跑了个遍,光摘抄笔记本就用了厚厚一大摞。
在小学,教师必须一专多能,小学的课程陈丽丽都能胜任。在担任数学老师时,她注重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思维,执教的《小数的性质》获区优质课二等奖。语文教学时,她积极参与、推进学校“31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执教的《乡下人家》获市课例二等奖;执教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色示范课堂”评选中获一等奖。
她注重提升教科研水平,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参与了中央教科所、省、市规划课题3个,2020年4月,陈丽丽带领老师们确立的“教育信息化支持下的小学思政课实施策略研究”课题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2020年山东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项目。
她还热爱阅读,积极撰写文章,《用爱缔结师生桥梁》获山东省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将来我们一起慢慢老”》《我与〈山东教育报〉》等多篇作品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指导学生的征文作品也多次获奖或出版。
教育者不为过去,不为现在,只为未来。铭责于心,大爱于行,漫漫教育路,陈丽丽还将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