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治理、“三治”融合、“四化”并举,浮来山街道——
全媒体记者 王霞 通讯员 申洋 田光夫
如何破解基层信访难题一直是基层信访工作的重点和落脚点,近年来,莒县浮来山街道在如何破解和处理基层信访问题上,抓住党建“牛鼻子”“三治”融合、“四化”并举,创新基层信访问题的化解与处理,把违纪苗头发现在基层,把具体问题解决在当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党建引领,强化源头治理
根据基层信访反映问题的主要对象,浮来山街道紧紧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坚持抓好党建就是抓好基层信访问题源头的原则,实行党政班子成员包案制,对每一件来信来访,班子成员“挂牌”办理,限时限期办结,不留“尾巴”,每周将案件办结情况在党委联席会上由包案领导进行汇报,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该街道制定了《浮来山街道农村党员干部考核管理办法》《浮来山街道农村干部处分与业绩奖励报酬管理考核办法》,办法以严谨的制度为量化农村党员干部工作规定了硬杠杠;优化支部班子结构,街道针对班子不完善的5个村,采取上级考选、组织考察、民主推荐等办法,健全了党支部班子,对工作不积极、不负责的2名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调整。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方式激发了农村党支部的工作活力,为化解基层信访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治”融合,强化综合治理
法治强保障、德治强教化、自治强活力。浮来山街道坚持基层信访问题在“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方面做文章,把基层信访问题“沉到底”化解在萌芽状态。
坚持法治强保障,街道周一例会,对街道全体机关干部、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法制宣传,丰富基层干部队伍法治思维,邀请司法干部参与每周党委联席会,加强对党工委依法执政能力的监督指导。依托每月“议事学习日”,该街道纪工委开展“廉政课堂”教育,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纪律性、廉洁性教育,绷紧党员干部思想上的“法治弦”,做到严守纪律红线,减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从根本上减少反映党员干部基层信访问题。
坚持德治强教化,该街道将扶贫、低保、残疾、改厕、美丽乡村建设等民生工作与平时的入户宣传教育相结合,提高群众的认识,把民生工作作为化解基层信访问题的落脚点。
坚持自治强活力,该街道开展机关干部大走访、大整顿活动,将走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汇总整理到“整改簿”,通过大走访汇集群众反映问题130余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0余条,并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制定和完善了相关制度措施6条,激发了群众的自治活力。
“四化”并举,强化系统治理
浮来山街道按照“矛盾不上交、矛盾我处理”的原则,坚持“网格化、下沉化、智能化、前移化”四化并举的方式完善基层治理方式,化解基层信访矛盾。构建“党工委、社区、村委、党员巷长”四级网格化治理体系,将基层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
通过网格化体系,今年,该街道共化解基层信访问题22件,减少群众来信来访28起。坚持工作下沉化,开展作风问题大讨论大整顿活动,班子成员每周走访2次,机关干部每周走访5次,将工作重心下沉,把基层反映矛盾充分暴露在基层,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建立街道便民服务热线,畅通街道群众沟通渠道,减少市长、县长公开电话数量。今年以来,该街道共接收热线电话28起,目前已全部办结,回访满意率达92%。坚持基层信访问题处理化解前移化,将市长、县长、公开热线出现2次以上的问题集中建立台账,摸清信访苗头底子,把苗头性信访问题的处理答复满意作为工作唯一标准,提前化解了一批苗头性信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