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日照市民政保障民生工作侧记
全媒体记者 王帅 张磊 通讯员 马德军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为特殊、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是脱贫攻坚战的达标之年。同时,也是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倥偬出征,奋然战疫的紧张忙碌一年。
这一年,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养老服务等多个领域,始终有一股温暖而坚毅的民政力量,默默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呵护着每一位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一年,全市民政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创新,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为现代化海滨城市建设作出新贡献。
保障更坚实 心里更踏实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让人心惊惶、大地阒寂。
抗疫艰难,而特困人员作为困难群众中的“困中之困、难中之难”,自我保护能力有限,在疫情面前更需要特别关爱。
“不让一位特困人员被疫情击倒!”新冠肺炎疫情伊始,日照市民政局就把做好特困人员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迅速采取措施,有效保障全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全面摸排随着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打响而开展,最终排查出了4738名重点困难人员。
对于这些人员,建立起了一对一包联制度。包保人员通过走访、电话、微信等方式,时刻了解他们的防疫、生活和健康状况,随时满足其需求。各级民政部门和乡镇、街道多方筹措防护和生活物资,优先确保他们防疫和基本生活。基本生活资金、电价补贴资金、临时物价补贴等各类特困人员救助金及时发放,进一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对于特困人员的关爱,是民政工作兜底性、基础性的一个缩影。惠及更多困难人员的福祉,在2020年愈发厚实———
《日照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出台,细化明确低保认定条件、低保标准动态调整、低保家庭综合评估、低保审核审批程序优化等内容,为低保人群更好地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全市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940元/人·月和785元/人·月,照料护理标准按照失能、半失能、自理三类分别提高到900元/人·月、450元/人·月、300元/人·月。
全年发放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孤困儿童生活费、临时救助等救助金4.1亿元。
日照的做法得到省里肯定,去年3月份,我市在全省民政系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视频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民生保障的底子更坚实了,困难人群的心里,也就更踏实了。
养老体系愈发完善 夕阳风光日渐美好
“我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别墅’,卫生间、厨房、浴室一应俱全,而且还能到日间照料中心吃‘免费的早午餐’,心里甜得很。”2020年10月14日,在莒县招贤镇武家曲坊村新建成的小广场上,几位老人正在悠闲地晒着太阳、聊着变化。
中午时分,日间照料中心欢声笑语,饭菜飘香,170多位68岁以上的老人同时就餐。“不吃重样的饭,一顿一个样,热汤热水,吃得很舒服。”老人们喜笑颜开。
2020年,我市探索创新“机构+社区+居家”一体化运营,新建升级日间照料中心21处、建设长者食堂22处。“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的画卷愈发美丽动人。
事实上,自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以来,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就建设得愈发完善,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不断成型。
探索镇域化农村养老服务模式,试点4个乡镇全面启动运营,覆盖农村老年人7000余人。“互联网+养老”模式更加成熟稳定,依托日照市12349养老服务平台,为2267名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提供了以助餐、助洁为核心的“五助一护”居家养老服务。
在五莲县,通过阵地平台、资金扶持、业务指导、志愿服务等措施,“互助养老”扶贫新模式正不断发挥效能;农村幸福院“幸福食堂”让老人幸福满满,持续夯实着脱贫成果。全县农村养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脱贫奔小康提供了持续的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运营养老院46家,日间照料中心80处,农村幸福院344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加快推进。2020年10月,我市获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验收评估优秀城市。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些亮点工作,逐渐破解着养老这一民生难题,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美满幸福。
深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为老之事。“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2020年,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已经照进现实的美好愿望。
社会治理基础牢固 群众利益坐标精准
“努力做一名疫情防控的战斗员、各方沟通的联络员、党和政府声音的宣传员、密切联系居民群众的服务员!”疫情期间,这封《致全市城乡社区工作者倡议书》,迅速在市民中间转发。
东港区秦楼街道泰安路社区党总支书记田恩钦第一时间响应倡议书的号召,以更加饱满的斗志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同广大社区居民一同抗疫。而在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中,田恩钦也总是带头冲在最前面。
“居住环境更加优美,管理更加规范,社区也更加精致了。”看到一年来社区的变化,田恩钦高兴地说。
2020年9月,她入选日照市第二届“最美社区工作者”名单。
无论是“最美社区工作者”的评选、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还是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都鲜明地折射出一年来我市基层社会治理取得的成效———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通知》《日照市落实关心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九项措施》等文件印发,并有效开展督导、调研、统计、报表、宣传等工作。
出台《在全市城市社区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的实施方案》,推动以社会救助为主的6大类55项政府公共服务通过社区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办理。
组织第四届齐鲁和谐使者选拔推荐工作,入选5名,比上届增加2名;开展了第三届日照和谐使者评选,评出日照和谐使者10名;推进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我市实名认证志愿者注册已完成47.4万人,比指标任务多注册近9万人。
与此同时,农村社区建设改革试点在探索中推进,农村社区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随着《日照市农村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农村社区正被建设成为治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群众满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以基层群众利益为根本坐标,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渐渐构筑成型,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夯实了基础。
一系列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覆盖了民生领域的方方面面,让“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在这不平凡的一年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辉。
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科学谋划了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锚定了日照人民期盼的美好生活方向,同时也为全市“十四五”时期民政工作压实了责任、传递了动力。在奔向生活富裕、生态宜居、活力时尚、幸福和谐的现代化海滨城市新征程上,日照民政事业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夯实民生保障基础,充实300多万市民的幸福感,奋力书写新时代爱民惠民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