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何乃华 报道
本报讯 隆冬时节,记者走进了五莲县叩官幼儿园,让人耳目一新的是,这里居然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自然”———种植园里,白菜、萝卜已经收获入窖;养殖区里,鸽子、鸡、荷兰猪各自安居一隅,相安无事;生活区里,一口大锅露天而立,周边摆上了碗、瓢、铲子等炊具……
近年来,五莲县叩官幼儿园基于“自然育人、育自然人”的办园理念,以“和谐生长、善美与共”为目标,针对现在孩子们花在电子产品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对事情没有兴趣等问题,通过开发“自然·生长”课程,引导孩子认识自然、感受自然、融入自然,激发他们对学习和探究大自然的知识和奥妙的兴趣,从而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相伴成长。
该园就地取材,从孩子们常见的向日葵、葫芦等植物入手,通过与孩子们一起种植向日葵和葫芦,开发了向日葵和葫芦课程。譬如,在向日葵课程上,先让孩子自己种植,并经常观察出苗和生长情况,发现和记录幼苗的形状和颜色等,测量高度,在日常做好浇水、施肥、锄草等情况下,观察何时开花结果、花的形状和颜色,以及结出了什么样的果实,等果实成熟了,再进行采摘、剥子,晒干后用大锅小火慢炒,最后是享受果实,品尝瓜子。这一过程,尽管漫长,然而却让孩子们在期盼和等待中对向日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对向日葵的呵护,增进了感情,并最终饱尝了果实的香味。至此,虽然向日葵的种植和收获结束了,但是,该园却没有终止课程开发,而是将孩子们吃剩下的瓜子壳保存了下来,让孩子用来制作黏贴画,进一步扩展课程内容,也增长了孩子们的知识和动手能力。
为了增强幼儿的生活能力,该园专门建成了户外生活区,支上了一口大铁锅,配备了各种炊具和餐具。大铁锅采用烧柴火的土著办法。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帮助和配合下,多次在这里“烧火做饭”:端午节时,煮过粽子和鸡蛋;板栗成熟季节,炒过板栗;采摘了葫芦后,煮过葫芦,开过瓢;采收了向日葵后,炒过瓜子……通过这些生活课程的教育,不少家长们惊喜地发现,孩子在家里不但乐于参与到“烧火做饭”的家务中,而且,还能讲出一些做饭的技巧与“道道”来,令家长们既惊喜又赞叹。
结合幼儿游戏,该园还从村里拉来了“黄泥头”,以一棵树为中心,绕树一周建成了一个圆形的“泥巴区”。孩子们可以在这里随心所欲地“玩泥巴”游戏,可捏泥人,捏小动物,并可以进行简单的劳动———通过模具,制作砖坯等,然后用来盖房子。同时,结合幼儿游戏,该园建设了沙池和水池区,让孩子尽情的游戏,特别是采用PVC管架构不同的水渠,让孩子探究怎样让水按照不同的渠道从高处向低处流。对于这一游戏,师生们一致称之为“南水北调”。
“让孩子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以此养成好的品质,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园长汤志辉说,“幼儿是大自然最宝贵的馈赠,当然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教育就应该让孩子‘自然’生长,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相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