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何安娜 通讯员 杜树苍 孟坤
岁月如歌,韶华如梦。
六十三年的光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六十三年的光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县域产品到国内知名品牌。
六十三年的时光,几度艰辛与曲折,几度辉煌与梦想,作为山东省著名白酒生产经营企业,五莲银河酒业有限公司拼搏奋进,成功走出了一条从艰难起步到蓬勃发展、从繁荣昌盛到跨越升腾之路。
时间总会忠实地记录着奋斗者的足迹。自1958年建厂至今,六十多年来,一代代莲酒人薪火相传,执著追求,披荆斩棘,奋起卓越。企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业史,是一段说不尽的动人故事,一幅读不完的长诗画卷。
源远流长:莲酒文化飘香千年
五莲县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美,被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境内山岭起伏,河川纵横,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6℃,益于微生物菌落形成,而且土地资源丰富,酿酒原料充足,非常适合酿酒业发展。
据史料记载,早在五千多年前,五莲这片土地上就有“酒活动”的存在,隋朝时期,五莲人民就掌握了“煮酒”技艺。五莲县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龙山文化早期,潮河镇“丹土遗址”是一座距今四千八百多年前的古城,古城遗存以龙山文化为主,经国家考古单位对遗址多次发掘,出土了两千多件文物,其中就有很多陶制樽、杯等饮酒、祭祀用器。除丹土遗址外,高泽、于里等乡镇历史古迹也发掘了很多春秋等不同时期的酒器。
一件件酒器无声地诉说着遥远的故事,印记着五莲地区酿酒技艺与酒文化传承的足迹,标志着五莲酿酒业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
五莲酒是历朝历代古哲先贤的钟爱之物。文人墨客大多好酒,古哲先贤,游山玩水、吟诗作赋都要有酒的陪伴、助兴,酒酣之后诗兴大发,挥毫泼墨,在五莲历史上就有很多名人与酒的故事。
北宋大文豪苏轼,在任职密州时有一年中秋期间闲游五莲山,畅饮五莲酒,在酒的催化下,在酣饮的状态中,他触景生情,写下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一千古绝句。
在古代,五莲酒不仅作为美酒饮用,还可以入药治病。清朝名医大家刘奎,土生土长的户部乡杨家峪人,是清朝重臣刘墉的堂兄弟,他一生专注于瘟疫学研究,成就了温病通论著作《松峰说疫》,把五莲酒广泛用于医方之中,独有见地,成一家之言,不仅历史上影响巨大,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当作医学著作整理出版,在中医教材中《松峰说疫》被列入教材。他本人对五莲酒也非常喜爱,曾在咏山庄《春林》的诗中就写有“遥村绿处酒旗悬”的诗句,描绘了那个年代五莲酒的繁荣景象。
解放前,五莲地区的酿酒业被地主大户把持,民国10年前后,山阳乡大尧、窝乐子、洪凝镇郭村、高泽镇海眼口、于里镇等地都有酿酒作坊,其中山阳乡大尧酒厂规模较大,由王姓地主开办,生产白酒。
民国31年,大尧酒厂形成更大规模,酿酒工人达到100多名。民国31年夏,原人民解放军第38军军长梁兴初(时任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率八路军进驻五莲,大尧酒厂厂长“王老八”逃走,共产党“八路军”随后进驻大尧酒厂,利用原有设施、工具酿造高粱酒。
步步传承:从两口烧锅到三层车间的“蜕变”
1958年12月10日,五莲县根据国家全党全民大办工业的指示,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成立了“五莲县酿酒厂”。建厂时酒厂有职工118名、2口烧锅,白酒年产量6吨。
五莲酿酒厂建成后的第二年,由于农业歉收,酿酒原料严重缺乏,开始用茅草根、槐铃铛、半夏等代用原料酿酒。1962年,酒厂增添了原料粉碎机,开始土法制曲酿酒,但出酒率很低。为了提高出酒率和产品质量,不断进行工艺改革,实行清蒸清烧,出酒率提高到50%以上,产品不断提高,年产量比建厂初期增长了10倍。
1970年至1973年间,建成了土法蒸馏白酒1000吨能力工程,将固体蒸烧改为液体发酵,用蒸馏釜蒸馏生产白酒,并配套建设了发酵池、蒸馏罐、糖化罐、锥子锅等,白酒增产1000多吨。
1978年,五莲酒厂实现了串香工艺生产,建设装瓶车间,开始了大批量瓶装酒生产。
1979年,为了扩规模、上水平,酒厂技术人员多次到景芝酒厂、双沟酒厂、洋河酒厂、泸州酒厂、宜宾酒厂考察学习,汇总各厂家的优点比较分析,鉴于洋河酒厂自然条件更接近五莲,产品口感风格也很受消费者喜欢,于是引入了洋河大曲优质浓香型酒的生产工艺,使五莲酒产量、质量同步大幅提高。
1980年,酒厂新建特曲酒南车间,并聘请洋河酒厂酿酒工程师宋宝华等人来厂传授技术,从老窖泥的沤制到窖池的养护、“回沙工艺”、高温制曲、量质掐酒、分级贮存、品评勾调等一系列工艺技术进行了传授。1981年,又上了高温曲车间,生产出了高品质的高温曲,为生产优质“三粮特曲”提供了保证。
1982年,五莲酒厂建成营业楼,实现了首次自立门户对外营业,营业楼的建成不仅成了对外宣传展示的窗口,而且扩大了营业量。
1983年,随着产量提高,建设三层楼的装瓶车间,底层为地下特曲酒酒库,二层为成品库,三层为装瓶车间,提高了特曲酒库存能力,增加了瓶装酒产量。
这一年,“三粮特曲”在全省饮料酒质量鉴定评比中名列全省第2名、“五莲白酒”获省评第3名、“三粮特曲”被评为省一轻厅优良产品,标志着五莲酒厂产品质量跃升为全省同行业先进水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五莲酒厂实施了以规模求发展、以工艺革新促质量的策略,走上了上水平、上规模、滚动向前发展道路。1985年、1986年、1990年五莲酒厂三次扩建特曲酒生产车间,新建了近一千多个粮食酒酿造窖池。
1987年“三粮特曲”被评为省优产品,也是这一年,“三粮特曲”改名为“五莲特曲”,连续两次被评为省优产品。
奋进开拓:坚守传统紧跟新时代步伐
1992年至2000年,白酒业大重组、大洗牌,酿酒企业为了生存残酷竞争,酒厂过快膨胀,忽视了运行质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质量下降,市场萎缩,效益亏损,工资拖欠,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县委、县政府对酒厂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新班子成立后,为摆脱困境,走出低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坚持“质量第一”方针,调整营销思路、市场格局、销售政策和人员队伍,本着“以保为主,保开结合,抓大放小”的原则,对费用高、效益低的偏远市场减少投入。调整产品结构,限产限销亏损品种,健全完善成本核算体系。积极进行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生产经营形势得到改善。
2002年,县政府又对国营五莲县酿酒厂进行企业改革,注册成立了民营企业“五莲银河酒业有限公司”,新企业成立让五莲酒厂面临很大挑战,更为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
新企业注册成立后,银河酒业从生产技术改进入手,在保留传统“老五甑”生产工艺前提下进行工艺创新和设施改造,改造部分品质下降的老窖池,建设新的成品库,扩建、改造灌装车间流水线等等。
在新的公司化运营模式下,银河酒业对生产技术、市场调研、质量监管、新品研发、营销推广等进行重新评估和再造运营,从而收获了一个个靓丽成绩单,销售任务超额完成,步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短时间内跻身全省白酒行业三十强,公司通过中国方圆委山东认证中心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获“省消费者满意单位”“山东省低度浓香型白酒著名企业”等荣誉称号,“五莲”牌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鲁魁酒荣获省“高端鲁酒优质产品奖”,2020年被评为全省轻工行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推进,很多酿酒企业搬迁出城区,选用价格较低的地段建新厂,原址用于地产开发,经济效益可观,诱惑力巨大,但银河酒业始终没有搬迁,因为厂房可以重建,人员设备可以迁移,但是酿酒窖池无法挪动,俗话说“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全靠窖池老”,窖池是宝贵的财富,最好的酒都出自年岁最老的窖池。所以银河酒业一直沿用传统的酿酒工艺和历史最久的老酒窖来酿酒,人品锻造酒品,赢得了社会肯定,产品播誉四方。
即使在传统技艺逐渐消失的今天,银河酒业仍然沿用“老五甑”传统酿造技艺,珍惜历史传承,追求酿酒品质,始终用真情和汗水打造着五莲酒这块崭新而又悠久的品牌,形成了五莲酒特有的口感风格和文化内涵,不仅占据了日照、潍坊、临沂等市场,而且立足山东,辐射全国。
针对五莲地区白酒文化展开系统研究,提升科学内涵,讲好五莲酒故事,先后建成了文化长廊、藏酒洞、酒文化博览馆等设施,其中酒文化博览馆被评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和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实践基地,为我市的文化产业增加了新元素,为拓宽青少年课外教育、丰富青少年社会活动提供了研学平台。公司将人文历史、白酒文化、经营理念、产品品质和科技价值灵活多样地介绍给消费者,把它们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渗透到企业改革、管理的方方面面,成为市场开拓、企业发展的有力推手。
如今,银河酒业的市场调研、质量监管、新品研发、营销推广、文化建设已经走在全省同行业前列,营销收入逐年提高,销售形势持续向好,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六十三年弹指一挥间,一个五彩斑斓的梦想,一个熠熠生辉的品牌,一部古老而年轻的童话,一项醉美而动人的事业。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五莲银河酒业不忘初心,斗志高昂,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动力,为鲁酒振兴积累了丰富经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五莲银河酒业有限公司将以浓厚的文化底蕴、传统与现代的科技融合、科学的管理模式、坚强的工作团队,秉承“酒香人和”的融合发展理念,弘扬超越自我创新精神,开启新征程,缔造新辉煌,把生动的银河酒业故事讲得更好,让醉人的五莲酒香飘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