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小草学堂”以十年坚守打造志愿品牌深入人心
全媒体记者 蒋月阳 通讯员 陈晨
一组数字记录了“共青团小草学堂”前行的足迹———
2011年8月,共青团日照市委、岚山团区委在巨峰镇后黄埠社区建立了全市第一个“小草学堂”,有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4名;
2013年,来自山东科技大学的80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全市8处“小草学堂”,开展了为期40天的暑期义务支教活动;
2016年,为不断增强共青团吸引力、凝聚力,全市61处“小草学堂”更名为“共青团小草学堂”,招募志愿者447人;
2019年,全市“共青团小草学堂”达76处,招募志愿者597人。
从0到1,再到如今遍地开花。十年来,“共青团小草学堂”凝结了各级团组织和一批又一批志愿者的心血,截至2021年,全市先后建成“共青团小草学堂”403处,覆盖61个乡镇(街道)、400余个村居,累计服务少年儿童22000多人次,3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书写着一个个与青春、与爱有关的故事。
“共青团小草学堂”是由共青团日照市委在2011年创新实施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助力脱贫攻坚的公益项目。项目秉承“青春助力、快乐成长”服务理念,通过校地合作方式,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在每年暑期免费开展文明礼仪、安全自护、红色主题教育、传统文化等“七彩课程”。该项目先后荣获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全国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项目、青年志愿者助力脱贫攻坚首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等荣誉。
稳步前行,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在推进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志愿者们以“共青团小草学堂”为平台,志智双扶,让每一个孩子充分享受到充满生机的教育,努力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共青团小草学堂”从开设之初就提出要区别于学校的课堂教学和社会上的各种辅导班,把提供安全守护、亲情陪伴、习惯养成等服务作为主要职责。志愿者们围绕素质培养、习惯养成等内容设计“七彩课程”,制作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案,不仅带给孩子们丰富多彩的课堂知识,还带去了异彩纷呈的课外活动。在家长眼里,“孩子在学堂,不仅安全得到了保障,还学到了很多知识,在外打拼更加安心,更有干劲!”
营造了困境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困境儿童在学堂找到了校园的温馨、家的温暖,心灵得到了关怀和慰藉,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从精神和心灵上走出了贫困的泥沼,注入了成长的力量。同时,新观念、新思路、新技能通过孩子渗透到家庭中,推动了困境家庭的精神脱贫,志愿者的言传身教也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启迪了孩子,助人为乐的美德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
打造了大学生志愿者建功乡村振兴的实践平台。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支教,对国情、民情、社情有了更深刻了解,从而更加自觉地思考、理解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国家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坚定了毕业后投身基层一线、建功乡村振兴的勇气和信念,也成为乡村治理的有生力量。
凝聚了各级团组织助力脱贫攻坚的青春力量。通过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牵手关爱行动”等项目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为孩子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使他们在外务工更加安心、更有干劲。各级团组织还以学堂为载体,加强基层党团组织工作资源统筹,打造了“青年之家”“积善之家”等扶贫工作项目,团组织真正成为了基层群众和青少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
为爱坚守,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中打造明星服务团队
每年,圆满完成“共青团小草学堂”暑期志愿服务任务的志愿者们,带着掌声和收获返回了校园,重新投入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然而,志愿服务永无止境,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励、引导、带领更多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广泛参与到大型赛会、文明引领、扶贫助残、环境保护等更为广阔的志愿服务领域。正如一名“小草学堂”志愿者所讲,“花开一季,却留我芳菲一生。我会带着这样的喜悦和感动在志愿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村里来了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创新,在完成志愿服务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运用专业特长帮助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出思路、解难题。2018年起,基层团组织探索尝试从“共青团小草学堂”志愿者中择优选聘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利用专业专长参与乡村治理,他们为基层带来了文明进步新风和科学文化知识,成为乡村治理的有生力量。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共青团小草学堂”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他们不仅提高了专业实践能力,也让“快乐、奉献、向往”的种子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通过这个爱心传承平台,让志愿精神的接力棒一直传递。曾经是岚山区巨峰镇大卜落“共青团小草学堂”学员的韩燕已经步入大学校园,从2015年开始,她连续回家参与到“共青团小草学堂”支教中,许多曾得到日照希望工程“圆梦大学”行动资助的大学生也如韩燕一般,主动加入到家乡的“共青团小草学堂”支教团,回馈社会。
“做虚心好学、知行合一的典范”。支教期间,他们还积极参加基层团委组织的励志行活动,参观当地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项目,主动增强自己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亮点和乡土人情的关注和感知。通过支教,对国情、民情、社情有了更深刻了解,从而更加自觉地思考、理解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坚定了毕业后投身基层一线、建功乡村振兴的勇气和信念。
目前,市县两级团委通过校地合作方式,与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固定联系。此外,还吸引了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南大学等多个省内外高校志愿服务团队参与其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共同开展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培训和组织工作,组建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斗、特别能奉献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
初心不变,老树新花以“小草”之名接续铺就爱心之路
十年来,“共青团小草学堂”已累计招募3000余名志愿者,覆盖400余个村居社区,服务青少年2.2万余人次。一批又一批志愿者接过“共青团小草学堂”的接力棒,他们“以小草之名,铺爱心之路”,书写着一个个与青春、与爱有关的故事。今年,“共青团小草学堂”迈入第二个十年,团市委积极融入党政工作中心,以服务为本,为全市青少年托管服务贡献一份力量。
在学堂选址上,坚持有序推进、务实规划,不盲目追求全覆盖。同时,充分利用社区、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现有党政阵地和办公设备,降低运行成本,将上课地点和志愿者住宿地点都安排在村(社区)服务中心内,为教室和志愿者宿舍配备空调,并有专人值守夜班。在教学内容上,结合今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少年儿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爱党爱国情怀,推动红色基因厚植童心,将“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模式灵活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探索“党史教育—共青团知识—少先队队课”的育人模式。
团市委为全市所有学堂统一制定“五个统一”工作原则和“十个一”工作流程,使每处学堂都有统一的责任主体、步骤要求和规章制度,确保学堂规范有序运行。建立安全保障机制,为全体志愿者及学员购买人身保险,每处学堂均配备安全管理员,条件允许的从派出所协调警力。为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小草学堂”的服务效能,团市委还联合市文明办、教育部门,将“共青团小草学堂”与暑期学生托管服务工作相结合,助力缓解暑期小学生“看护难”问题,共开设30处“共青团小草学堂”开展暑期学生托管服务。学堂开课前,团市委会同教育部门调研城区“共青团小草学堂”开设及招生情况并现场指导工作,实地查看了“共青团小草学堂”的硬件环境和招生情况,擦亮让家长放心、让志愿者安心、让少年儿童欢心的“共青团小草学堂”金字品牌。
优秀的志愿者队伍,是“共青团小草学堂”持续有力运行的重要保障。今年,市县两级团委继续通过校地合作方式,与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联系,共同组织开展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培训和组织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共青团小草学堂”支教团,确保志愿者队伍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还将城市社区志愿者招募与青鸟计划相结合,坚持就近就便原则,发布暑期托管志愿服务青鸟实习岗位,让越来越多社区周围的青年群体参与到“共青团小草学堂”志愿服务大军当中。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凭着真情真意的付出,共青团日照市委广大青年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真正擦亮了让家长放心、让志愿者安心、让少年儿童欢心的“共青团小草学堂”金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