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企业培育,引进精深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转型中的碑廓木材产业——
全媒体记者 陈德凝
通 讯 员 韩慧文
深秋时节,518国道岚山区碑廓镇段上,运输木材的车辆一辆接着一辆。
木材产业作为碑廓镇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目前,镇域内有中小木材企业200余家,年产值50亿元,年可进口木材767万立方米、加工木材550万立方米,原木主要来自北美洲、欧洲、非洲等,产品主要出口欧洲、美洲,国内最远可辐射新疆,带动2万余人就业。
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碑廓木材产业历经多次整治、转型、提升,在生存与成长的挑战中,逐步发展壮大。特别是近年来,在行业加快淘汰低端产能和环保倒逼之下,如何突出“重围”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碑廓镇党委书记庄杰坦言,产业跨越发展的“真经”即让木材产业从“单一”奔向“多元”,从“规模”走向“生态”,通过转型升级转出新动能。“我们坚持‘破立并举’,大胆创新探索发展思路,强化企业培育,不断引进精深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大力树立‘标杆企业’,增强示范带动效应,实现从粗放加工到向园区集聚精深加工的蜕变。”
栩栩如生的木海豚、惟妙惟肖的小木马、溜溜旋转的木陀螺,儿童小圆桌、实木床品、原木桌子……10月11日,在京杭林产家具展厅,记者看到陈设的木质玩具、家具,设计新颖、用材上乘、做工精细。 “用上乘的材料、精细的做工,打造品质一流的产品。”据京杭林产总经理马龙介绍,该公司木制品精细加工项目,总占地6.67公顷,分为一期和二期,主营业务以实木家具及部件研发制造为主,目前一期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并投入试生产,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家具20万件。
这是一场传统产业的“破茧”之战。为提高现有企业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该镇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从单一木材加工向多元化发展迈进,推动木材加工企业由低端、初级加工向高端生产和终端产品转型升级。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岚山木材加工园区吸引了京杭林产、冠通木业、澳思柏恩、兰韵居红木家具等一批木材加工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并相继投产达效。
当日,岚山区冠通木业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拼板、覆膜,忙得不亦乐乎。
据介绍,冠通木业年加工木材可达8万立方米,2020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717.07万元,实现利税193.53万元。其中辐射松直接板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0%,全国市场排名前10名。
曾经,冠通木业一度受环保、安全、生产能力、资金等方面的局限,和周边几家企业都处于停滞的阵痛中。如何破解企业“成长的烦恼”?
变分散到集中,从“规模”走向“生态”,实现木材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解决木材中小企业的出路问题。
于是,该镇出台实施一系列政策文件,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入手,保障木材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抓木材产业规范整治,按照“整治提升一批、搬迁入园一批、淘汰取缔一批”的原则,分类实施关、停、转,协调帮助企业清表,建设标准化厂房。2019年,岚山木材加工园区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入驻企业100余家。
同时,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该镇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设园区干道及相应铺设供排水、通讯、弱电管网系统,大大提升园区载体功能。
得益于木材园发展,园区周边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也随之增多。以大朱曹一村为例,2020年,该村集体经济186万元,其中,股民年分红149万元,年分红率达80%,同时吸纳了周边300余名劳动力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