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高质量发展
本报通讯员 冯强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顶梁柱”和“生命线”,生态环境监测队伍作为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先锋队,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以来,为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测职能作用,山东省日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创新实施“两抓一控”(抓人事、抓纪律、控财务)工作法,促进行政后勤管理上水平,保障各项监测业务开展,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高质量发展。
抓人事,强队伍活力。注重“以人为本”,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对人事工作坚持集体研究讨论决定,不搞“一言堂”。科学合理设置内设机构、岗位,积极配合环境监测机构垂直管理改革,在全省16地市率先完成机构编制、人员隶属关系上划等工作。按程序申报新进人员招录计划,坚持考试录用制度,严把人员“进口”关,加强干部人事档案审核,为建设高素质监测队伍提供重要保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和岗位竞聘工作。完善激励机制,树立公平公正鲜明用人导向,加强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对于敬岗爱业、事迹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职工,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岗位调整、职称评审、表彰奖励及评先树优中优先予以考虑。为解决人员少、监测任务重的问题,构建了行政后勤科室分担监测业务的机制,加强人员培训,人人练就“多面手”、争当“顶梁柱”,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目前,该中心在编工作人员44人,平均年龄39岁,高级以上职称22人(其中正高级5人),占比50%;硕士以上学历22人,占比50%。拥有第一批国家环境监测“三五”人才6人(一流专家1人、技术骨干5人)。近年来,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省属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优秀;连续两年在全省环境监测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多人分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生态环境系统最美家庭”“日照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日照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抓纪律,强工作作风。强化人员作风建设,严明工作纪律,增强人员懂规矩、守纪律的责任意识。目前,单位上下一盘棋,心齐劲足,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一是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先后修订完善了班子成员工作替补以及会议、学习、工作汇报等20余项制度,并狠抓落实,提升工作执行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证。二是加强日常纪律管理。严格执行考勤通报制度,对智能考勤机进行了升级,考勤方式由过去的打卡考勤改为现在的人脸识别考勤,对领导和对同志们一视同仁,坚持每天4次考勤。严格请销假规定和上班纪律,落实年休假制度,开展了年休假提醒服务。三是狠抓廉政纪律。逢会必讲廉政,层层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加强廉政教育,排查廉政风险节点,以案为鉴,强化廉政风险防范,筑牢廉政防线。
控财务,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省级预算压减政策,充分发挥资源配置效能,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按时编制年度财政预算,及时按程序采购监测仪器设备,实现监测手段的智能化、精准化,为监测工作开展提供硬件保障。坚持做到预算绩效管控到位,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大额资金使用集体研究决定;按规定使用管理财政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严格实行事前审批制度,强化内部管控,财务管理规范有序。制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国有资产日常管理和产权登记工作,定期开展资产清查盘点,编报资产月报,做到账实相符、账表相符。
该中心张传兵告诉笔者:“作为省生态环境厅直属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主责主业是生态环境监测,而人事、纪律和财务管理工作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行政后勤保障。通过实施‘两抓一控’行政管理工作法,我们健全了规章制度,规范了工作流程,整个单位高速稳定运转,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