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林兆木
  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作为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揭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与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马克思指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的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促进共同富裕是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长期奋斗、共建共享的过程。党的十三大制定分三步走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第一步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世纪末,我国成功实现了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共同富裕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到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我们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

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之所以能够解决人民温饱问题进而使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就是由于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同样,我国之所以能够在本世纪用20年时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也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经济总量、人均收入有了显著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这一重要论述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它体现了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决定包括分配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明了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要求以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重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这正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只有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把可分配的“蛋糕”做大做好,并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才能稳步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分配对生产、分配关系对生产力有促进或束缚其发展的反作用。分配制度、分配方式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劳动者和企业经营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从供给方面看,科技创新日益成为现代生产力和产业变革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力量。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使各类人才获得合理回报,有利于激发劳动者、企业经营者和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积极性,激发更大的创新创造活力。从需求方面看,需求不足是制约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我国有14亿多人口,以扩大消费为主的内需空间和潜力还很大。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分配制度和方式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经过长期艰辛探索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显著特点和优势:一是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又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充分调动全社会投资创业、劳动就业的积极性,让一切发展生产力的积极因素和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二是同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三是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益;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弥补市场失灵,推动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初次分配是人们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的主要途径。完善初次分配制度,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劳动是产品和服务中新价值的创造者,是首要的生产要素。在初次分配中体现按劳分配为主体,需要处理好资本所得和劳动所得的关系,贯彻多劳多得,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再分配是指政府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方式对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之后进行第二次分配,对于调节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和财富过大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有必要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在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合法致富。同时,整顿收入分配秩序,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方面。应坚持循序渐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难点和重点。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第三次分配是指通过自愿捐赠等公益慈善事业的方式进行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有利于改善分配结构,是对初次分配、再分配的有益补充,不带任何强制性。随着社会财富积累的规模越来越大,全社会尤其是富裕群体更有能力和意愿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作出贡献,第三次分配对促进共同富裕也将发挥更大作用。
  来源:《人民日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论苑】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