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践党员初心 行医者担当
——记日照市人民医院 CT 室副主任王超

  全媒体记者 滕伟伟 通讯员 赵 静 张晓君
  时序轮替,站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的重要节点,也是实现鲁渝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年。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2021年6月17日,日照市卫健委从全市11家卫生医疗机构抽调了王超等23名专家,接过持续推进黔江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接力棒,踏上了健康协作的新征程,对口帮扶黔江区中医院等6所医疗机构,助力黔江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倾力帮扶见真心 提升群众就医感受
  健康协作,关键是精准,要聚焦短板,帮在关键处、扶在点子上。
  到黔江后,王超根据黔江区中医院业务建设和群众就医需要,迅速了解所帮扶科室人员结构、工作流程、质控管理、业务技术开展等基本情况,他所支援的放射科有8名医务人员,具有资质诊断人员只有3名,影像诊断力量薄弱;CT除了常规检查外,头颈CTA检查、肺动脉CTA检查、下肢CTA检查等特殊检查均无法完成。
  一名人才引领一个科室,一个科室服务一方群众。在派驻黔江区中医院工作期间,王超发挥专业优势在手术中示范带教,“手把手”将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等前沿技术传授给黔江区中医院放射科、呼吸科的医生们学习掌握,助力黔江区中医院成功开展首例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CT引导下肝囊肿抽吸及硬化治疗术60余台次,尤其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对肺部实变、弥漫性病变、肺结节病变及肿块性病变的诊断能力,切实补齐黔江中医院CT引导下微创诊疗技术服务短板。
  通过手术示范带教,年轻医师们快速成长,技术真正开始在黔江落地生根,每一名患者都得到了精准诊治,也加强了放射科和呼吸科、普外科多学科间的合作,大大提高了黔江区中医院肺部疾病、普外疾病诊治能力和水平,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了循证医学的证据,开创了黔江区中医院放射科微创介入的先河,填补了黔江区中医院放射微创技术的医疗空白,提升了群众的就医感受。
  除了CT引导下微创诊疗技术带教医生外,王超在影像诊断方面也带教了其他医生以及大中专院校实习学生。
  通过开展早读片、疑难病例讨论等环节,让学生们养成看书思考的习惯,促进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通过日常审核报告,王超及时发现学生们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讲解,支医6个月期间审核报告3600余份;通过定期在科室内讲课,半年内集中授课《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肝脏局灶性病灶影像诊断思路》《原发性肺黏液性腺癌CT表现》《肾脏肿瘤性病变影像诊断思路》《急腹症影像诊断》《肺结核CT表现》6次。

贴近群众暖人心 提高群众获得感
  在王超看来,治病救人是医生应尽的职责。但健康协作应当装在心里、落在实处。对于黔江的患者看病需求而言,最大的实处就是把对患者有益的新技术留在这里,把优质医疗服务带到他们身边去。
  在做好技术援助的同时,王超利用周末休息日贯彻落实黔江区中医院党委“以科包乡”工作机制,与受援科室医务人员一起到乡镇开展影像带教、学术讲座,进村入户开展家医签约、患者走访、健康宣教、义诊巡诊和为黔江区乡村医生培训授课等活动。
  “养儿不用教,黔江走一遭”,这是对黔江的生动描述,道路崎岖陡峭,方言障碍是王超他们进村入户必须要克服的最大障碍,但是这些障碍并没有让他们停止为民服务的脚步。
  每一次,晨雾还没完全从错落在山间的农舍屋顶上褪尽,王超就已经早早到达走访和义诊地点,群众听说有山东日照的专家们要来免费给大家看病,四面八方的村民群众纷至沓来,守在专家们身边滔滔不绝地用方言描述着自己的病情。看到等候就诊的村民和期盼的眼神,王超和同事们顾不得疲惫,语言的障碍不得不让他竖着耳朵一遍遍听和反复询问群众描述病情,他耐心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把日照最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让黔江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线城市的优质医疗服务。
  6个月帮扶期间,王超和同事们走访了黔江邻鄂镇邻鄂村、水市乡、阿蓬江镇七坨村、分水村、黎水镇等20个乡镇、村,免费为村里的留守老人、优抚对象、残疾人、低保对象等重点人群送医送药巡诊上门和健康宣教20余次,服务群众3000多人次,日照援助黔江医疗技术达到为民健康服务全覆盖,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偏远乡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日照市的优质医疗服务,他们也得到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一致认可和群众的普遍赞誉。

党建引领显担当 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此次日照23名支医队员中,中共党员9人,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为了更好地开展支医工作,2021年7月5日批准成立了“日照对口帮扶黔江卫生协作支医人员临时党支部”,党员王超被任命为临时党支部书记。支医队伍临时党支部的建立,使王超等支医党员同志们在1800公里外的黔江找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和依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临时党支部书记王超暗暗决心定当铭记支援出发前医院党委书记和院长的殷切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肩负起党员的责任,担负起白衣天使的使命,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扎根到黔江临床一线,冲锋向前,树立旗帜,建立堡垒,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半年来,王超带领全体支医党员同志在黔江区中医院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加强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引导全体支医党员同志全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进临时党支部党建工作取得阶段成效。
  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堡垒作用。王超带领的临时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召开支委会3次,党员大会2次,党支部书记上党课1次,组织全体党员开展集中学习4次和集中交心谈心2次;每月组织按时开展或参加党日主题活动;党支部积极参加党委组织的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党支部书记王超获得微党课宣讲特别奖,党员周东杰获得党史知识竞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王超组织全体支医党员参加黔江区委宣讲团成员、区委宣传部张乙军副部长上党史学习教育和习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专题党课1次,组织党员同志在重庆市民族博物馆“四史”学习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1次,大家从黔江人民波澜壮阔的光辉岁月里感悟到思想的磅礴伟力,进一步增强了爱党爱国、苦干实干的满腔热情。
  参加主题活动,汲取奋进力量。去年7月1日,在王超的组织下全体支医同志前往黔江区水市乡水车坪红色基地,开展“追寻红军足迹,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活动,活动中,全体同志聆听了红三军转战黔江的故事,聆听黔江区中医院党委书记《三湾改编的现实意义》专题党课,这种身临其境上党课,在红色故事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大家更加坚定了此次来支医的责任与担当;去年7月16日,组织全体党员参加黔江区中医院党委组织的“红色沂蒙”艺术党课宣讲专题宣讲,共同感受了代代相传的沂蒙精神和战火纷飞年代党与军队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让每一名支医队员更好地融入到支医科室,做好黔江与日照山海相连的感情使者。
  冲锋在前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去年10月19日获悉贵州遵义1名确诊病例有去黔江的旅居史,黔江成为重庆市疫情防控关注的重点和“一线”。王超第一时间向黔江区中医院党委请愿,并积极号召各位支医专家参与到移动核酸检测和医院定点核酸检测工作。各位专家以“最美逆行者”的坚毅身影冲锋在前,从晨起到深夜,接续奋战诠释了危急时刻党员同志的责任与担当。
  依托鲁渝卫生健康协作,王超等临时党支部党员的积极参与,黔江区中医院在重庆市先行先试开展的“学党史、办实事、中医药以科包乡”系列活动新闻报道,被重庆市多家媒体进行转载刊登,入选重庆电视台新闻栏目以聚焦“学讲看做各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专题板块进行播报,助力黔江区中医院打造继“站立行动”“光明行动”后的卫生系统又一亮点工作。

结束语
  在黔江这6个月来,王超说,他觉得各方面收获都很大。
  收获了一声声发自肺腑的感谢,一次次心悦诚服举起的大拇指,一面面满载着医患温情的锦旗;收获了黔江区委、区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领导对支医人员工作的肯定,26名支医专家被黔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黔江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表彰评为“支医工作先进个人”。
  “黔江山好水好,民俗多彩,民风淳朴,在那里开展支医帮扶工作很开心。”对黔江“绿水绕青山,人在画中游”的地理优势赞叹不已,被黔江“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精神所感染,也见到了很多复杂的病例,积累了不少应对的经验。王超说,在那里可以帮助那么多边远群众恢复正常的生活,这是他认为最有意义的事,也因此更深刻地理解了用情行医的真谛。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践党员初心 行医者担当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