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态地类面积比“二调”时增加49.41 万亩
全媒体记者 宋庆艳 报道
本报讯 1月26日,记者从市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以下简称“三调”)历时3年,圆满完成调查任务。根据“三调”数据,我市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湖泊等自然生态地类面积为225.24万亩,比“二调”时的175.83万亩增加了49.41万亩,生态建设上取得了积极成效,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三调”数据显示,我市耕地275.45万亩,园地66.43万亩,林地199.58万亩,草地7.46万亩,湿地5.69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28.31万亩,交通运输用地26.26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7.93万亩。“三调”成果全面客观反映了我市国土利用状况,是制定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战略部署的基础依据。
据了解,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重大基础国情国力调查,我市“三调”工作于2018年2月启动,按照“市级整体控制、县级细化调查、分级组织实施”模式开展,全面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制作调查底图,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无人机等新技术,创新运用“互联网+调查”机制,全流程严格实行质量管控,1200多名调查人员历时3年,全面查清了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的全市国土利用状况,汇集了60.03万个调查图斑数据。
在此过程中,我市建立了市级国土调查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全市国土利用状况和资源家底,对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