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3 人接续“传承”一诺,25 封信件见证时光———
“见字如面”19年
  

全媒体记者 何安娜
通讯员 玄晓霞
  春节假期上班后,一个工作日的午后,初春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办公室,张晓艳缓缓拿起桌上的信封,见到那几行熟悉的笔迹,心里感到十分亲切。
  张晓艳是五莲县人民检察院财务组一名工作人员。每年,她所在的财务组都会收到一两封亲笔手写信,从2003年至今,从未间断。
  写信人叫李勤,是该院一位年近八旬的退休老检察官。2003年退休后,他一直跟随儿子生活在南京。由于患有老年慢性基础疾病,老人需要常年服用药物甚至经常住院治疗。因身处异地又身体不便,每年医疗费用报销成了难题。
  19年前,时任五莲县检察院财务组负责人王丽的一句“这事儿就交给我们吧”,成了财务组坚守至今的诺言。
  “他在五莲县也没有亲戚朋友,只有我们这些同事。”用王丽的话说,同事就是李勤在五莲县的家人,每次李勤寄来的报销材料,都会夹着一封像寄给家人一样的亲笔信,写满了问候与祝福。
  年复一年,这份承诺成为王丽日常繁重琐碎财务工作之外的习惯,也成为她一份特别的牵挂。2009年,孙金萍作为新人来到财务组工作,见到这位新人“徒弟”时,王丽第一件交待的事,就是帮助李勤办理医保报销。
  “说实话,帮一个从没见过面的人做这些本应自己儿女做的事,一开始我也是有一点诧异的。”孙金萍坦言,“直到第一次收到信件时,我震惊了,二十几张发票和一摞清单整齐地粘贴在一起,金额分文不差地标记在单子上,还有一封字迹工整的感谢信。”
  “我想这一定是个认真又很慈爱的老同志。”就这样,孙金萍从王丽手中接过“接力棒”。
  这一接,又是十年。
  由于政策在不断变化,医保报销程序及需要的材料也在不断调整,每一次办理过程都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但每每看到那熟悉的笔迹,听到和蔼的问候,孙金萍所有疲倦都烟消云散。
  后来,新调入财务组的张晓艳从孙金萍那里完成了再一次的“接力”。“每一次人员更换我们都会给他打个电话,他也会在信中、电话里准确叫出我们的名字,关心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张晓艳说。
  “见字如面”19年,25封信件见证时光。从王丽到孙金萍再到张晓艳,她们默默坚持着这项本不是分内的工作,没有一句怨言;装材料的袋子从贴满邮票的小信封变成不需要邮票的快递袋,李勤的亲笔信却十几年如一日,温暖人心。这是一份双向的、有情怀的信诺。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见字如面”19年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