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哲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掀起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热潮。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莒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带领2564个基层党组织,5.9万名党员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多措并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一堂堂热气腾腾的宣讲会,一次次铭刻初心的红色之旅,一件件利民惠民的民生实事……党史学习教育如潮如涌,共识在学习中增进,思想在学习中升华,力量在互动中凝聚。
高标准定位 高质量推进
“关键少数”带头开新局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党要高度重视,提高思想站位,立足实际、守正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向全党发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动员令”,吹响了“冲锋号”。
莒县县委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第一时间建立起全面覆盖、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实施体系,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4名县委常委任副组长的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先后3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县委常委会先后召开 7次会议,全面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及时印发《关于在全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任务和目标要求;制定出台《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推动全县党史学习教育有序开展;制定《县委常委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带头抓好学习教育各项任务落实,一系列部署层层递进、渐次展开,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县迅速升温。
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率先垂范,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读精读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4本指定学习材料;采取集体学习研讨、专家辅导报告、参观党史展览等方式,开展专题学习。
既有率先垂范,还有精准指导。成立10个巡回指导组,通过走、看、听、查等方式,盯住“关键少数”、专题组织生活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六个专题研究,对县内97个部门单位先后开展418次指导督导。
莒县从严从实做好党史学习教育规定动作,又结合实际创新“自选动作”: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广泛推广“圆桌夜谈”模式,变群众家中“小圆桌”为干群沟通“连心桥”,实现了“群众一次不用跑,干部工作到家门”;探索推行“党员巷长”工作制度,推动普通党员主动走进群众、包巷联户、融入村务,实现由“群众找我办事”向“我找群众服务”转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接地气、能落实、可操作的系列活动和载体,让党史学习教育既“走心”又“走新”。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多点发力、高潮迭起,学党史、悟思想与办实事、开新局同频共振、相互促进,为莒县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打牢了坚实根基。
高举理论旗帜 熔铸精神支撑
让红色党史“飞入寻常百姓家”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
聚焦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县委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研究落实措施。常委会集体学习27次,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研讨15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以实际行动为全县党员干部作出表率。
面向群众这个“绝大多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建各级各类宣讲服务队,采取对象化、互动式宣讲,推动基层宣讲工作长流水、不断线,全县共开展各级各类宣讲3000余场。
特色宣讲,党课“搬”到家门口,让红色历史“动”起来———
“新时代发展成果是共享的、中国梦是全国人民的、乡村振兴是你我的……”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反复修改和排练,莒县岳家村社区支书宣讲小分队的三句半《六中全会我来讲》终于开演了。4位村党支部书记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快板,为群众带来了《六中全会我来讲》,引起了台下阵阵掌声。岳家村社区还组织团支部书记、党员、青年团员等加入到宣讲队伍,创作快板书等多种形式的作品,深入到全街道14个社区、75个村居和16个超市进行巡回宣讲。
这是莒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宣讲的生动缩影。
莒县立足实际、守正创新,宣讲活动走进机关单位、城市乡村,深入学校企业,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围绕大家关心的问题开展宣讲,让党史学习通俗易懂。阎庄街道依托周姑子戏、吕剧等莒县地方戏曲剧种,走“理论宣讲和地方戏传承融合发展”的宣讲路线;城阳街道成立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村支书快板宣讲小分队,把理论政策宣讲的“单一教育”变为“生动说唱”……
守好“传家宝”、用好“活教材”,让红色历史“活”起来———
“哪个庄里没有党员我就去哪个庄,我说我16岁就入上党,我也不害怕,也没车,就只能这么走,我的脚上都是磨的泡。”2021年“七一”前夕,有着78年党龄的老党员薛贞翠和群众们围坐在一起,讲述着自己的“革命故事”。
在莒县,目前有256名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健在,这些都已年过90的老人,依然清晰地记得革命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莒县挖掘丰富的“红色资源”,利用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心组织阵地教学,讲好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先进事迹、党史故事,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基因传下来。
丰富教育载体,线上线下齐发力,让红色历史“燃”起来———
从理论、新闻宣传到文艺、网络宣传,全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持续奏响“大合唱”。用好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等学习平台,在“爱莒县”App、“莒县发布”“莒世闻名”微信公众号开设“云上”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截至目前,刊载学习稿件1166篇,点击量87万余次。制作24部党史学习教育优秀微视频,4部被省委组织部采用。
聚焦“急难愁盼”厚植为民情怀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落脚点。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试金石”。
聚焦百姓聚焦急难愁盼。莒县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彻党史学习教育始终,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梳理58大类、221项民生实事,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生活在莒县就是幸福”。
“交房的时候,房子都已经装修好了,我们买了沙发等几件家具就搬进来了,现在是小区有物业,大门口有保安,进出有电梯。”2021年8月2日,王幸福终于告别了曾经“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搬进了崭新的望都新城。王幸福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幸福,“小时候父母给取名字的时候,就盼着小辈能幸福,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王幸福的“幸福生活”,是城阳街道改善群众居住条件,让居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真实写照。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莒县科学安排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从“惠民生”上谋划,在“办实事”上着力。
——聚焦“急难愁盼”,回应关切办实事。莒县住建局聚力抓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屋面防水改造完成150栋;电力改造完成36个小区;暖气改造完成36个小区。县市场监管局加快推动“莒县基层食安快检监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在全县16处乡镇(街道)市场监管所各配备一套食品快检设备,在全县250家学校食堂、12家养老院食堂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县城发集团为全县农村地区4000多户家庭安装清洁取暖烤火炉,真正解决了居民群众冬季取暖的“烦心事”。
——聚焦“一次办好”,优化流程办实事。县法院大力推广山东移动微法院,让当事人利用碎片时间在手机上完成立案、缴费,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网上立案率达到100%;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出台“服务事典”,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列出办事指南,推动实施“无柜台受理、云效率审批、管家式服务”审批新模式,落实1136个“无证明办事”事项,推动“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转变;县公安局出入境大厅建立老年人办理业务“绿色通道”,简化办证照片采集流程,提供多种证照缴费方式,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聚焦“特殊群体”,倾心服务办实事。县委组织部实施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安居安康工程,对全县256名健在的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进行全覆盖实地走访慰问,集中对108户存在安全隐患的老党员房屋进行改造修缮。团县委实施“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目前已建成并验收希望小屋141间。县民政局为失智老年人发放防走失定位手环500个,建设改造农村敬老院1处、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1处,增加护理型养老床位60张。
百年党史砺初心,扬帆启航新征程。新的赶考之路上,莒县将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开创莒县进位争先、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