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市水利局局长王均波就“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全媒体记者 张守霞
  记者:王局长,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世界水日”的主题为“Groundwater-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我国庆祝“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集中宣传活动的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今年我市集中宣传活动的重点是什么?
  王均波:我们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集中宣传活动,主要目的是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开展《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地下水管理条例》《山东省节约用水条例》等水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提高全社会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意识,倡议人人爱护河流水库,保护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我市宣传重点是厉行节约用水、复苏河湖生态、强化工程管理、防御水旱灾害、管好工程建设、抓牢安全生产、防治水土流失、保障饮水安全、创新移民扶持、用好水利资金、严格资源管理、加强水政执法等。
  记者:我们的宣传活动每年侧重点都不一样,今年宣传形式上有哪些创新?
  王均波:今年我们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实际,综合运用多种宣传形式,加强通过公众号等新媒体的宣传力度,发布河湖长制、节约用水、地下水管理保护、水土保持等公益广告宣传。同时,我们还将联合日照电视台、日照日报、大众网日照等主流媒体开展广泛宣传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举办,不断提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知晓度和影响力,提高社会公众对水法律法规的知晓度,增强节水护水意识。
  记者: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当前我们在复苏河湖生态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王均波:在复苏河湖生态方面,我们主要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着力推动“四个转变”。一是坚持全域化谋划,着力推动河湖治理从“有名”向“有实”转变。强化林水共治,深入实施林水大会战,一治一个流域、一治一个片区,营造林水共生的河湖环境。强化雨污共治,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抓实抓好河湖“清四乱”、饮用水源地保护等综合治理,加强河湖水岸生态修复与管护,促进生态系统各要素和谐共生。通过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维护河湖健康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考虑,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实现了河湖面貌根本改观。
  二是坚持项目化推进,着力推动河湖治理从“管得住”向“管得好”转变。坚持项目化、工程化的工作思路,集聚各类要素资源,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围绕破解“水工程”短板,从2015年开始,实施了河系治理、现代水网、水利移民、水保节水等工程,累计投资110亿元,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900余项,新增拦蓄水能力3900万立方米;完成400多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切实管好用好“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围绕破解“水生态”损害,实施生态治理河道900余公里,重点河道生态治理率85%。像环日照水库水源保护与生态工程,周边流转土地2600公顷,建设河湖湿地,发展生态农业,每年减少使用化肥8500吨、农药34吨。围绕破解“水资源”短缺,我市拥有山钢、日钢、森博等用水大户,工业日均用水量超过40万立方米,城市水供给处于紧平衡状态。通过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控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城市日供水保障能力提高到92万立方米,比2015年翻了一番,地下水水位抬升0.63米,推动我市从“紧平衡”阶段过渡到“稳保障”阶段。
  三是坚持市场化运作,着力推动河湖治理从“政府主导”向“两手发力”转变。坚持财政投一块、市场筹一块、银行贷一块,争取专项建设基金、政策性贷款项目10宗9.09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35亿元,各区县、各有关部门出台了配套奖补政策,营造出社会得“绿”、企业得“利”、群众得“益”的良好局面。比如市水务集团,参与了37个重点林水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0多亿元;再如莒县在青峰岭水库下游,规划建设1处15万吨水厂,获得农发行政策性贷款7.8亿元,推动全县城乡供水一张网覆盖。
  四是坚持制度化保障,着力推动河湖治理从“长制”向“长治”转变。探索“河湖长+”机制,建立“河湖长+河长办+河湖警长+民间河湖长+河湖管理员”管理模式,河湖长制体系全面建成,全市登记在册河长2408人、湖长1158人、河湖警长77人、民间河(湖)长280人、河(湖)管员827人。实施精准考评,修订《工作评估办法》,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形式,每半年对县乡河湖长工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与各区县管护经费挂钩,激活河湖长制的“末梢神经”。完善智慧平台。用足用好“城市大脑”和市、县各级监测预警平台,打通水库、河道塘坝、雨量遥感、山洪灾害、城市管理、铁路桥积水水位计、沿海地下水监测等系统,同步接入视频监控1.3万个,实现了人员在线打卡、治水信息共享、问题即时处置的动态网络,带动更多人守护碧水、保护清流,形成了“人人管河、人人护河”的治理格局。
  记者:局长,当前我市水资源处在什么状况?
  王均波:我市地域狭小,水资源总量不足,仅占全省的5.3%,水源结构单一,无客水来源,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4.55亿立方米(占全省的5.3%),可利用量8.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496.5立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09.8立方米)。降水集中在汛期,约占全年的72 . 7%。年降水量最大1261 . 0毫米(2020年),最小525 . 6毫米(2002年),极值比2.33。
  记者:人均496.5立方米,远低于国际规定的1000立方米的标准,那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王均波:主要是做好“节流”+“开源”两个方面的文章。
  在“节流”上,就是坚持节水优先。首先,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确保完成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倡导大家行动起来,珍惜每一滴水,共同建设节水型社会。其次,加强推进非常规水利用。将非常规水纳入全市水资源统一配置,积极推进海水淡化和中水回用工程建设,鼓励工业生产、城市绿化、生态景观等优先使用再生水。我们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非常规水取水许可“零”的突破,全年市区中水回用量约为7570万立方米,利用率75%,淡化海水使用量约为300万立方米。
  在“开源”上,就是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建设,提高流域调配能力。近年来,先后建成了“沭水东调”工程、墙夼水库应急调水工程、市应急备用水源一期工程等市内跨区域骨干调水工程,连同市区中水回用工程、山钢海水淡化工程,日照水网向主城区日供水保障能力达到92万立方米。
  记者:水利工程建设都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我们去年工作实现了“十四五”规划“开门红”,都取得了哪些成绩呢?
  王均波:2021年,全市水利系统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应对各类挑战,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2021年4月,我市被国务院表彰为河湖长制工作督查激励市;9月水利部淮委在我市召开河湖长制现场会议;东港区争创为全国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岚山区为全省数字水利先行先试的工作试点县;莒县水利局被评为全国河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先进集体;五莲县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这也是我市首个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
  记者:局长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水利“十四五”规划情况?
  王均波:“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主线,不断完善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日照特色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主要目标是:在水资源配置方面,中心城区新增年供水能力5000万立方米,供水工程设计日供水能力达到110万立方米;全市用水总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优于省下达的指标值。在农村供水保障方面,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高于全省平均数和省下达指标;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到90%,农村饮用水集中供水率达到98%。在河湖保护方面,市级以上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达到100%,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85%以上,5级以上河湖堤防达标率达到75%以上,3级以上堤防达标率达到90%以上。“十四五”期间,全市共规划重大水利项目174项,估算总投资114.46亿元,其中完成类项目100项,总投资63.23亿元。
  记者:3月初,举办了全市水利工程建设集中开工仪式。王局长能不能跟我们介绍一下今年我市水利工程建设有关情况?
  王均波:现代水网建设是基础设施“七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全市水利工程建设计划投资15亿元,重点实施五大类水利工程。一是防洪提升工程。计划投资7.81亿元,实施沭河莒县段综合治理提升工程以及皋陆河、浔河、黄花河、区萝花北河、前沙沟河等河道治理,治理河道约100公里。二是供水保障工程。计划投资2.97亿元,建设傅疃河地下水库和五莲县宣王沟、潘家庄两座小型水库,实施200个村的自来水提质改造工程,改善21万人的饮水条件。三是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计划投资1.2亿元,实施莒县夏庄水环境综合治理,改善水系生态环境;实施岚山区土山河,莒县魏家石河、海子后,五莲县马耳山、刘家坪等5个小流域治理。四是数字水利建设。计划投资1321万元,实施智慧河湖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提质升级,构建绿色智能现代水网。五是水利移民和河湖管护项目。实施141个移民村环境综合整治、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实施美丽河湖创建、河湖日常管护,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深化落实。
  记者:谢谢。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