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现代农业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市果农搭上了致富“顺风车”———
全媒体记者 张莹
春意盎然,走进岚山区黄墩镇大朱洲村的农业扶贫项目基地———龙珠庄园内,“一动”“一静”映入眼帘。大棚里未成熟的葡萄沐浴暖阳,静静压在藤上。一颗颗“绿球球”的身边,村民们正在为葡萄树枝剪芽、打叉、施肥,干得热火朝天。
“我们的葡萄,有浓郁的玫瑰香味,不等成熟,买的人就开始排队了!”大朱洲村党支部书记刘明柏骄傲地介绍,“我们基地以绿色有机无残留的放心农业为生产宗旨,葡萄每年‘五一’左右成熟,品种主要有蜜光、早霞玫瑰和晨香,口感特别好!”
葡萄“抢手”,说到底还是质量过硬。质优味美的葡萄不仅为大朱洲村扶贫产业园项目盘活了村闲置土地,也为周边农户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收益。
“这16座大棚常年都有活,每月能拿2700多元呢!”一位正在给葡萄剪芽的大朱洲村村民喜滋滋地说。
同样沉甸甸压在枝头的,还有蓝莓。在东港区蓝莓产业园,青绿色的蓝莓已挂满枝头。再过半个月,这批蓝莓就将进入采摘期。
东港蓝莓产业园区内,启用了物联网管理智慧平台。棚内的温度湿度、土壤的温度湿度等数据都可以通过传感器的方式上传到平台,管理人员通过智慧平台,就能够实时了解棚内土壤和空气的温湿度。
“接下来,园区还将通过蓝莓物联网信息管理和指挥平台,实现园区农业病情、虫害、灾情等信息的快速掌握,不断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东港区水务集团禹海农业公司副总经理姚铭介绍。
在莒县,曲坊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柿一家”品牌智能化连栋温室大棚外的玻璃前朝里望,水果西红柿颗粒饱满,大小均匀,每一串的底端几颗呈宝石绿色,中间是剔透黄色,渐变到顶端红彤彤,多种色彩炫目吸睛,滴里嘟噜地挂在枝头惹人喜爱。
“一体一镇一园一覆盖”,持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增收主导产业,小小西红柿成功敲开了高端市场的大门。“串收樱桃番茄”与北京华联、上海永辉等全国30多家大型超市建立了农超对接合作,单日发货量6—8吨,盛产期最高单日发货量12—15吨。
不仅仅是这些瓜果,当前,黄墩镇的甜瓜正挺着大肚子,慵懒地躺在瓜架上,等待着4月下旬被运送到各大商超;五莲县松柏镇露天小樱桃已开花,一朵朵,一簇簇,在游人的镜头里竞相绽放;九五农业现代产业园的苹果树在科研人员水肥培养的精心呵护下,长势旺盛……
记者了解到,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禀赋,我市农业农村部门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探索现代农业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领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