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造·优选日照”50个精品项目亮相
《文旅周刊》将陆续推出50 个品牌故事,敬请关注
全媒体记者 宋庆艳 马秀萍
为落实《“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部署要求,助力乡村振兴和非遗传承创新,结合我市手造工作实际,近日,我市评选出了“山东手造·优选日照”50个精品项目。
这对于进一步打响“山东手造·优选日照”品牌,提高我市手造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助力“山东手造”发展都将产生积极意义。
“山东手造·优选日照”50个精品项目是什么?
3月31日,记者从市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此次入选的“山东手造·优选日照”50个精品项目分别是烧制锻造类项目6个,雕刻工艺类9个,美食消费类19个,美术绘制类5个,编织扎制类2个,织造印染类3个,漆器绘制类2个以及其他类别4个。
这些手造产品带有日照浓郁地方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高,包装精美、外观时尚、品质优越、功能性强,更好地迎合了当下消费者的审美和生活需要。
评选过程:精心组织、广泛发动、高标准组织评审
本着培养和扶持重点手造项目,让传统工艺“活”起来的目标,3月10日,市文化和旅游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山东手造·优选日照”评选活动的通知》,全面摸清全市手造资源底数,建立手造资源项目库。在手造资源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日照手造资源项目库开展“山东手造·优选日照”评选活动,公开征集、挖掘评选一批市场潜力大、带动力强、易产业化的项目。
在评选活动中,我市精心组织、广泛发动,积极动员全市相关单位和个人参与申报,经过区县推荐,共有90余家单位114个项目申报。
3月25日,在市文化馆召开了“山东手造·优选日照”专家评审会议。经过初审,共有98个项目进入评审环节。评审采取实物评审和材料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了“山东手造·优选日照”50个精品项目。
下一步推广: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群众参与、数字赋能
“山东手造”工作是由省委、省政府自上而下推进的,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一环。打造“山东手造·优选日照”品牌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3月4日“山东手造”推进工程视频会议召开后,第一时间召开部署会议,成立市级工作专班,在市领导的具体指挥下,抓工作推进。
我市手造产品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下一步,我市将贯彻落实《“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群众参与、数字赋能”的整体思路推进工作,促进日照手造产品生产性转化,创新发展手造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让“老手艺”成为时代“金名片”,推动我市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举措为:建设“山东手造·优选日照”展示交易中心,作为推动全市文化产业、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海滨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举办日照市第五届非遗博览会,进一步扩大日照非遗品牌影响力。继续推进日照非遗工坊建设,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带动周边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做好数字赋能的文章,把线上线下结合起来,建设“数字市场”,把各地的“网红”组织起来,充分发挥网络营销平台的资源力量,推动手造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打造“山东手造·优选日照”品牌。
在企业运作方面,将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属国有企业主体作用,突出“创意”和“新造”,按照时尚、可玩、沉浸的设计标准,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设计推出更多时尚化、生活化的手造产品。
为方便群众参与,实施“山东手造·优选日照”“七进”工程,推动“山东手造·优选日照”进高速公路服务区、进景区、进公共文化场馆、进城市会客厅、进校园、进网络营销平台、进商超。此外,还将在东夷小镇建设一个展示体验交易中心,让广大的手工艺者参与进来,为传统艺人搭建一个舞台,依托小镇丰富的资源优势打造一个“大家舞台,百姓市场”,让非遗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