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让“司法蓝”成为基层法治底色
——日照打造基层法治建设新平台的改革探索和实践
  

全媒体记者 蒋月阳
通讯员 刘国强 刘玲玲
  在基层法治建设中,司法所能发挥怎样的作用?通过打造基层法治建设新平台,日照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既是基层法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矛盾纠纷的缓冲器,还是地方党委、政府决策的参谋助手。
  近年来,面对“人员不足、能力不强、权责不清、保障不充分”等基层司法所困境,日照将“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纳入全市“9+3”重点工作攻坚行动,市委、市政府出台全省首个《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的意见》,拓展职责权能,下沉资源力量,夯实软硬基础,着力将司法所打造成为基层法治的综合阵地。
  时序轮替,日照司法所建设做法相继得到中央依法治国办、司法部、山东省委办公厅的推广和省委领导批示肯定,探索出一条基层法治建设的“日照路径”。

从“一张桌子”到“独立小院”
  “原来的办公场地就是一间屋、两张桌,现在十余间办公用房,还有专门的调解室,用‘巨变’形容不为过!”五莲县司法局中至司法所所长于家波的感慨,也是对全市司法所“蜕变”的一个概括。
  聚焦解决阵地不强、人手不足的问题,日照按照司法部和省级规范化标准,共投入建设资金1584.3万元,高标准改善司法所办公环境,所均办公面积比改革前增加60平方米,司法所功能布局、外观形象、设施装备全面升级,全市55处司法所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标准。开展司法行政政法专项编制清理和核查工作,推动编制和人员向一线倾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置公益岗位等方式,充实司法所人员力量153人。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目前,全市司法所法律本科以上学历达到108人,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人员29人。实现政法专项编人员所均2人以上;5人以上司法所42个,占比达76%,比改革前提高27个百分点,全市法治前沿阵地日益坚固。

从投“赞成票”到“泼冷水”
  “这份合同中约定的租赁时间是‘长期’,依据规定,租赁合同中约定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建议重新确定租赁时间……”在东港区三庄镇党委召开的一次党政联席会议上,司法所所长许岸冰指出了此前镇政府与他人签订的一份租赁合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修改建议。
  这,便是日照司法所长行使否决权的一个缩影,目的就是提前将违法事项排除在决策之外。政策实施以来,全市司法所长列席有关会议2361次,累计为基层党委、政府提供法律意见建议3814条,参与制定政策文件692件,有力保证了乡镇(街道)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
  从一味地投“赞成票”,到依法依规对乡镇政府决策“泼冷水”,日照围绕“如何让司法所发挥职能‘校准’基层政府行政行为”,在原有职能基础上,明确了司法所参与乡镇(街道)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协助办理行政复议、协调监督辖区内行政执法等职能,将政府法治职能下沉到最基层。
  结合新职能权责,建立司法所长列席乡镇(街道)党政工作会议制度、乡镇(街道)“党政一体法律顾问”制度、村(社区)集体显失公平合同定期清理审查制度,为乡镇(街道)重大决策、重大行政行为提供法律意见。同时,以司法所为主阵地,选聘培育村(居)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农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三支队伍”,让“身边人服务带动身边人”,深化基层群众法治信仰,用法治思维引领乡村治理,让法治信仰在基层生根发芽。

从“服务延伸”到“人民满意”
  “黄墩镇采用‘微信群+村法律顾问’模式,为辖区村民提供全天候法律咨询服务,积极开展矛盾调处和精准法治宣传服务”,岚山区司法局黄墩司法所所长梁磊所说的模式,日照各级司法局都在进行,而所有工作的落脚点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法律服务更便捷,让人民群众更满意”。
  近年来,日照聚焦解决城乡法律服务不均衡、基层可及性差问题,坚持重心下沉,将资源力量向基层倾斜,最大限度贴近群众提供服务。以司法所为主阵地,整合调解、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法律顾问等服务资源,打造资源共享、一体运作的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强化智慧赋能,率先推出“日照掌上12348”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汇集全国11879名律师24小时在线服务,实现服务事项线上线下“一体通办”,让基层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服务就在身边”。
  挥司法行政之笔,绘法治社会蓝图。锚定司法所这一基层法治建设的支撑点,日照将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以更新理念、更大投入、更实举措深化司法所精准改革,为夯实全市法治根基、助力乡村振兴打下良好基础,为日照精彩蝶变筑牢司法根基。

记者手记:
  群众的所急所盼、所想所愿,往往都是小事,但唯有精准解决这些小事,才能让社会实现向上、向好的质变。
  日照司法所改革,就是摸准了基层法治的脉搏,找到了群众的痛点和堵点,用“微创手术”取代“开膛剖腹”,畅通了基层社会治理的“脉络”。
  实践证明,聚焦群众身边的小事,抓一件成一件,成一件带一片,如果工作中的每项措施,都能够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全面推动法治乡村建设便自然“落地生根”。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司法蓝”成为基层法治底色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