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刚
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莒县是革命老区,建党初期,王尽美指导了莒县党组织初步建设;抗日战争时期,莒县党组织十分重视武装斗争,组织了抗日武装起义;解放战争时期,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发展生产。新中国成立以来,莒县党组织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中紧紧依靠人民,取得丰硕成果;新时代,莒县党组织坚持“人民至上”,加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执行力,把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紧密衔接,把党的方针政策传递给群众。抗日战争时期,莒县建立了日北工委和莒北县工委,注重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动员先进分子参加八路军,组织拥军支前工作。新时代,莒县坚持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践行“公心文化”。在农村,创新实施党群“议事·学习日”制度,按照“6+X”模式灵活确定活动内容,为贯彻好上级党组织决策提供一个平台;在县直,以“主题党日”为依托,创新开展“双轮双审一评”。通过灵活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更好地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和政治功能。
依靠人民是党的智慧和力量源泉。莒县基层党组织注重夯实组织基础,提升组织覆盖面。抗日战争时期是莒县党组织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莒县党组织建设在不断的斗争中,由基层支部、临时县委到县委,逐步形成完整而有力的组织体系,为莒县抗日工作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新时代,莒县通过以党组织建设联动其他组织建设,确保党组织有效覆盖。探索“党支部+”模式来壮大组织体系,通过建立跨自然村、跨区域性的党组织来拓展党组织的覆盖面,减少基层党组织的“空白点”和盲区。
造福人民是党的永恒追求。基层党组织有实现国家资源和基层资源有效对接的功能。近年来,莒县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治理闭环体系,创新服务群众方式,提升服务群众能力。一是通过构建“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模式,强化社区“大党委”作用,为解决群众要事、难事凝聚合力。二是推行“党员巷长”制度。巷长主要负责所辖区域的民意搜集、政策宣传,确保第一时间解决群众所需所想,使基层党组织真正做到既发挥好政治功能,又确保服务效果。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莒县注重提升基层党组织“堡垒”聚合作用,切实把那些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领导岗位,特别是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在农村推行农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探索推进“导师帮带制”,打造形成莒县“公心书记雁阵”,推进党员干部全员轮训等,推动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
(作者单位:中共莒县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