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乘势而上,东港区南湖镇用绿色崛起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走活城郊经济“一盘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全媒体记者 史树梅 秦钊 通讯员 冯一卿
  从市区沿山海路一路向西,穿过一片绿油油的田野,20分钟,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小镇呈现眼前,这里就是东港区南湖镇。
  依山傍水,草坪广场,才开园不久的石老山温泉康养度假村成了市民露营首选地,景区内保留的原汁原味的石老山村院落让乡愁得以安放;西沈马庄村的蔬菜大棚里,红色的西红柿、绿色的茭瓜、紫色的茄子,争奇斗艳,收获的喜悦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坐落在南湖三村的纳格中草药基地里,芍药花海引得无数游客前来拍照、直播,昔日低收入村变身“网红打卡地”……
  锚定“党建引领、依城兴镇、全面振兴”恢宏蓝图,掀起南湖新一轮城郊经济发展浪潮的战鼓,在一个个鲜活发展场景中擂响,连续不断,递进延伸。
  深耕“服务”,乘势而上,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条主线,依托丰富的山水林田资源优势,南湖镇紧盯“打造‘三区同建、三个前列’先行镇、样板镇”,聚力“一供一接”突破城郊经济,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实现乡村资源与城市要素相融共生,走出一条城市近郊乡镇差异化发展的特色之路。

起势转成势·开启全域发展新格局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发展大计正如棋局,不仅要苦干实干、稳扎稳打,把“子”落好,更要着眼长远、胸怀大局,对“势”有准确的判断。
  立足城郊大镇,如何依托优势寻找新机遇,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南湖镇航向清晰———
  “坚持党建引领强队伍、抓落实,坚持产业为先找路子、求突破,坚持市区镇一体、依城兴镇,做好城区优质水、粮、果、蔬供给,承接城区产业转移,‘一供一接’突破城郊经济。”
  这是南湖镇对借势发力的高位规划,也是南湖镇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以“优生态、拓空间、强功能、增活力”为导向,全力做好与城区发展规划的有机衔接,推动全镇空间发展格局与全市全区产业发展方向相得益彰:
  勇当城区的“水囤子”。日照水库、马陵水库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南湖的山水间,南湖镇境内有16座水库、369座大小塘坝,库容总量3000万立方米,日供城区自来水7000立方米。这是南湖乡村振兴的生态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看好山、治好水,全力引进发展生态产业,智慧康养基地、蓝城园艺项目先后落地,日照水库周边3个村、马陵水库周边4个村完成搬迁,南湖镇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
  勇当城区的“粮袋子”。南湖镇以“长牙齿”的措施,坚决保护好每一寸耕地,累计投入450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97万亩。这是南湖镇勇当城区的“粮袋子”的底气所在。
  勇当城区的“菜篮子”。目前全镇有800多个大棚,主要产品有芸豆、西红柿、黄瓜、茭瓜等,日供城区6000公斤左右。坚持因地制宜差异化、适度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蔬菜产业,南湖镇今年在东沈马庄、西沈马庄、盛家代疃、海港沃佳四个片区流转土地550亩,用于发展蔬菜种植。同时,推动山岭薄地、撂荒地以流转或入股方式,参与党支部领办订单式蔬菜种植,搭建简易棚或者直接种露地菜,做大城区“菜园子”。
  勇当城区的“果盘子”。山海路以北山岭地居多,南湖镇布局林果业。该镇现有全市最大的中草药、软枣猕猴桃基地,分别达2200亩、1100亩,年产丹参、金银花等中草药45吨,软枣猕猴桃50余吨。稼沃蓝莓是全国重量级的、全链条蓝莓企业,基地在南湖达1400亩,产品在全国空果期上市,去年产值达3000万元。30余家茶企中,马陵春是日照第一个谷雨工程示范基地;猕猴桃、梨、大樱桃、火龙果、葡萄等多种有机果品发展初具规模;培育了山村水乡“家庭农场”、盛家代疃“村民互助合作社”、怡和食品“企业+种植基地”等多种生产模式,推动由卖原料向深加工逐步转变,开始走品牌化、高附加值的发展路径。
  思路一变天地宽。借势发力,开启全域发展新格局,南湖镇正走在绿色崛起的康庄大道上。

突破城郊经济·勾勒产业新版图
  依靠空间、规模、产业的合理规划,以及自身特色优势的再发现、再培育,南湖镇正在形成更强的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从而打造竞争优势,构筑产业优势。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禀赋,孕育了高品质蔬果产品。如何为“老产业”开拓“新出路”?南湖镇西沈马庄村率先找到了思路,借力近郊采摘游,在产业升级上挖潜力,通过流转土地建设新式大棚进行差异化发展。
  初夏时节,走进有着30多年大棚蔬菜种植历史的西沈马庄村,只见一辆辆运输车正从村里开出,流水般驶入市区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
  来到村里的引领农业种植合作社,两棚圣女果长势喜人,吸引游客前来采摘。“人多时,停车场上满是车,所以我们正在加紧扩建。”赵龙新指着不远处的施工现场,那里工人们正在焊接蔬菜大棚的金属骨架。
  赵龙新是南湖镇西沈马庄村的党支部书记,他说,要想在市场上长久站稳脚跟,就必须摒弃粗放生产模式,不断在产业链上升级发力。
  2020年3月,西沈马庄村党支部整合25亩河滩地,争取市派南湖镇乡村振兴服务队扶持资金,成立了日照市东港区引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8座新式冬暖式大棚。除了给村民提供蔬菜生产管理和销售服务外,合作社还负责进行蔬菜良种良法推广,所有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都要由合作社在试验田试种成功后,再交给村民去做。
  有了合作社和试验田在前边探路,村民放心搞起了产业升级。目前,该村由最初十几个大棚发展到现在近300个棚,村民每亩大棚增收上万元。
  民以食为天。今年以来,南湖镇继续把“菜篮子”建设纳入全镇工作重点,落实书记、镇长负责制,多方面保障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新”与“用旧”有机结合,走向规模化、集中化发展之路。今年新年伊始,启动东沈马庄、西沈马庄、盛家代疃3个村550亩的连片土地流转,高标准开工建设3个“菜篮子”现代化基地;全镇有近260个闲置大棚,已对接推广种植羊肚菌等,同时面向村集体、农户出租、出售,推动闲置资源整合利用。
  ——“走出去”与“请进来”有机结合,迈向品质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先后对接金阳市场、鲁速央厨、银座商场、食为天等,着力发展订单式蔬菜产业,立足蔬菜不仅要卖得了,更要卖得好,打造城区“15分钟蔬菜供应圈”。引进日照海港沃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集蔬菜种植、瓜果采摘、食品加工、技术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温室大棚21座,联动温室25栋,带动周边村蔬菜销往日照港集团。今年一季度,全镇蔬菜产值达6000余万元。
  ——“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有机结合,走向产业化、特色化发展之路。确定一个主导产业、一名牵头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个技术团队、一套技术方案的“五个一”农业技术服务保障机制,并遵循适度规模经营原则,运用“返租倒包”“产值奖补”等激励手段大力培育新型职业菜农,破解“谁来种”的难题。
  建好南湖“菜园子”、托稳日照“菜篮子”的同时,循着绿色发展之路,南湖镇继续在推动产业要素集聚上做起了文章,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更好地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施路径,做优城郊经济产业圈。
  南湖镇素有“苗木之乡”的美誉,以前该镇几乎每个村都有村民种植龙柏的历史。历经十几年的发展,许多种植户转变种植思路,转向发展高附加值的彩色苗木。
  作为全区第一家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日照金枫园林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很好的典范。1500多亩的苗木建设基地、30多个从国外引进的栎类品种,而最让该企业引以为豪的是,与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育栎类植物新品种。申报的8个自主培育的知识产权品种,3个获批国家级植物新品种,填补了国内空白。如今,从自主培育到苗木示范种植,再到科普基地的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的同时,带动南湖镇6家苗木企业、13个相关产业村的绿色发展,实现发展与增绿双突破。
  而招引的山东纳格中草药有限公司,聚力打造集中草药种植、加工、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播、中医药现代科研和普及为一体的中草药文化主题中心,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不仅解决了原来土地分散农户单独经营经济效益低下的矛盾,而且盘活了村集体荒沟田埂等闲置资源,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老产业迸发新活力,“链动”资源打开乡村发展新空间,南湖镇城郊经济迎来新天地。
  另一极,就是做好城区转移产业的承接,也是南湖镇新的发展增长点。2003年,南湖镇工业园建成投用,10多年来,南湖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实施园区“二次规划”,大力发展新型工业。
  就是看中南湖镇距离城区较近的地域优势,皓诚电子将厂区从城区搬到了南湖镇,今年新投资的高技术产品生产线已进行量产,2022年销售额有望突破5000万元。在工业园内像皓诚电子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有7家,规上企业有12家,整个园区落户企业86家。
  据统计,1—4月,全镇固定资产投资20264万元,税收收入1948万元,同比增长9.6%。
  拥抱发展新机遇,打造多元富民产业体系,南湖镇城郊经济生态圈成效渐显。

红色引擎赋能·激荡发展新力量
  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每天到村里栽种的100多亩富硒梨基地转一圈,观察下生长情况,成了安佰华每天的“必修课”。
  走进基地,白色的梨花在阳光照耀下很是美丽。梨树下套种白菜、美人椒,长势旺盛。
  “要不是‘南湖夜谈’给了我们思路,我们这一片荒山也结不出这‘金疙瘩’。”南湖镇安家庄子村党支部书记安佰华解释道。
  去年6月的一个晚上,刚上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安佰华,吃过晚饭正在琢磨村里发展,这时镇党委书记辛政和几个镇干部走进了他家。
  安家庄子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安佰华虽然很想干事,但一时理不出头绪。搬几个马扎坐在院子里,辛政和安佰华聊起了天,从村里的班子建设、村居环境整治到村民收入情况以及其他富裕村庄的发展经验。两个小时后,安佰华的思路渐渐清晰。
  “书记的一番鼓励,让我没有了发展的后顾之忧。和辛书记谈话后的第二天,我就召开了村‘两委’班子成员会,定下了成立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等要干的几件事。有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大家伙儿干劲儿都很足。”安佰华说。
  安家庄子村西南侧,原来有一片荒山,种啥啥不长。“南湖夜谈”后,他们外出考察,学习取经。两个月后,种植富硒梨的想法就落地实施了。
  走活城郊经济“一盘棋”,没有一个活跃的基层党组织是不行的。
  去年以来,南湖镇持续开展并不断巩固深化“南湖夜谈”。从镇党委书记与82个村的新任党支部书记逐一面对面交流,扩展到“四必访”“五必谈”“六必须”。“四必访”,即党委书记面谈遍访党支部书记,包片领导面谈遍访“两委”成员,管区书记面谈遍访党员,党支部书记、“两委”成员面谈遍访每一户村民。“五必谈”,则是班子建设必谈,存在问题必谈,发展思路必谈,民生实事必谈,意见建议必谈。“六必须”,是必须面对面,必须全覆盖,必须实事求是,必须换位思考,必须谈出成效,必须在年度内办成至少1件惠民实事,切实解决部分新任村干部“倾诉无处去、成长无指引、干事无思路”等难题。
  经过促膝长谈,一批新上任的村干部找到了带领群众致富的好门路,一些村庄的面貌发生了喜人变化,百姓们对这种“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竖起大拇指。
  近年来,南湖镇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一中心,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党建引领发展的成效更加明显,发展后劲更加有力。
  ——围绕中心工作创新开展“党员走在前”十大行动,进一步树牢“党建引领、市区镇村一体、依城兴镇、全面振兴”的理念,在“学先进、强本领,争第一、走在前”大讨论活动的基础上,启动基层党建“重点攻坚年”活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党员走在前”十大行动的实施方案》,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大力倡树“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覆盖到哪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在哪里”的工作理念,一切围绕中心工作、一切服务中心工作。
  —推动实施“科级干部下沉、管区书记驻点、党建指导员落地”等行之有效的农村一线工作法,管区办公室“搬”到村居,联系方式公示上墙。这项措施实施以来,全镇的市长热线数量同比下降35.2%,社会治理实效全面提质。
  ——坚持示范引领走在前,聚焦区委“创新落实年”,梳理确定党建引领精致城镇建设、社会治理、“菜篮子”建设等六个方面的党建工作线,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以点带线、以线扩面,充分调动镇村干部积极性,通过抓党建聚合力,实现党的资源共享、力量共建、优势共融,落实任务、目标、时限“三个明确”,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目前,精致城镇建设党建联盟已成立,还有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菜篮子”基地等正在有序推进。
  党建赋能,科学发展的共识已经形成,转型发展的思路更加明晰,跨越发展的脚步铿锵有力……在新的征途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市区“突破城郊经济”的指挥棒下,南湖镇必将向着“全域振兴、全面振兴”的辉煌明天奋力前行。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聚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走活城郊经济“一盘棋”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