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湖镇以“农光互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
全媒体记者 荣鑫鑫 何安娜
通讯员 王 琳
盛夏时节,走进位于五莲县汪湖镇的30MW现代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的黄精种植大棚,簇簇嫩绿的黄精幼苗正在吊喷作业中接受山泉水的洗礼,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我们现在种了13个大棚的黄精,规模在600亩上,这在省内都是领先的。”青岛前沿发展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桂亮介绍道,黄精作为中药材除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作用外,其叶子还可以炒茶、茎能够用作饲料,市场需求量很大。
王桂亮说,公司与收购方签订了保价协议,当市场价格低于保底价每公斤12元时,收购方按照每公斤12元的保底价格进行收购;如果市场价格高于保底价每公斤12元时,则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收购。“一点也不愁卖!”
黄精种植效益虽好,但种植周期长,生长到第四年的个头大小才符合大部分药企的收购需求。而种植期间,每亩地种植4000-5000株苗,需投资8000元钱,加上肥料、人工等投入,每亩地需要1-1.5万的投入。
如此大的前期投入,项目是如何支撑下去的呢?“这依靠的是我们的‘农光互补’发展模式。”王桂亮说,大棚的黄精幼苗成熟后,部分将移栽到光伏发电板下继续种植,光伏板可以为中药材提供有利的遮阴环境,种出来的中药材产量大,成活率高。“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中药材。”目前光伏发电能产生1400-1500万元的年收益,这些收益足够用来投资黄精种植。
据悉,汪湖镇30MW现代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占地1000余亩,总投资2.4亿元。光伏区采用高支架和农业大棚相结合模式,棚下结合种植或养殖项目。目前,一期项目已建设完工,并于2021年12月送电并网。二期项目新建研发中心、农业大棚、农资仓库等农业配套设施,已被列入市重点项目。
“将项目落地于此也是看中了汪湖镇光照充足、空闲土地多的优势,前期镇党委、政府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与帮助。”王桂亮说,“村里出土地、劳动力,我们出资金、技术、管理、设备等,土地发展的效益给村民带来稳定的收入,项目建设维护及大棚中药材的种植也吸纳了当地及周边不少村民就业,拓宽增收渠道。”
可以说,“上架光伏、下种药材”的创新模式使得一亩田地实现多方受益,既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据悉,二期项目建成后可带动周边中草药种植10000亩,每年可吸纳周围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4000人次,带动周边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