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连年倒数”到“甩掉帽子”,五莲山旅游度假区——
全媒体记者 卢昱东
“五莲山旅游度假区排名位次提升幅度位列第一,摆脱落后局面!”前不久,五莲县第二季度“亮剑比拼”擂台赛考核结果出炉。
五莲山旅游度假区近年和今年第一季度考核排名一直垫底。从“习惯倒数”到“大步前进”,短短5个多月的时间,是如何蜕变的?
“我们挥出‘四板斧’,靠实干苦干真干打开了发展一片天”,五莲山旅游度假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陈相冰一语道破,即强化村庄风貌管控,率先建设“近零碳”村庄,智慧赋能应急监管,抓实作风建设。
整治彩钢瓦屋顶,是第一个大动作。
在广大农村地区,蓝色彩钢瓦屋顶随处可见,与周边不协调、视觉感官不舒服,已然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顽疾。
针对蓝色彩钢瓦屋顶问题,五莲山旅游度假区率先实施集中整治行动,截至6月底,辖区15个村庄全部消除“蓝补丁”,整治面积3万余平方米。整治后,美丽乡村颜值更高,群众游客点赞认可。
不仅如此,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五莲山旅游度假区以“村庄就是景区”理念为指引,狠抓村庄风貌管控,制定《关于加强村庄风貌建设的导控意见》,聘请专业团队逐村编制村庄风貌总体规划,从坚持规划引领、抓好农房管控、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丰富文化元素5个方面,细化16条措施,让美丽乡村成色更足。
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
成功引进1个循环经济项目、137户村民新开通天然气、安装152盏新能源路灯、更换200余盏太阳能庭院灯、探索GEP核算、新建低碳宣传广场……这些绿色元素正应用到度假区各个生活场景中。
如今,“碳达峰”“碳中和”早已成为热词。在“双碳”战略背景之下,五莲山旅游度假区率先探索打造“近零碳”村庄,将零碳发展理念贯穿到乡村振兴中,贯通从固碳降碳、核算体系到转换路径的全链条,致力让绿水青山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走一条生态资源价值转化的新路径。
据悉,“近零碳”村是通过采取增加森林碳汇、减少碳排放以及使用零碳能源等途径,使得村域内碳排放与碳汇量接近,净排放等于或接近于零。陈相冰介绍,度假区生态和旅游资源都极为丰富,在这里先行开展探索,正是对“两山”理念再深化再实践,让美丽乡村再出发。
令人振奋的是,7月26日,经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评定:五莲山旅游度假区制定的《关于打造“近零碳”乡村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定位准确,措施可行,可作为“近零碳”乡村建设标准。
不久的将来,村民的绿色生活,游客的绿色出行,都将和“近零碳”挂钩,出现在“近零碳”乡村的“未来式”中,实现乡村绿色发展。
应急资源应该怎样整合?本质安全如何提升?一个APP解决大问题。五莲山旅游度假区通过打造集护林员管理、防火、防汛、防溺水、防烟雾于一体的综合性应急监测平台,实现了应急监管智慧赋能。
“我们给每一名护林员都配备智能手环。”陈相冰说,这样一来可以实现护林员心率实时监测,在岗位置、巡逻路线实时在线,有效解决了护林员自身风险高、管理粗放、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难题。
事实上,措施实、成效好的背后,“人”这个因素至关重要。五莲山旅游度假区强化党建引领,打造了“旗漫莲山映山红”党建品牌,构建了“五务五化”党建工作体系。建立了“直面群众 直接办理”为民服务机制,把领导干部分工电话向社会公布,直面群众诉求。实施“月考”“季考”,倒逼干部作风转变,以“硬作风”劲吹干事创业新风。
二季度,五莲山旅游度假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过关率、显失公平合同审查完成率全县“三个第一”,成功招引投资过亿元的项目落地,全县“转作风、强担当、创一流”集中督导荣获‘好’等次……数字和成绩的跃升,犹如一滴水,折射出其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