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王小宁
日照高新区从来不缺乏创新的故事。
近日,人们将目光再次聚焦这里:位于该区的山东海大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凭着火车厢机器人自动清洗装备这一创新产品,荣获第四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金奖,实现了全市“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金奖“零”的突破,该公司并且是全省10个金奖中唯一一个科技型中小企业。
在各种机器人研制生产“遍地开花”的环境下,山东海大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缘何获得金奖?
成立于2004年的山东海大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为制造企业提供定制化高端智能装备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大型结构件焊接装备、火车厢余煤自动清洗系统、3D激光切割生产线,中厚板焊接生产线以及智能制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机器人这一新生事物注定需要创新再创新。“创新不是盲目追风,而是始终专注于某一领域,把产品做到极致,才得以保持先进。”山东海大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洪芳介绍。
两年以前,公司在机加工、翻车机清洗、锻造、热镀锌等机器人应用领域都进行过研发生产,只要客户提出要求,公司都会为其进行设计生产。“可以说,大而广,但不精。”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强说。
创新需要专注。认识到创新本质和公司“短板”,山东海大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自此只专注于火车厢余煤自动清洗系统、中厚板焊接生产线工业机器人两大板块的研发,公司实现从多元到专一的转变。
业务范围变小,公司却能够以“工匠”精神投入到产品研发中。与此同时,山东海大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不断集聚培育创新因素,在外部,与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发挥产学研独特优势;在内部,技术人员占员工总人数45%以上,每年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公司拥有大型结构件机器人焊接装备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日照市工业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研发平台,研发实力持续增强。
专注于单一领域的研发,产品质量提高,订单不断,遍及全国各地。市内大部分港口及钢铁企业也成为山东海大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铁粉”。
也正是在与客户的交流沟通中,公司潜心研究火车厢余煤自动清洗系统的开发。
火车厢在卸煤过程中,虽有翻车机系统的助力,但仍有许多余煤残留在车厢内。之前一直靠人力清理余煤,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耗费人力财力。
能不能用机器替代人工作?经过不断地研发、实验,再研发、再实验,到投入使用,约半年时间,山东海大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火车厢余煤自动清洗系统被成功应用于山东港口日照港口作业,机器完全替代人,清扫时间由之前每节车厢需二三十分钟,减少为20秒。
“研发中,最困难的是火车厢翻车机系统与我们这套自动清洗系统的匹配与协调问题。”公司副总经理、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管仁磊介绍,他们不但需要研发自动清洗系统,还要把翻车机系统研究得明明白白,然后将清洗系统加入到翻车机系统中,这样“一老一新”系统才能实现配合作业。产品一经研发问世,便受到市场的青睐。
从多元到专一,业务范围变小,市场却越来越大。“全国有4000多台套翻车机,我们决心把我们的系统做到全国每一套翻车机系统上。”田洪芳自信地说。
依靠过硬的产品和研发实力,山东海大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与山东港口日照港、山重建机、五岳矿卡、金马集团等企业合作,并提供机器人+智能化生产线的定制化服务方案。目前公司拥有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8项。今年6月,公司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