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职业本科教育试点的探索实践
杜琳
本科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如何体现高等教育属性,如何办出职业教育特色,如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时代课题。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作为全国首批职业本科试点高校,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坚持“校企融合、产教融合、市校融合”“三融合”,开展职业本科教育试点,不断探索职业本科发展道路,打造了新时代职教改革发展新样板。
——深入开展“三对接”,拓宽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如何将“职教20条”中的“三对接”落实落地,如何进一步创新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全国首批职业本科试点高校之一的山外在努力探索中走出一条新路子。
促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对接区域的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对接日照以港口经济为中心的经贸类产业,强化建设以应用英语为核心的外语类专业群,以电子商务、国际经贸为核心的经贸类专业群;对接日照人工智能、文化旅游等产业,大力发展以软件工程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以旅游管理服务为核心的精品旅游类专业群;对接发展持久、用人需求持续的日照黑陶、农民画等,发展艺术设计专业群。同时,为适应区域对外开放和中企“走出去”需求,充分依托外语优势,积极开设具有国际化特色的涉外建筑、跨境电商等专业,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
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以培养具有行业气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切入点,实施国家职业标准“四融入”,即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师培训,融入课程标准,融入教学内容,融入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职业标准在人才培养中的牵引作用。通过组织教师学习职业标准,组织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和生产岗位一线直接了解岗位职业标准,引导教师将职业标准引入课程内容,提高教师将职业标准改造为教学标准的能力,探索构建“学习—了解—引入—改造”途径上多维对接、能力上渐次提升的实施路径,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外语类专业根据职业面向,设置职业方向课程,提高职业能力;非外语类专业根据岗位特点,优化专业外语课程内容,强化外语应用能力;各专业对接职业岗位(群),推动课证融合,教育引导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练好专业技术,掌握拓展技术,提升技术技能。同时,围绕应用外语类、经贸类、信息技术类等专业,强化专业交叉融合,培育、打造“外语+技术”的人才培养特色,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形成了“外语+职业、专业+外语、理论+实践、学校+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推动“三融合”,实现教育和产业的良性互动
对接是方法路径,融合才是最终目的,融合得充分与否直接决定学校的办学成效。学校不断探索创新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校企、产教、市校深度融合,促进教育链与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造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建设一体化的“学校+集团”共同体,实现企业办学效能的最大化。
学校的举办者山东华信工贸集团,是集国际贸易、能源物流、房产建工、农业三产、教育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跻身全国外贸企业500强、民营外贸企业100强,目前拥有420万立方的国内最大的民营原油仓储库,服务日照“北方能源枢纽”战略建设。
为充分发挥集团办学主体作用,学校与集团深度地优化整合专业资源与业务资源、教师资源与企业人力资源、课程资源与项目资源、学生资源与岗位资源,深化学校与集团企业的“校企融合”。学校制定了《关于校企一体化合作的实施意见》,按照“大平台、模块化”模式,依托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物流、计算机、建筑等专业,采取“专业+集团业务领域”对接的方式,以集团真实工作内容作为专业教学内容、实训内容,以集团企业内部办公场所作为专业教学场所、实训场所,以集团发展问题作为专业教学研究问题,推动专业改革与人才培养,建设一体化校企共同体,推动人员相互兼职,岗位相互开放,资源相互共享,较好地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联动发展。
打通人才对接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产教融合的深入化。
强化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构建了“1(学校)+1(行业协会)+X(若干大中小微企业)”的校企合作框架,形成了“校企合作全过程贯穿、工学结合全方位实施、工学交替全面普及、产教融合项目运营为主体”的“三全一主体”的校企合作思路,遴选行业领军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技术领先企业、产教融合型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产教融合项目运营。例如,学校与全球外贸大数据领先的环球慧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国内首家“外贸大数据产学研示范基地”,组建“慧思班”,将外贸实战项目引入课堂。学生运用海关大数据进行海外客户开发和维护,项目交易量从数千美元到十几万美元不等。学生的大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不断增强。推动“岗课赛证”融合。在“岗课融通”方面,根据学生就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将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融入教学内容,将跨境电商、翻译等产教融合真实项目融入课堂,将课堂搬至企业,延伸至虚拟仿真环境,形成了“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学训一体”的教学模式。例如,每年学校承担日本企业的年调项目,学生进行信息分析及报告编写,边学习边完成实战项目,实现了岗位要求、技术标准与课程内容的深度对接。在“课证融通”方面,积极开展30多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课程标准,承办1+X证书师资培训,与社会评价组织共同编写考试教材,促进专业课程与岗位职业标准融通。在“课赛融通”方面,每年举办“校长杯”职业技术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比赛,以大赛为抓手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
融入“城市+大学”共同体,实现市校融合的密切化。
2019年8月,日照市委第88次常委扩大会议在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支持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加快发展的意见》,从人才政策、专业建设、学校用地、财政支持等方面制定了具体举措。同时,会议提出了实施“市校融合”战略,建设“城市+大学”共同体。
为贯彻落实“市校融合”战略,深度融入“城市+大学”共同体建设,学校成立了服务日照办公室,制定了服务日照发展行动计划,充分依托专业技术优势,重点开展了三方面服务工作。在服务日照“乡村振兴”方面,成立日照市高校首家“乡村振兴研究院”,积极开展政策咨询、理论研究、成果转化等工作;服务日照绿茶产业发展,开发集信息采集、农药农资销售、茶叶交易、产品追溯的日照市绿茶智慧追溯平台,解决了质量安全源头追溯难的问题,得到了日照市委及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主要领导的肯定批示,作为山东省典型案例上报中央农办。学校发挥艺术优势,与日照共建“手艺振兴美丽乡村公益培训基地”,开展传统农民画艺技能培训,推动“文化赋能兴农”,让日照“农民画乡”这张名片更亮。在服务日照“精致城市”建设方面,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无人机等技术优势,每年承担了日照精致城市管理综合考核服务第三方评估任务,建设平安社区综合管理平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信息平台,开发“掌上政协App”等软件,为日照市政协、市水务集团等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和信息支持,参与日照市河湖精细化管理工作。依托西北工业大学的博士团队建立了无人系统应用研究院,开展了人工增雨、海上救援、森林灭火、城市消防等技术服务工作,2022年年初为北京冬奥会提供森林安保服务。在职业培训方面,发挥“山东省跨境电商实训基地”等平台优势,积极对接乡村经济发展新业态,承办日照市商务局、团市委组织的日照市青年电商培训,培训青年电商人才1000余人次;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公益培训,提高农民创收能力,增加收益,助力日照市电商产业发展。全方位助力日照“精彩蝶变”。
——大力强化“两保障”,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党建引领的指挥棒越精准,推动学校职业本科事业发展的成效就越显著。学校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不断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证。
强化党建的根本保障。学校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建立“三级联系”制度(党政领导联系学院、中层干部联系班级、党员联系宿舍),实施“四建四引”工程(加强政治建设实现思想引领,加强组织建设实现人才引领,加强机制建设实现育人引领,加强阵地建设实现文化引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更加充分,全校上下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
强化教师人才的基础保障。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办学机制的灵活性,设立人才建设专项经费5000万元,大力实施教师“蔚蓝计划”。依托日照市政府支持总量控制编制名额,引进高学历人才、高技术人才以及企业骨干,充实、补强教师队伍;开展“教师人才梯队”建设,核心岗每月补贴2000元,骨干岗每月补贴1000元,连续补贴三年。拓宽教师培养渠道,2019年组织60余名教师赴美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考察学习;2021年组织近百名骨干赴浙江大学培训;2022年组织管理干部“产教融合”专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经过努力,截至目前学校引进了省级以上技术能手60余人,博士30余人,高级职称人才近200人,企业技术骨干300余人,资助骨干教师读博50余人,为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学校获评“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和企业”“山东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示范单位”“山东省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山东省绿色学校”,获批“山东省跨境电商实训基地”“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实践基地”“山东省大数据创新人才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获得“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等荣誉。近三年,立项60余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及讲义,3部教材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获国家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奖二等奖,2部教材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省级规划教材;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技术技能类竞赛170余项,获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省级、国家级奖励150余项;与地方单位签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各类文件60余项,承担横向技术服务项目140余项。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举旗定向,在立德树人中彰显责任担当,在人才培养中擦亮办学底色,在扎根大地中服务社会发展,在引领创新中提升类型自信,在攻坚善治中激发师生动能,向着建设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