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来自人民,为了人民
——日照市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开展为民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纪实
图片
  

全媒体记者 蒋月阳
  凌晨三点,为蓝莓园排汛忙活了大半夜的许振华,趴在办公室的门框边睡着了;除夕夜里,田芳园挨家挨户到时隔17年才重新取上暖的20户业主家走访;连续半年,刘加山为尽快出台家政行业地方性法规而四处奔走调研……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大代表。在代表们忙碌的身影里,有百姓的冷暖,有万家的忧乐,有街坊的心声,最重要的是———还有群众更美好的未来。
  今天,“人大代表在行动”聚焦“为民办实事”这一主题,从人大代表们用真情实感交出的一件件答卷中,感受他们的拳拳为民之心和那份履职担当。

人大代表在身边:以“家站点”建设促代表主动履职
  “有问题找人大代表反映,原来真的能解决!”一大早,东港区石臼街道银海社区居民刘翠萍来到社区服务大厅办理身份证补办业务,这里也是全省首个将户籍业务下沉到基层的社区。谈及业务的落地,还要得益于这里的“代表联络站”。
  原来,刘翠萍丢失身份证后碍于去派出所距离远,一直拖着未补办,直到一次与社区书记田芳园闲聊,她表达出为何不能在社区补办身份证的疑问。田芳园是人大代表,群众不经意的一句话却让她认真起来。依托“代表联络站”,她召集代表调研、研究,连同群众诉求一并报给东港区人大常委会,经过层层努力,最终实现户籍业务下沉社区。
  如何平衡好居民的实际需求和上级规定间的关系?“代表联络站”便是那个桥梁和纽带。在银海社区,“代表联络站”现入驻人大代表16名,其中市人大代表3名、区人大代表13名,自成立以来,通过创新“自选动作”形成“代表联络站+N”模式,解锁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密码。
  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我市立足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中开展“察民情、听民声、访民愿、解民忧”活动,动员各级人大代表办好群众身边的“微实事”。
  “我是村党支部书记时群众未必愿跟我交心,但当我是人大代表时,他们就愿把心里话说给我听,这就是群众对代表的信任。”东港区人大代表汉春华所说的,便是日照市人大常委会广泛开展为民办实事相关工作的初衷。这些年,随着“家、站、点”渐渐成为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主阵地,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诉求真正实现了“有地方能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反馈、反馈有落实”。
  为了扩大人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市人大常委会还将“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点)”建设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全力打通人大代表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个个“家站点”就是一条条民情通道。后村镇人大主席王高锋说,“镇级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很少有平台开展工作,代表作用发挥的不明显,如今,后村镇在全镇设立了人大代表之家,供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开展活动,创新建立‘1+8+ 62’网格化管理模式,把履职‘触角’延伸到农村更深、更细层面。”
  为民办实事的渠道和方式不仅在基层遍地开花,市人大常委会也在今年年初创新开通“人大代表履职通”平台,各级人大代表均可在平台反馈建议,随着民主渠道越来越多,“党和政府干的”与“群众期盼的”正紧密相连。
  目前,各区县、功能区已建成“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307个,以“家站点”、代表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学习、视察调研和联系群众等活动达1.2万余人次。“日照人大代表履职通”APP上设立了“家站点”板块,构筑起网上“代表之家”。线上、线下“家站点”在日照落地生根,督促着代表积极主动履职。
  让民主充满烟火气息:
  以有益机制解决更多民生实事
  去年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和新修订的地方组织法都明确规定,各级人大专门委员会负责代表建议督办工作。遵循这一要求,市人大常委会首创“群评议”代表建议督办模式,推进代表建议督办流程再造,将专门委员会“成果督办”与人代室“程序督办”有机融合,通过创立“项目化分解任务”“承诺式兑现答复”“群体型测评问效”督办,倒逼承办单位聚焦聚力措施落实和实际成效,推动代表合理化建议由“办结”向“办好”提升转化。
  “将办理事项细化量化具体化,实行办前协商,有利于形成工作抓手、凝聚共识,促进建议办理由‘重答复’向‘重落实’转化、评价客体由‘对承办单位’向‘对办理效果’转变。”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孙正武介绍,此次模式的创新实现了代表对建议办理全过程参与,是民主协商、民主监督的有效载体,也是对提高建议质量、增强办理实效的有力鞭策和促进。
  为了让办理结果更精准,市人大常委会还专门建立了委员会归口督办、代表工作部门常态督办、人大代表参与督办的“大督办”机制,各专门委员会召集有关代表、专家对建议答复情况进行初步审查,对代表不满意或认为需要进一步落实的建议,退回承办单位进行二次办理。
  “代表的职责,就是对民生事项落实贯彻情况等进行视察,对进度缓慢的帮助协调解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上传到党委政府,及时帮助解决。”不仅从市级层面注重考察代表的履职效果,东港区陈疃镇人大主席贺照国一席话,也道出如今各个部门都重视人大工作的现状,如此有益的机制下,受益的便是百姓。
  “不仅要倾听,还要通过对加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推进落实情况的监督,让群众利益得到保障。”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室主任孙元斌介绍,人代室从11月份开始,会同各专委会、组织相关领域代表分组对2022年度市级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各区县人大常委会、乡镇街道人大分别组织代表对本级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为了提升代表们的履职能力,市人大常委会还不定时举办初任代表履职学习班,为了尽可能扩大辐射带动范围,还采取“视频直播”的方式,实现市直主会场与遍布全市4个区县54个乡镇的61个分会场同步授课、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及人大工作者4000多人同步学习,形成“三级人大联动、五级代表同学”的上下协同新模式。
  在火热的激情生活中,市人大常委会摸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充满烟火气息的民主形式。通过这些接地气、聚人气的民主实践,让群众围绕涉及自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发表意见建议,进行广泛协商,利益得到协调,矛盾有效化解,促进了基层的稳定和谐。

与群众在一起:让更多民生实事又快又好解决
  今年年初,市民窦某将一份建议书送到刘加山手中。信中,窦某将自己近7年雇用家政人员的感受进行总结,字里行间表达出对通过立法规范家政市场的渴望。这封信让刘加山眼前一亮:作为一种新就业形态,律所近年承办了许多相关案件,出现纠纷时无条例法规可依导致责任无法明晰的案例比比皆是,出台一部家政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十分必要。
  第一时间,刘加山对市区几所小、中、大型家政机构逐个走访,分别向家政从业人员与家政公司负责人了解行业现状,同时采访了许多雇主,最终形成一份饱含民意的建议,在市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郑重提交给市人大常委会。
  接到建议后,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市总工会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将“家政立法”纳入立法调研范畴,同步开展走访调研推动相关工作开展。考虑到市级立法条件尚不成熟,身兼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的刘加山又将建议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省相关部门正结合情况陆续进行调研。
  如果说刘加山将群众建议逐级向上反映的过程,就是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诠释,通过充分发挥代表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开展结对帮扶、送文化送健康等活动,便是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代表为民办实事活动的生动实践。
  在五莲县高泽街道,人大代表冯启勇了解到随着大量村庄出现“留守老年人”,用餐困难正成为老年人最根本、最现实的需求时,他认真分析高泽街道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人大代表力量,向这些村庄伸出援助之手。除了带动个人捐款外,冯启勇还充分利用高泽慈善分会工作平台,发起腾讯公益线上捐款活动,仅三天时间就收到各界人大代表捐款10万余元,让发展“老年食堂”过程中的短板问题得到解决。
  “高泽街道的企业较多,我们便考虑如何调动起企业的力量,实现各方共赢。”高泽街道人大主席刘建国介绍,通过“一月一座谈,一月两走访”的制度规定,该街道先后组织人大代表们到康洋电源、自力环保等6家规上企业和4家小微企业实地调研,共输送惠企政策80余条,积极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得益于人大代表们的支持,这些企业冠名成立基金会,每年按比例捐款,投入到各项为民办实事的活动中。
  不仅在两会期间积极建言献策,为了丰富人大代表们在闭会期间的活动,日照还专门成立14个代表小组,同时发挥代表专业特长,成立了“新使命”日照绿茶、“赋能发展”科技创新、“法润日照·阳光护花”三个专业代表小组,以及“巾帼建功”特色代表小组,各代表小组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活动,先后在乡村振兴、文旅工作、科技创新、法律宣传等领域较好地发挥出代表作用。
  “人大代表”字字千钧,为人民代言。在一件件沾泥土、冒热气的建议中,在一次次为民生实事奔走调研的镜头里,人大代表们始终与人民在一起,用不变的初心、无悔的付出诠释着人大代表肩上的应有职责。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本市新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来自人民,为了人民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