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理论部
内容摘要:
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日照样板”,是抢抓历史机遇、赢得发展主动的战略选择,是破解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出关的迫切需要,是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抓住重点和关键,聚焦聚力、攻坚突破。要在扬起港口“龙头”上攻坚突破;在挺起产业“脊梁”上攻坚突破;在厚植生态底色上攻坚突破;在绿色低碳生活转型上攻坚突破;在激活改革创新动力上攻坚突破;在锻造过硬企业家队伍上攻坚突破;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上攻坚突破。要强化保障举措抓落实。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及时跟踪问效,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奋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日照样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2022年9月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山东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基础上,着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努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2022年11月18日,省委召开的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动员全省上下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开拓创新,聚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2023年1月14日,市委、市政府印发《日照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1月28日,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攻坚突破动员大会,对抓好用好全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机遇做了安排部署。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压奋进、攻坚突破,奋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日照样板”,努力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一、奋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日照样板”,要充分认识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意义
绿色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内涵,也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生态文明的主要途径之一。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对加快推动现代化海滨城市精彩蝶变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抢抓历史机遇、赢得发展主动的战略选择。在山东布局建设先行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面单独赋予我省的最高层级战略,更是我市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国发18号文直接涉及到我市,省行动计划也把我市一些重大事项列入其中,同时还有很多项目纳入省项目清单;其战略位置之高、政策含金量之大、涉及投资项目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面对这一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扛起担当、乘势而上,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出关的迫切需要。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以往能耗煤耗和环境容量等要素指标制约愈发凸显。如果我市仍然走粗放式发展的老路,必然行不通。因此,无论是对地方,还是对企业来讲,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都是摆在面前的“华山一条路”,必须横下一条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未来发展赢得空间。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立了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但更要看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发展提升,不仅要收入多、腰包鼓,还要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好。要坚持人民至上,顺应群众高品质生活期盼,必须深入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更多绿色财富和生态红利,更好地满足群众求富、求美、求健康的美好愿望。
二、奋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日照样板”,要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聚焦聚力、攻坚突破
重点是影响整体的关键;突出重点,才能提纲挈领、有的放矢,掌握工作主动权。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涉及不同领域、不同部门,必须抓住重点和关键,才能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开花。
要在扬起港口“龙头”上攻坚突破。国发18号文赋予日照港的发展定位———“建设世界一流海洋强港”“打造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这对港口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要牢固树立以港兴城、港城共荣的理念,坚定不移让港口强起来。要全力提升港口能级,加快港口生产布局调整,持续推动石臼港区“东煤南移”“东矿南移”“北集南散”。要把“一港双通道”优势发挥出来,让“三大枢纽”建设尽快形成胜势和定势,加强沿线铁路物流园和无水港建设,打造沿黄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要持续加强粉尘、废气、污水等深度治理,深入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着力建设“花园式”港口。要以智慧化引领绿色化,抓住交通强国智慧港口试点契机,加快石臼港区西区智能化改造、完成南区改造,推进码头全要素生产调度智能化、低碳化。
要在挺起产业“脊梁”上攻坚突破。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犹如鸟之双翼,只有两者协同发力,绿色低碳发展才能“飞”得更高。要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质量提升行动,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要把山钢日照精品基地二期牢牢抓在手上,全力破解土地、能耗煤耗指标、污染物和碳排放替代等问题,推动项目尽快落地;要抢抓新能源汽车井喷式增长机遇,积极推动本土车企加强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全力打造新能源乘用车产业基地;要聚焦“减油增化”,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工新材料和专用精细化学品方向延伸。要推动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发展,坚持立足优势、选准赛道,全力促进新兴产业成链集群。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要紧盯细分赛道,支持头部企业开展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产品研发生产,积极招引光通信核心芯片、传感器芯片等企业,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要推动服务业专业化优质化发展,在生产性服务业上,要聚焦港口、钢铁、铁路等资源,积极招引总部、平台企业落地,想方设法将大宗货物流量转化为批发贸易、供应链服务增量;突出抓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等业态,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要在厚植生态底色上攻坚突破。生态是日照最大的优势,是日照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基础。必须进一步厚植生态优势、擦亮生态招牌。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强化森林抚育经营和低效林改造,提高森林质量及林业碳汇能力;要有序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和美丽海湾创建工程,切实抓好岸线植绿护绿工作,持续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要加强生态监管修复,对列入三年行动计划的山体、河湖、海岸带等生态修复项目,要扎实组织实施,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要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扎实推进“四减四增”,实施建成区“两清零一提标”工程,抓好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实施能源降碳筑绿行动,进一步拓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能源获取渠道,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要在绿色低碳生活转型上攻坚突破。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是建设生态文明、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需要。要大力倡树绿色低碳理念,让绿色低碳生活浸润日常、蔚然成风。要从消费的源头和前端入手,增加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以绿色生产引领绿色消费。要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强化产业链企业间资源整合和互利协作,打造具有日照特色的优势产品。要在加快打造新能源乘用车产业基地的同时,加快配套服务,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夯实基础。要积极倡树绿色低碳文明新风,探索建立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日常生活低碳行为清单,切实用新风尚引领新生活。要以国家公交都市创建为契机,加快完善城区慢行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舒适度和智能化水平,鼓励市民绿色出行,争当“低碳达人”。
要在激活改革创新动力上攻坚突破。改革创新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要着力完善制度供给,突出约束和激励双向发力,建立健全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在约束性制度建设上,要严把“两高”准入门槛,落实差别化政策,倒逼低效企业和落后产能整合出清;在激励性制度建设上,要健全财政涉企资金“绿色门槛”制度,发挥好政策资金的绿色导向作用;要素方面,要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用好碳排放权、用能权、排污权市场交易手段,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要强化创新驱动,深化产学研合作,努力突破一批“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工程;坚持政府、企业“双轮驱动”,进一步健全与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合作机制,大力吸引大院大所到日照设立分支机构或者落户发展;要进一步提升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日照分院等现有创新平台能级,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实践和集成应用。要着力拓宽开放优势,通过高水平“走出去、引进来”,引领推动产品提质、企业升级、产业优化。要着力加强数字赋能,突出“四化”方向,继续推动数字赋能增效,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加快省级数字园区提档升级,用好数字经济倍增等一揽子政策。要积极发展基于扩展现实、区块链、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元宇宙产业。要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全力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要在锻造过硬企业家队伍上攻坚突破。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企业是主力军,企业家是开路先锋。广大企业家要有追求卓越的气魄,摒弃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敢于向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高端攀升,争当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和“瞪羚”“独角兽”企业。要有创新求变的思维,切实把创新作为心心念念的大事来抓,更加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加强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等,让创新成为安身立命之本、兴业强企之基。要有深耕一业的定力。企业家不能有急功近利思想,不能什么热门搞什么、什么来钱快搞什么,选准主攻赛道后,就要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做下去。要有强烈的责任担当,企业家既要把自己的生产经营做好,也要把生态环保、安全生产、诚信守法等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做好。
要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上攻坚突破。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必须抓好各项工作的关键。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今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必须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作保障。要强化顶格推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亲力亲为,在“听得见炮声”的地方参加战斗,决不能当“二传手”,搞层层圈阅、转发、安排,对重点工作不了解、说不清。要强化高效服务,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深化政务服务“双全双百”工程,对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重点项目优先落实“容缺受理”,坚决打破“玻璃门”“旋转门”。要强化问题导向,深入开展“啄木鸟”行动,及时发现解决营商环境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要放大格局视野,提高谋划能力、执行能力,坚持真诚真干、干净干事,真心实意与企业家交朋友,不打官腔说实话,不放空炮办实事,办事办到企业家心坎上。要持续深化清廉日照建设和作风整治行动,以优良的政治生态保障优良的营商环境。
三、奋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日照样板”,要强化保障举措抓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实践证明,越是重大部署、重要任务,就越要在抓好落实上下功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根本途径就是抓好落实。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早见成效。
要加强组织领导。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保证。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入落实中央“六个统筹”工作要求,确保贯穿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各环节。同时,各级各部门既要强化工作职能,加强工作力量,负责政策研究、产业引导、项目谋划等工作,又要完善相应工作机制,构建统分结合、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的协调推进体系。
要强化政策支持。强化政策支持是抓落实的重要抓手。相关部门要围绕科技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等领域,加强与国家和省直部门衔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要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要强化市场化政策工具,鼓励财政金融协同发展,健全有利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引导更多资源要素集中集聚。
要及时跟踪问效。要构建监测、评估、考核、督查闭环工作链条,用好用活督查考核结果,充分发挥激励约束作用。要强化目标指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实施情况跟踪监测,对推动力度大、成效明显的区县、功能区和市直部门,在资金、用地、能耗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依规依纪追责问责。要建立健全最佳实践、先行示范展示推广机制,激励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突破争先。
(统筹:曲亚平 执笔: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