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为百姓护一方绿水青山
——山东省地矿局八院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掠影
  

全媒体记者 蒋月阳 许 晓
  春风和煦,又是一年播绿时。3月10日,在东港区尹家河一片修复治理后的矿山上,山东省地矿局八院38名干部职工挥锹铲土、培土围堰、提水浇灌……共同栽下了象征着绿色与希望的春天之树。
  义务植树,一直是地矿八院和春天不变的约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如果说义务植树绿的是一个“点”,那地矿八院在矿山恢复治理、地质灾害调查与治理、二氧化碳封存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就是将绿色“由点到面连成片”的专业化过程。时序轮替,这支地矿铁军也将以实际行动响应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号召,在日照生态文明建设中彰显出卓越的“地矿担当”。
  
既要“金山”又要“青山”——实现地质工作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
  初春时节,记者来到东港区尹家河项目,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数十台挖掘机、运输车、碾压机往来穿梭,机声隆隆。这座曾经挖出了“金山”的矿山依旧保留着“青山”的面貌,在这背后,便是地矿八院用行动诠释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地矿八院立足日照、内拓外延,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地质工作技术优势,广泛拓展“大地质”服务工作领域,重点围绕生态地质环境修复、废弃矿山恢复治理、矿山边坡稳定评估等领域精准发力,高质量实施了200余个“大地质”服务项目,其中治理各类废弃矿山、破损山体、地灾隐患点112处,评估矿山边坡稳定性46处,复绿面积累计110公顷,植树20余万棵,在日照生态文明建设中彰显出“地矿担当”。
  同时,积极探索创新修复治理运作模式,在日照市政府的主导下,开创了矿山恢复治理日照模式,有效加快了治理工作进度,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不信青山唤不回,治山尤得百姓心。通过各项目的成功实施,有效消除了视觉污染和地质灾害隐患,成功带动周边村民的临时就业,增加了复垦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让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变成了绿水青山和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王家官庄、大山前、陡岭子等多个矿山修复治理项目成为全省典范,既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成效,也促进了地质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

优化配置,科学管理——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努力
  此刻,将时间指针拨回2020年12月16日,这是一份与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的评审报告——《山东省日照市地质灾害核查报告》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并获评优秀级。
  翻开报告,其内容不仅涵盖了日照市自1∶50万地质灾害调查以来所有已记录的灾害点,真实反映出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规模、特征及威胁对象,还梳理统计了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完成情况,意味着将为我市更好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增添一张有力“底牌”。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广、活动频、危害重,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给当地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随着日照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项目大量增加,以及原有地质地貌遭到破坏等情况,不少居民区周边的环境已出现了突出的地质灾害隐患问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0年7月22日,一场罕见的暴雨袭击了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暴雨持续近6个小时,最大降雨量达212.7毫米,并于凌晨1点左右引发了山海天卧龙山街道秦家官庄村北路边部分地段山体崩塌。灾害发生后,地矿八院第一时间组织地质灾害专家、技术人员及救援设备,由分管院领导带队奔赴一线协助当地政府开展地质灾害救治工作。为积极应对超强台风“利奇马”过境日照期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矿八院在台风登陆前夕组织专家协助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到各区县2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矿区进行全面实地巡查,在台风登陆期间24小时待命。为做好强台风“梅花”过境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矿八院专门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东港区、岚山区等重点地质灾害点进行地灾巡查,指导并协助当地政府、灾害点所在村庄做好台风过境期间的地质灾害监测和险情应急处置……
  
践行“两山”,助力“双碳”——更好地服务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惊蛰刚过,日照的春味渐渐浓了起来。在山东省地矿八院二氧化碳封存研究项目施工现场,钻塔耸立、钻机轰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对于地矿八院来说,这支地矿铁军又将如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近年来,地矿八院充分发挥地质专业技术优势,积极探索开展地质碳储勘查评价,为精准、安全和规范化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提供技术支撑,承担实施了裂隙含水层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研究及试验与模拟项目,为我省碳储存提供了地质空间支撑。
  二氧化碳的捕获与封存(CCS)是指将固定的大型工业源释放的二氧化碳在排放到大气之前进行捕获、运输并储存在深部地下构造中。在这一过程中,二氧化碳被注入地下深部具有较好多孔性和渗透性的地层岩石,在其上部具有低渗透性的盖层作为密封层阻止注入的二氧化碳在“浮力”作用下向上部运动,从而实现长期储存的目的。
  “作为一种降低温室气体释放压力的可行性方法,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已经获得了广泛认可和大规模的实践应用。”地矿八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朱伟介绍,在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形势下,开展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是实现碳减排承诺的一项有效措施,地矿八院也将以该项目为依托,在沿岸和沿海的沉积盆地中寻找合适的封存构造,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扎根日照35年的专业地勘队伍,地矿八院积极融入、主动作为,始终坚持以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己任,汲取日照精神养分,传承红色基因,勇担地质报国使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陆续开展了水资源调查、新能源勘查等项目,构建起服务日照生态文明建设的地质工作支撑体系。
  让山川林木葱郁,大地遍染绿色,天空湛蓝清新,河湖鱼翔浅底,大海碧波荡漾……守护好日照的蓝天、白云、清水、绿地,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百姓护一方绿水青山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