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村村“手拉手”,共绘产业发展同心圆,碑廓镇——
联村共建 抱团振兴
  

全媒体记者 侯庆萍 通讯员 姚文凤
  近日,在岚山区碑廓镇田家寨一村的碑田现代农业产业园,两座冬暖式大棚里种植的圣女果开始进入成熟期。菜农们一边忙着采摘,一边在刚平整好的耕地上浇水、施肥,准备栽种其它品种的蔬菜。
  据介绍,碑田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投资1000万元,一期投资400万元,已建成14座冬暖式大棚。二期计划投资600万元,除了再建设20座冬暖式大棚外,还要建设一处蔬菜交易市场。
  自从大棚建起来,田家寨一村党支部书记张永富比以前更忙了。他每天都要到大棚里,叮嘱工作人员给圣女果浇水、打杈等。因为大棚的收益不仅关系田家寨一村的集体收入,还关系到小河口村的“钱袋子”。
  “我们这两个村以前都是集体经济薄弱村,村里没有产业,守着耕地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村里想办件事儿,没有钱只能干着急。”张永富说,隔壁村的马家岭村,靠着奶牛场,通过村企联建模式致了富,这让模式之外的村看在眼里馋在心里,于是联村共建的思路又一次被激发出来。
  2021年,岚山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专班来了,还带来了专项帮扶资金。如何让有限的资金发挥长远作用?
  放眼田家寨一村,耕地集中连片,适合搞大规模集约化种植,而小河口村愿意将扶持资金全数入股。
  因为实行联村共建,田家寨一村和小河口村成了“命运共同体”。两村将“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专班带来的政策性资金及其它配套扶持资金合起来使用,共建共享,按比例分红。
  进而,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碑田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始从一个联村共建的设想变为一个个冬暖式大棚。2022年10月,一期工程建设全部完成。村里组织起人手,开始平整土地,撒下第一批蔬菜种子。
  “种子都是镇党委、政府帮着引进的优质品种,还连带着引进了管理技术。现在果子已经陆续成熟,无论是口感还是产量都不错。估计今年实现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没问题。”张永富信心满满。
  碑廓镇组织委员田洪伟告诉记者,镇上打造联村共建项目,除了要增强两个集体经济弱村的“造血功能”,还有另外一层深意。
  碑廓镇位于两省交界处,有耕地面积6.3万亩,素有“日照粮仓”称号。随着农村产业不断更新换代,碑廓镇先后发展起了近1700个蔬菜种植大棚,不断从“粮仓”向“菜篮子”转型,成为周边地区重要的蔬菜输出地。
  近几年,尽管种植规模庞大,但是作物类型单一、品种低端,在市场链条上处于劣势。菜农摘下鲜菜,只能等着收购商到地头来拉,在价格上没有主动权。
  “一些建得早的大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并且更新蔬菜品种的意识不强,菜农不得不通过降低价格出售。”田洪伟介绍。
  如何带动全镇的大棚蔬菜种植实现转型升级?
  碑廓镇将这一示范带动作用附加到了碑田农业产业园项目身上。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该项目的冬暖式大棚配套了自动卷膜机、自动控温放风设备、自动采摘运输车和自动水肥一体设备等先进设施设备。在作物选种上,碑廓镇党委、政府牵头,帮助引进了先进、高端品种,着力解决链条短、品牌效益低等问题,推动传统种植业提质增效。
  碑廓镇党委书记周文民表示,如果这两个典型的集体经济弱村单个发展,都不成气候,但把两村的资源合起来用,就能实现双赢,组织牵头、联村共建、抱团发展的思路正展现出新活力。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本市新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联村共建 抱团振兴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