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村规民约》,6 个“雷打不动”,下元一村———
全媒体记者 解友财
一把椅子,一支笔。
3月27日早上9时,在东港区涛雒镇下元一村村委,下元一村党支部书记黄庆林,又翻开了村里的《村规民约》。
面对记者,说起当初给村里立规矩、定制度的初衷,黄庆林感慨万千。
下元一村曾经是“宁进把牛汪,不进下元庄”的落后山村,乱砍乱伐、炸山取石、漫山牧羊,种种杀鸡取卵式的举动不一而足。虽然《村规民约》原来就有,但由于一些条款制定时有漏洞,执行过程中有弹性,所以很多制度都形同虚设。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下元一村把重新修订《村规民约》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2004年,黄庆林当选下元一村党支部书记后,第一件事就是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广泛征求民意、反复研讨修订,最后经全体村民大会表决通过,重新制定出台了《村规民约》,大到村里发展规划,小到村民行为规范,邻里关系、婚姻关系、红白喜事、移风易俗等方面,囊括了村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时,下元一村党支部还制定了6个“雷打不动”:每日碰头会“雷打不动”;每月“主题党日”“雷打不动”;每半年党员评议“雷打不动”;每半年走访党员与群众代表“雷打不动”;每年底党员综合考评“雷打不动”;每件大事党员和群众代表公决“雷打不动”。
制度好定,执行难。下元一村村民真就“听话”“服管”?《村规民约》真能一项项执行下去吗?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终于发现了下元一村各项村规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秘诀,用村民秦玉山的话说就是:“人家村干部们都带头执行,咱老百姓还有啥说的?”
民事如何理?纠纷咋化解?环境脏乱差如何治理?……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都与村民生活、村级治理息息相关。黄庆林说:“村干部只有做事公平了,腰杆挺直了,说话才有底气。底气从何而来?就从《村规民约》中来。”
卫生制度就是一个例子。
“以前可没这么干净!”黄庆林说,那时村里“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环境脏乱差”。
怎样才能调动群众参与卫生管理的积极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2004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进家入户遍访群众,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多次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研究确定解决方案。最后,在全体村民大会上,黄庆林动情地说:“环境卫生是咱村的‘脸面’,也是每个村民的‘脸面’。要想把咱们的‘脸’洗干净,就要靠每位村民共同努力。希望各家把自家房前屋后打扫干净,划分卫生区,明确责任人,把省下的清理卫生费用,给大家发福利。”闻听此言,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在俺村,大到全村规划、物资采购、房屋分配,小到发生在一家一户但影响全局的事,都要走‘四议两公开’表决程序,真公开、真民主、真兑现,村民绝对不敢胡来。”村民孙先文告诉记者。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是有了《村规民约》和6个“雷打不动”,下元一村走出了一条“村美、民富、人和”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先后捧回了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森林乡村等9项国家级荣誉。
2016年,良好的村居环境和地理位置给下元一村引来了“金凤凰”——— 投资百亿元的“东方太阳城”落址天台山,仅土地、山场租赁一项,每年可让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紧接着,“天台山田园综合体”项目也落地下元一村,村民们纷纷变身为“工人”,去景区打工赚钱。
红瓦白墙、道路硬化、雨污分流,村貌亮丽,设施硬核;文体广场、街头公园、社区服务中心等一应俱全。如今村民们实现了“日常购物、一般性看病、文体娱乐、幼儿上学、学习技术、纠纷调解、一般事务办理”七个不出社区,生活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