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快陆海内外联动———
全媒体记者 胡艳敏
通讯员 刘书佳 王璐
春日黄海,碧空万里,海水湛蓝。3月26日,崭新的国产新能源电动微卡汽车整齐排列在山东港口日照港石臼港区码头前沿。不远处的海面上,200米长的“日照东方”轮鸣响汽笛,缓缓向岸边驶来。不久后,这些整装待发的新能源汽车将从日照港启航,通过“日照—平泽”航线,踏上出海之路。
“这是今年首批新能源电动汽车,通过山东港口对韩陆海联运快速服务通道,可节约15%综合成本,为客户打造了极为快速、经济、便捷的出口新通道。”日照港集发公司市场开发部副经理费洪涛说。
为了向出口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货物运输服务,日照港集发公司积极联手航运集团,实时掌握货物集港、通关、装船等进程,提前疏通集港流程、制定绑扎方案、高效快速装船,实现“前端集港—装船操作—完船疏港”环环相扣、无缝衔接,以一流的港口服务助推货物快速发运。
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山东港口地处“一带一路”海陆十字交汇点,同时作为RCEP面向日韩、东盟的“桥头堡”,是国际经贸流通的重要支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出海口”作用。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港,近年来,日照港把国际货运的“硬联通”作为抓手,把强大的综合服务“软联通”作为支撑,把同客户和共建国家“心联通”作为基础,推动各项要素便捷高效流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实现合作共赢。
心连千里,不以山海为远。借助“一带一路”资源优势,日照港连通世界之路越走越宽,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个港口建立贸易往来,通过49条内外贸集装箱航线,覆盖国内主要沿海港口及日韩、东南亚等,实现中欧、中亚班列常态化运营,为腹地企业构建起通畅的内外贸交通网络。
日照港不仅具备天然的海运区位优势,更有与港口相连的瓦日、新菏兖日两条千公里以上重载铁路,直通广阔的晋鲁豫腹地。
就在不久前,一批满载韩国家电产品的集装箱“漂洋过海”来到日照港,在石臼港区上岸后,运往港口场站进行装运,继而搭乘中欧班列经由霍尔果斯出境,15天后抵达捷克,实现“海上”丝路与“陆上”丝路的无缝衔接。
依托日照港铁路运输优势,越来越多的汽车配件、电子元器件、工业品、机械产品等货物,通过海铁联运运往中欧、中亚等地区。2022年,日照港海铁联运箱量同比增长11%。
货物流量带来了资源、资本、项目等要素的集聚。依托日照港物流枢纽功能,日照市已成为中欧班列开行城市中发运日韩货源量最多的城市,临港工业牢牢占据着日照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地位,产值、利润、利税占全市比重均达到80%。
日照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日照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55.5%。今年前两个月,日照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67%,对俄罗斯联邦、澳大利亚、东盟、韩国等贸易进出口增长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占全市进出口的“半壁江山”,外贸潜力正在加速释放。
作为引进来、走出去的“超级联系人”,日照港正成为区域内通往世界、链接全球重要的一环,加速从单一的物流节点向全程物流枢纽转变。近年来,日照港继续深挖多式联运业务潜力,提升港口对内陆腹地经济的带动力,实现海陆双向高效联动,推动区域产业、贸易发展和港产城融合发展。
广袤大地,日照港海铁联运的“钢铁长龙”疾驰千里,一路向西;面朝大海,万吨巨轮正乘风破浪,逐梦深蓝。面向未来,日照港将乘着“一带一路”东风,发挥海运、陆运叠加优势,续写更多“一带一路”驰骋山海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