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养老配餐工作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街头镇——
全媒体记者 林瀚
“走啊,去幸福食堂吃饭去!”
6月12日午餐时间,位于五莲县街头镇房家沟村村委的幸福食堂热闹了起来。镇中心厨房的送餐车,将热乎的饭菜送到5名老人的餐桌上。
“今天的菜不错,吃完一块儿出去遛个弯儿。”86岁的老人房克助一边用餐,一边和老伙计打着招呼。
“以前家里就自己一人,做饭太麻烦。现在这样挺好,每天饭菜不重样,不光口味好还健康卫生。”不少老人表示,在幸福食堂,花不了多少钱就可以吃好吃饱,生活十分滋润。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外流,农村老龄化现象突出,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成为农村养老的一大难题。
如何补足服务短板,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吃饭问题”,成为街头镇亟需破解的难题。
对此,街头镇从居民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需求出发,通过对全镇77个村庄进行样本调查,发现原有的“政府主导、村级参与、村民自发”互助养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农村养老迫切需要引入第三方市场化运作。
于是,该镇与山东恒德颐养集团合作,对全镇农村养老配餐工作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让农村老人从“没得吃”向“吃饱吃好”转变。
去年6月25日,街头镇“老有善养”集中配餐全面启动。投资120余万元改建了该镇敬老院,新建中心厨房1处、餐厅1处,购置送餐车3辆,并配备馒头机、蒸车等专业餐饮设备设施,尽全力满足全镇规模供餐需要。
作为合作方,恒德颐养按照统一用餐标准、统一人员制作、统一车辆配送的方式,每周5天按时集中为65个村的70岁以上老人配送午餐,确保“一荤一素一汤一主食”。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则选择送餐上门。
“每餐餐费标准是6元,老人只需交1元,其余费用由村集体和上级部门补贴。根据各村吃饭人数,我们事先把每村的热菜、主食分配好,配送车到村后,两三分钟就能把热菜、汤、主食端上桌。”中心厨房配餐相关负责人说道。
既让老人吃得舒心,又要吃得安心。街头镇坚持“多条腿”走路,整合各级、各方面资金,按照“县里拨一点、镇里拿一点、村里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方式,统筹解决保障资金问题。实行常态化督查,不定期到村入户走访,了解老人用餐需求,不断提升配餐质量,确保互助养老模式规范长效运行。
目前,街头镇全覆盖建设了幸福院、幸福食堂,集中供养老人1009人,参与配餐老人81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