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获得者牛修保
全媒体记者 厉倩
近日,莒县碁山镇褚家坡村村民牛修保收到从北京寄来的证书,他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同时获得日照市无偿献血奉献奖。
牛修保参与无偿献血已经17年,献血次数达91次,献血总量达到40100毫升(含献成分血)。之前他还荣获全国无偿献血金奖3次,银奖2次。牛修保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工,是什么让他如此热衷于无偿献血事业呢?
两次刻骨铭心的经历
提起与无偿献血的缘分,牛修保至今还心有余悸。2006年初,父亲因脑出血被送往县医院,那天大雪,路不好走,平时一个小时的车程,愣是走了两个小时,万幸抢救及时,父亲脱离了危险。
在他刚平复心情之时,同病房的病友却因为没有足够的血液,手术被一拖再拖,病人痛苦的表情,以及他身旁亲友焦急落泪的样子,都给牛修保以巨大的震撼:“原来血库缺血的时候是这么可怕,血液是这么重要!”一颗无偿献血的种子开始在他心里萌芽:“人生在世,一定要为社会做点有用的事,我要献血!”
父亲很快病愈出院,但牛修保却真真切切地把无偿献血提上了日程。最初由于他过于消瘦不能献血,牛修保便研究如何饮食、如何保持身体健康以便合格献血。
刚开始时妻子担心牛修保献血会影响身体,可她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让她彻底放下成见,支持牛修保继续献血。
2016年底,牛修保的妻子骑着摩托车不慎跌落两米深的坑沟里,头部受伤,紧急手术,缝了75针,需要大量输血,但是临近年关,医院根本没有充足的血液。
血液缺乏,妻子是否能挺过来是个未知数,在最无助的时候,他拿来十余年一大摞的献血证给医生和护士看,也许是多年的善举给了他善意的回报,医院最终调来1200毫升血液,妻子终于转危为安,度过了危险期。
牛修保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团圆,在妻子住院期间,他又为自己定下了新的人生目标:不但要成为无偿献血者,还要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为社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栉风沐雨 爱洒“两个家乡”
在牛修保的心里,一直有两个深爱的家乡,一个是生他养他的“家乡”——日照,另一个便是他为了更好生活而打拼的城市——浙江杭州。
每年,他都会把间隔期算好,过年回家的时候一定要在家乡献次血。在2020年疫情期间,牛修保接到莒县血站的紧急求助电话,可当时乡镇进城的车辆停运,又是大雾天气。情急之下,牛修保骑着摩托车行驶五十公里来到县城的献血屋。
当看到满身尘土的他,血站的两位工作人员忍不住热泪盈眶:“这么恶劣的天气,没想到您真的来了!”憨厚的他当时只说了一句:“需要用血的人会更急,我没什么。”
还有一次,牛修保收到日照中心血站的成分血告急信息,他立刻坐上城乡公交从碁山镇往莒县县城赶,准备换乘莒县到日照的公交车去献血。当再次传来病人急需用血的消息,牛修保干脆直接放弃了坐公交车的计划,直接从县城打出租车赶往日照市中心血站。
这些年无论在哪个“家乡”,他都会坚持定期献血,当看到成功捐献的血液,便仿佛看到一个得救的人,让他心里充满喜悦与满足。
加入“三献” 点燃生命之光
如今牛修保已经成功加入造血干细胞和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的队伍,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三献”志愿者,他始终信守一句话: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无偿献血的道路上,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平凡而又敢于奉献的牛修保,才保障了每个城市的血液充足,给予了无数人生的希望。
如今,在牛修保的影响下,正有无数个年轻热血的献血者追随而来,他刚刚成年的女儿,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