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审批做“减法”,为精准化、专业化服务做“加法”,用政府的“阳光雨露”助力企业的“茁壮成长”,日照——
统筹策划/刘新英 文字/陈雨桐 图片/李青 范成思
核心阅读
根植厚土,枝繁叶茂。
如果把企业比喻成一棵树,那么好的营商环境对企业成长来说,就像土壤、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必不可少。
“全力拼经济”是2023年的主旋律。对经济发展而言,营商环境是基础和保障。拼经济,拼的就是营商环境。为了让各种类型的经营主体“如鱼得水”,日照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创新体制机制,构筑高质量发展的更强“引力场”。
打造一片创新创业的沃土
上下联动,集成改革
7月7日,我市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聚力打造更高质量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会上,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范丰华表示:“全市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坚持‘服务企业贵在无事不扰、支持企业就要有求必应’原则,认真落实省市营商环境创新提升工作部署,始终把企业和群众满意作为第一目标。”
承诺的关键在于“兑现”。在日照经开区,市民王鹏成了“企业·家”服务专区一链办理新模式的受益者。萌生了创业想法后,王鹏来到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咨询,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他按照提示操作起来。“资料填写全在指尖,一张纸质证明没用到,就连身份证都可以通过‘无证明办事’系统共享获取。”王鹏表示,他只填写了股东、住所、经营范围等基本信息,不到40分钟,就拿到了营业执照,一家全新的冷链公司诞生了。
无独有偶。按照以往环评手续办理流程,五莲石材产业园49家企业需单独办理环评手续,编制49份环评报告,审批部门作出49份环评批复。
五莲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探索实施“打捆审批”,将同类型建设项目,打捆编制一个环评文件,由环评审批部门出具统一的环评批复,提高审批效能,让企业项目快引进、早落地、早投产。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清除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堵点,让市场主体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五莲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孙海滨说,“此次环评‘打捆审批’,可节省环评审批时间3个月,节省环评编制费用100余万元。”
日照以“放管服”为重点的系统改革工程,结合实施“双全双百”工程,聚焦企业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一件事”,推行集成办、一次办,累计推出65个“一件事一次办”场景,共办理事项15余万件。
为审批做“减法”,为精准化、专业化服务做“加法”,不仅极大便利了企业和群众,而且提高了审批效率,提升了审批服务便捷度和企业满意度,给“无事不扰”赋予了新内涵。
打造一片公平正义的净土
体制保障,法治护航
优化营商环境,还需要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来护航。
4月6日,我市召开平安日照法治日照建设工作会议,对健全法治日照建设推进机制,全力塑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紧接着,我市出台《日照市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依法保护企业产权等20条举措,全方位创新提升法治保障。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公平透明、可预期、有温度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带来了有力支撑,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
市民丁先生清楚地记得,去年6月15日他拨打日照“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其从日照高新区某公司离职后工资未结清,要求尽快完成支付。随后,热线办理中心将工单以“12345+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的方式转发至高新区党群工作部、人民调解室共同协调办理。经过面对面调解,双方很快达成和解,公司当日结清了丁先生的离职工资。
我市创新推进的“12345+调解”多元化解纠纷机制,通过深化流程再造,整合资源力量,强化源头治理、非诉解决,取得良好成效。2022年以来,线下调解7010余件,成功率约41.17%。
知识产权保护是保护创新的重要手段,更是打造优良营商环境的基础。
东港区检察院把知识产权检察作为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抓手,深耕案件办理,提升办案质效,着力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司法环境。该院选派经验丰富的检察官定期到企业进行走访座谈,针对企业需求提供法律服务,从源头上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山东美佳集团目前拥有注册商标10余个,检察官的到来对企业来说就像一场及时雨。“我们公司正面临策划解决企业品牌化战略遇到的难题,在商标注册方面,员工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检察官的普及对我们提前做好风险规避有很大的帮助……”集团副总裁费守成介绍。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我市致力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法治保障,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市场环境,让企业放手发展,让企业家安心经营。
打造一片成就梦想的乐土
优化服务,亲商助企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牵住“项目”这个牛鼻子”。而项目的招引建设,比的是政务服务,拼的是营商环境。对市场主体而言,良好的营商环境在于公平高效的办事体验,在于雪中送炭的帮助,在于贴心暖心的主动服务———
走进五莲县昌信工程机械项目施工现场,只见运料车辆往来穿梭,大型机械轰鸣作业,项目建设热火朝天。
对企业而言,时间就是效益。今年3月底,项目刚刚拿到施工许可证,300万元资金立即到位,项目开工在即,仅仅用了30天的时间,1号、2号车间独立基础浇筑完成工程量的50%,3号、5号车间地基基础及回填完成,进展迅速。
项目落地初期,审批手续、设施配套等一度成为困扰项目方最大的难题。对此,五莲县住建、电力、水务等部门立即行动,迅速推进解决路灯杆挪移、雨污水处理和通信等一系列问题,为项目建设扫清了障碍,解决了后顾之忧。
助企服务队成员每月深入包联项目、企业,对重点事项“一事一议”,与企业负责同志一起到外地拜访洽谈,不断完善园区配套……在项目招引的各个阶段,五莲接连出招,一切以企业需求为第一导向。
只有营商环境越来越好,项目推进效率才能越来越高。昌信工程高效推进的背后,是一场与时间的竞赛,更是五莲聚焦优化政务环境、助企纾困减负,激发企业创业创新动力,用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构筑高质量发展“硬支撑”的真实写照。
迈尔医疗产业园项目位于高新区生命大健康产业园内,项目投资6.2亿元,围绕数字化口腔医疗,建设国内首个智慧口腔产业链园区。
为满足区内企业扩大产能的需求,高新区仅用6个月时间就建设定制厂房8.8万平方米。“只用了270天,就把整个园区的规划建设问题全部解决了,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生产和研发的工作当中。”迈尔医疗总经理石永吉告诉记者。
把招商引资作为“重头戏”、把项目建设作为“牛鼻子”。全市各大园区立足当前的企业发展大环境、企业自身需求,以靠前精神、主动意识,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保障企业稳健发展。
6月28日,总投资10亿元、年产8万吨的上海高端紧固件项目在岚山经济开发区落地,项目从洽谈到签约仅用时43天。这期间,他们组织企业考察、方案承接、银行尽调、协议谈判等事宜,全部压茬推进,一气呵成。
“以拼抢的姿态抓招引、以专业的素养抓洽谈、以高效的节奏抓服务,以暖心的举措促合作,新形势下的招商引资工作一定是好的企业家、好的企业与好的营商环境的完美匹配。”岚山开发区负责人深有体会。
围绕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近年来,我市全力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让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生产力、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见效。
集成改革、政策协同、法治护航……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体现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向心力和执行力,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如今的日照,发展的多重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当下错综复杂的竞争环境、面对市场主体的殷殷期盼,日照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推动营商环境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实现新提升,致力追求在“营商”中“赢商”的城市引力之变。
短评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只有“更强音”
陈雨桐
对企业而言,营商环境是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一座城市的品牌、形象和城市的内质,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只有“更强音”。优化营商环境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过程,而是一个政企之间互相配合、磨砻淬砺的过程,只有不断推进合作治理理念,深刻认识营商环境的根本内涵和内在要求,方能行稳致远,共创佳绩。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城市发展。全市上下唯有勠力同心,凝聚共识,真正把营商环境的问题当作自己的“头等大事”来做,从一时一事做起,一点一滴做起,切实提高服务质效、积极化解企业难题、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才能让一个个项目健康成长,不断提升这座城市的产业实力和城市竞争力。
以“比学赶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加速疾行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征程上的日照人正努力扛起责任、立足自身、携手并进,不断推动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水平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