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模式赋能、人才赋能、载体赋能,五莲县——
现代农业孵化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通讯员 郭长刚
  “我们村合作社在县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孵化中心的精心培育和指导下,现有小国光、大樱桃等特色采摘园40多个,农家乐8家、精品民宿12家,可实现年收入700多万元,鼓起了村集体和村民的‘钱袋子’。”五莲县松柏镇窦家台子村党支部书记韩玉高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而产业振兴离不开科技支撑。五莲县创新打造县、乡、村三级农业孵化体系,加快培育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新型农业孵化主体,筑牢乡村振兴发展根基。
模式赋能,建成县级孵化中心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积极探索新路子、新模式。五莲县投资400余万元,在松柏镇建成占地1500平方米的全市首家县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孵化中心,探索出了一条“双孵”“双全”新模式,着力解决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普遍存在的“愁着不会干”“担心干不好”等问题,助力村集体经济实现“质”“量”齐升。
  孵化中心设置知识教学、产业指导、注册审批、运营保障、电子商务、分红指导、产品展示等7大功能区,成立县级“顾问团”,设立乡镇“代办员”,设立电商实训基地和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推动“农创客”将新思路、新技术、新业态带到乡村,探索实施集中孵化与跟踪孵化齐头并进的“双孵”模式,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发展思路,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供成立、运营、发展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双全”服务。目前,全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达到620家,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带动所有村庄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
人才赋能,搭建乡级创业舞台
锻造乡村振兴“先锋队”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这把“金钥匙”。五莲县户部乡素有“樱桃之乡”的美誉,政府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在宋家村基地建成冬暖式樱桃大棚43个,以“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合作社联盟”的服务思路,搭建创业“大棚”,扶持设施大棚樱桃产业发展,用一颗小樱桃,撬动了乡村振兴大产业。
  在果树大本营的有力带动下,成立了“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日照大樱桃产业服务团”,提供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创业指导等精准化服务,服务村庄40余个,培训2000余人次,持续“孵化”新型农民。成立樱桃合作社联盟,把分散经营的农民集中起来,加快技术推广、抱团发展,努力做到技术、质量、销售及品牌统一,让红彤彤的大樱桃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金果子”。目前,该县累计发展大樱桃种植超过6000余亩,“五莲樱桃”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年产值增至3.03亿元。
载体赋能,构建村级众创空间
按下产业发展“快进键”
  “以前各家各户分散经营,规模小,茶叶品质差,价格低,于是想通过‘茶文化产业谷众创空间’,把当地的茶叶资源整合起来,统一规划、抱团发展,帮扶老百姓增收致富。”山东振承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振承说,该公司现有优质茶园560亩,玫瑰园区1000余亩,为周边农户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机会,年均增收约2万元。
  茶文化产业谷众创空间,为初创企业提供办公场所、车间设备、技术培训等整套服务,目前,已孵化茶产业链企业40余家。同时,构建“茶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把茶叶种植销售、茶文化传播、茶艺旅游相结合,打造集观光、旅游、体验于一体的茶文化产业园,建成茶文化博物馆,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国际孔子茶文化节,做活茶经济,做优茶产业,拉长茶旅产业链条。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区域·五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现代农业孵化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