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规划引领统筹布局生态空间,数据管控实现矿山生态修复动态监测一屏掌控,全链条系统规范矿山生态修复,引入资金激发矿山生态修复市场活力,日照积极探索矿山修复治理——
“大生态”理念让矿山披绿生金
  

全媒体记者 刘江雪
  高速发展的日照,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68.5%,由于早期港口兴建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历史性原因,截至2021年,日照市废弃矿山图斑达653处。
  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和聚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创新思想嵌入到日照城市发展轨迹当中,高点布局、数据管控、引入市场运作、全链条生态化修复,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新模式也应运而生。
  以“一屏一带二网多点”为总体修复格局,日照统筹“山、水、林、田、海”系统修复,划分5大重点修复区域、4大生态修复分区,确定7大行动计划以及17类生态修复重点工程。
  同时,编制市县矿山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并编制印发全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既实现矿山生态修复“一盘棋”、规范化,又严格落实“边开采,边治理”,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依托卫星中心建设,日照建设矿山资源生态修复动态监测应用,通过时空信息数据建设与分析,构建“一个库+一张图+一张网”。对全市653个历史遗留矿山、32个生产矿山的矿山数据和卫星遥感动态监测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进行摸底,实时、动态展示矿山情况,打造矿山治理修复“一个库”;通过其不同时段采矿、修复活动痕迹变化信息,打造矿山治理修复时空展示分析的“一张图”,将矿山尤其是重点矿山的生产和修复边界与“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保障安全生产、安全修复,打造矿山治理修复安全“一张网”。
  全链条规范矿山生态修复的可喜成果,已经让东港区南湖镇狮子岭村的村民尝到了甜头。由于多年无序开采,山体地面破坏严重,高陡边坡林立,一座废弃采石场采矿存在严重视觉污染和安全隐患。
  在充分考虑安全性、生态恢复性、因地制宜原则的基础上,日照开始对此矿坑进行治理,设计修复面积795亩。截至目前,治理任务已完成,治理区地质环境条件得到了整体改善,可新增林地795亩,取得良好的经济、环境、生态效益。
  像这样的治理项目,在日照还有多个。
  对此,日照坚持“源头防范控增量,末端治理减存量,过程监管提质量”的全链条监管模式,从源头上严控新增生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从末端上解决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从过程监管上全面提升矿山生态修复质量,着重“抓两头促中间”,强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不仅在全省率先出台《日照市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和资金全链条管理办法》,还在全省率先编制地方性矿山生态修复绿化标准和验收规范,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验收程序、条件、内容等方面进行统一要求。
  在积极向上争引财政支持的同时,充分运用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激励政策,为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增加动力、激发活力、释放潜力,探索多模式、产业化治理,多渠道融资破解矿山生态修复资金瓶颈。自2018年以来,全市共争取上级专项资金8582万元,累计投资4亿余元,完成废弃矿山修复面积580余公顷。动态监管系统运行以来,实现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用地违法图斑“零新增”。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本市新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大生态”理念让矿山披绿生金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