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聚人气、接地气、扬正气的公益电影放映活动,让群众文化生活更加“有声有色”——
全媒体记者 李晓萌 通讯员 王迪
一台放映机,一张“小荧幕”,一部好电影,与人们的一张张笑脸相映成趣,组成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夜晚。
这个夏天,晚上在“家门口”看一场精彩的公益电影,成为日照人消夏的又一种打开方式。从城市到乡村,从社区到村居,从广场到景区,闪光的荧幕,让日照的夜色更加“有声有色”,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为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市民和游客夜间文化生活,今年以来,日照市、区(县)文化和旅游部门以公益电影放映为抓手,积极开展“电影进社区”“电影进校园”“电影进景区”“广场电影周”等特色电影放映活动,带动更多市民、游客喜欢电影、享受电影,让“沉浸式”观影体验成为暑期日照旅游的一道新的靓丽风景线。
创新电影“N进”方式 展映活动“聚人气”
近日,东夷小镇景区变得愈发热闹起来,一到晚上,露天电影准时开场,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前往纳凉观影。“虽然现在手机、电视看电影很方便,但大家一起看的感觉还是不一样。就像回到了小时候,重温儿时的欢乐,这感觉太好了!”在东夷小镇,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
盛夏时节,恰逢旅游旺季,日照积极组织开展“电影进景区”放映活动,先后走进东夷小镇、那·山海记忆集、多岛海等10个主要景区景点,持续丰富景区夜间休闲场景。
这是日照公益电影放映形式创新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日照以电影“N进”方式,营造观影氛围,扩大放映范围,提升放映效果。
策划开展以“共筑中国梦 携手向未来”为主题的“红色电影进校园”活动,深受师生欢迎和好评;日照“夏季黄河大集”暨2023日照文化旅游生活季广场电影放映周活动,每晚观影的市民游客成群结队、络绎不绝;“电影进景区”活动一个月内放映公益电影40场次以上,进一步拉动景区夜间消费。此外,各区县、各功能区纷纷开展“电影进社区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社区公益电影放映300余场次,观影1.2万余人次。
打造“公益电影+”模式 服务方式“接地气”
今夏,观看公益电影放映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生活方式。那么,该如何发挥其“一场多能”、寓教于乐的宣传作用,充分利用公益电影流动放映这一覆盖面广、频次高、贴近群众的活动方式,让理论政策、安全宣讲等“走新”又“走心”?
日照持续实施“公益电影+”模式,不断丰富放映内容,激发电影活力。今年“公益电影+政策”更为突出,莒县着力打造“电影下乡 政策上门”服务品牌,通过映前播放宣传政策、安全常识、防溺水等视频,让群众了解常识、学习政策,进一步拓宽政务公开渠道,促进政务公开工作真正面向群众、贴近群众、惠及群众。同时,创新打造“公益电影+安全宣讲”模式,让“公益电影+”更具特色。
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全面提升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旅游旺季景区及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多部门联合到辖区农村、社区开展“电影进乡村 安全在心中”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影片播放、宣传彩页发放,真正把交通安全知识送到广大游客及群众身边。
加大红色影片展映 爱国宣传“扬正气”
在日照,公益电影放映不仅聚人气、接地气,更时时刻刻传递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让红色文化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地“种”进人们心间。
今年以来,围绕“礼赞二十大·永远跟党走”这一主题,市、区(县)文化和旅游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礼赞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红色电影进社区、“庆七一·红色电影展映月”“红色电影进小区 爱国情怀入人心”“艺心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公益电影展播等多项红色电影展映活动,《跨过鸭绿江》《我和我的父辈》《战狼》等一批优秀爱国主义影片先后在社区、村居放映。
夜幕下,战火纷飞的年代,老一辈革命家保家卫国、奋不顾身的英勇形象一次次在荧幕上出现,不论是观影的老人还是懵懂的孩童,都被精彩的影片、感人的故事深深吸引。红色电影放映让观影群众的心灵受到洗礼,让爱国主义情怀在心底蔓延,受到了广大观影群众的喜爱和赞许。截至目前,全市已放映红色电影9000场次,观影人数超过18万人次。
接下来,日照还将进一步开拓更加惠民利民的公益电影放映活动,通过“公益电影+”新模式,最大限度提升放映工作的综合社会效益,让公益电影点亮日照的夜晚,丰富人们的生活,激发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