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慈善总会多措并举推动慈善事业不断向前
全媒体记者 王霞 通讯员 唐加勋
慈善事业是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一座城,不仅需要有巍然耸立的高楼大厦,也需要有向上向善的精神楼宇。
近年来,莒县慈善总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为依据,按照“以募集款物为重点、以扶危济困为己任、以慈善文化为导向、以慈善网络为载体”的工作思路,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使慈善事业取得了蓬勃发展。
加强慈善宣传,提升全民慈善意识
“您好,这是我们慈善总会印制的慈善活动明白纸,每人献出一份爱心,让我们的爱更有意义。”9月4日,在莒国古城,莒县慈善总会组织志愿者为群众发放慈善活动明白纸,宣传奉献爱心的好处、意义。
莒县慈善总会通过召开会议、媒体宣传、印制明白纸、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利用“中华慈善日”和“腾讯99公益日”等活动日和集市,组织志愿者、义工队伍到农村大集、城区公园、商业集聚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慈善宣传活动,通过对慈善法规、慈善文化、慈善典型的宣传,使广大群众对慈善事业有了新的认识,营造人人关心慈善、参与慈善的氛围,使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慈善队伍中来,为慈善事业添砖加瓦,助推慈善事业的发展。
“倘若人人心怀慈善,人人参与慈善,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美好。我们要通过讲好慈善故事,动员更多人参与慈善,做慈善。”莒县民政局党组成员、莒县慈善总会办公室主任张全祥说,衡量一个地方慈善事业发展得好不好,要看慈善能多大程度上成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其广度和深度决定这个地方慈善事业发展的高度。
创新募捐形式,拓宽募集资金渠道
募集资金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关键,是开展慈善救助的前提,也是慈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个个充满爱心的善举,打通了莒县慈善的“最后一公里”。
为了寻求更多的支持,莒县慈善总会向社会发出书面倡议,倡导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扶老、救孤、助残”等慈善活动,为困难群体捐款、捐物。
在践行“慈心一日捐”、项目募捐、定向捐赠等已有募捐方式的同时,莒县慈善总会积极探索“互联网+慈善”新模式,创新开发了“首善之莒 从‘慈’开始”微信募捐小程序,发挥线上募捐的优势,并鼓励企业、个人设立慈善冠名基金,创新设立社区基金,以拓宽慈善募集渠道,壮大慈善资源规模。
一连串数字见证莒县慈善发展之路。
自去年以来,莒县共募集善款326 . 9万元;设立企业冠名基金1个,启动资金1.5万元;设立社区基金5个,共募集社区爱心资金11.5万元。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莒县慈善总会服务内容,从传统的扶危济困向多领域需求拓展,已涵盖扶贫帮困、医疗卫生、助老助残、妇幼福利、青少年发展、社区治理、便民服务等诸多领域,慈善的足迹遍布莒县大地,慈善成果精彩纷呈。
开展慈善救助,践行慈善事业宗旨
一座城,因为慈善而温暖;一座城,因为公益而幸福。
无论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上,还是在参与扶老、助残等行动中,莒县慈善总会迸发出磅礴力量。
今年以来,莒县慈善总会相继开展了“慈善暖冬”项目、“莒力助·慈助康”大病救助项目、“莒力助·情暖夕阳”端午助老项目、“爱心复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救助项目、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项目、“养老扶老助老”项目,共发放救助款150 . 9万元,救助745人次。
刘官庄镇西营墩村低保对象张某某,患有白血病,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报销后,个人负担超过10万元,莒县慈善总会了解情况后,给予其2万元救助款。
“我们本着‘慈善为人,扶危济困’的工作理念,科学规划慈善救助项目,通过开展救助活动,尽力解决困难群体的燃眉之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张全祥说。
近年来,莒县慈善总会不断拓展公益项目,目前,全县慈善项目8个,各类公益慈善项目直接惠及群众2130余人。
深化自身建设,提高慈善社会公信力
发展慈善事业,必须把慈善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做到依法办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为慈善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也让慈善的种子遍地开花,莒县慈善总会严格按照慈善组织《章程》开展各项工作,建立健全慈善工作制度,恪守慈善宗旨,由会员大会或理事会会议集体通过重大决策,强化自我约束能力,并组织慈善工作人员定期学习与慈善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提高慈善队伍的整体素质。莒县慈善总会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社会公信力普遍提高。
在善款使用上,莒县慈善总会按照《慈善法》和捐赠款物接收、使用、管理的规定,严格善款审批程序,并定期对资金使用、财务管理、救助项目落实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用好捐赠者的每一分钱,让捐赠者放心。
莒县慈善总会发起成立基金会的次数逐年递增,有大型企业,也有小型公司,还有由爱心个人发起或联合发起的活跃在基层的“草根”慈善组织。在莒县大地,一群人正在用实践证明,慈善人人可为,而人人慈善也可为人人带来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