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宗杰 卢松 报道
本报讯 9月1日,岚山区召开“助力乡村振兴”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区市场监管局、区供销联社、岚山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在乡村振兴领域采取的系列措施和亮点经验,并回答提问。
据悉,在市场监管领域,该区突出“安全”“发展”“秩序”三个关键词,发挥监管服务职能优势,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工作成效。紧盯行业特色、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对全区茶叶生产加工单位和“一老一小”饮食安全开展集中整治,保障茶叶质量合格,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在农村地区开展产品质量风险隐患排查和监督抽查,全面提高农村地区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知识产权和质量品牌培育,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商标、专利、标准、质量认证等方式提升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开展质押融资,切实为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开展对农村电商经营业户的培训指导,提升法律意识,合法规范经营。持续开展打击传销宣传,提高农村群众防范和抵制传销的能力。
服务“三农”方面,岚山区供销联社聚集“供销合作社+涉农企业+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三方资源优势,打造全产业链托管服务模式,助力“日照绿茶”提质增效;探索推广“村党组织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全程托管+保底收益+约定提成”的大田托管服务模式,带动农户和村集体经济增收;打通农产品上行渠道,深入推动岚山千汇仓储超市暨供销电商直播馆项目的建设及运营;积极向省供销供应链管理集团推介岚山本土农产品,全面打通与省供销供应链管理集团的商品流通双向渠道。
生态环保方面,该区以全面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成立由24个部门单位组成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聚力打造生态美丽宜居样板区;统筹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农村黑臭水体、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处理等工作,着力解决村容村貌“脏、乱、差”等突出环境问题;开展重点流域水质超标隐患排查,实施川子河生态修复、绣针河河槽疏浚、弯沟河入河口整治工程,聚力做优水环境;创新建立“专班+专家组”工作模式,建设大气环境超级站、VOCs监测站,实现精准管控,靶向治理,构建“智慧治气”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