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东港区实施“学习增信”“海曲新声”“理论+”三大工程
基层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

  本报通讯员 李扬 丁瑜 报道
  本报讯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近日,东港区秦楼街道理论宣讲志愿者在碧霞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分享《梁家河》内容,通过书中小故事为群众讲大道理。
  近年来,东港区创新实施“学习增信”“海曲新声”“理论+”三大工程,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理论宣讲为途径,以理论活动为拉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实施“学习增信”工程,在理论学习中巩固理想信念。该区充分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带动作用,注重交流研讨,加强学思用转化。创新落实中心组“双向旁听”制度,在常态化“自上而下”理论学习中心组旁听制度的基础上,推动列席旁听向基层延伸,邀请各镇(街道)“向上”列席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现双向监督、双向激励。
  同时,突出群体特色,拓展学习广度。在机关,开展“机关先锋讲堂”培训,通过交流座谈、学习分享会等方式学理论。在学校,将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在农村(社区),利用主题党日、乡村夜校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在妇女群众中,开展灵活机动的庭院学习、舞前学习。在青年群体中,发挥青年讲师团、青年大学习等载体的作用,将理论学习融入日常、学在经常。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城市书房等阵地,也专门设置理论学习专区,确立“理论宣讲日”,开展学习交流、分享会。
  理论宣讲是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千家万户的重要途径。东港区组织实施“海曲新声”工程,通过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不断扩大理论学习的范围。建立“1+N”宣讲品牌阵地,以区级“海曲新声”品牌为统领,东港区各镇(街道)确立了“石臼说”等各具特色的宣讲子品牌,形成一镇一品牌的宣讲格局。开设“海曲新声”理论学习宣讲模块,录制并播放“中国梦·新时代·新使命”系列网络宣讲视频23期,延伸宣讲网络阵地。
  充实区、镇(街道)、村三级宣讲力量,该区组建了常态化+专题宣讲队伍和各系统领域队伍,开展对象化、互动化宣讲。组织宣讲骨干参加宣讲培训3次,培训宣讲骨干100余名,以学促练、以赛练兵。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演讲、科长讲堂等活动,培养和锻炼基层理论宣讲人才。今年以来,全区共开展宣讲7000余场,受众260余万人次。
  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才能真正发挥其力量。东港区实施“理论+”工程,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学习趣味。结合重大时间节点,在曙光小学党史教育基地、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实践展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开展“理论+学习强国”活动,借助“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海量资源,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理论宣讲、知识竞赛等群众性活动。开展“理论+文艺”宣传活动,结合“文化进万家”活动,创作一批相声、小品等文艺类宣讲作品,开展“村晚”“春风诵读”“同唱一首歌”等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融于其中,增强基层理论宣传的感染力、吸引力和生命力。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区域·东港】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基层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