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力戒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

  林虎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基本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到基层调研是一件好事情,可以接近基层的干部群众,可以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没有对客观实际的深入了解,没有对国情民意的切身体验,就很难形成正确的认识、作出正确的决策。
   形式主义的种种表现,其共性是“虚”字当头、“空”字挂帅,中看不中用。而调查研究一头连着决策,一头系着民心。一旦流于形式,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形成新的问题,不仅服务不了决策,还会带偏决策,不仅增进不了同群众的感情,还会影响干群关系。
  力戒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要厚植为民情怀。任何形式主义都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群众生活在基层,接触最广、感受最深、了解最多,自然在调查研究中最有发言权。要践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掏出心窝子和他们交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正把群众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发现出来、反映上来、破解开来。
  力戒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要突出“深”,扑下身子接地气。调查研究,贵在扑下身子接地气。这是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基本功”。要主动到情况最为复杂、矛盾最为集中、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去,同广大群众心贴心交流,同基层干部实打实沟通,让干部和群众打消顾虑、敞开心扉,这样才能把各方面的情况掌握清楚。要善于站在群众的立场、群众的角度、群众的感情想问题,“脚”上粘“泥”,手”上捧“土”,用群众听得懂、能意会、可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做到群众关心什么就注重了解什么,坚持堵点痛点在哪里就着重去哪里调研,把民本情怀、问题导向、实事求是贯穿始终并融入其中。坚决避免拈轻怕重、避实就虚,坚决杜绝浮于表面、不深不透,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力戒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要注重发挥“研”的作用。开展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问题,既要注重“调”的过程,更要注重“研”的过程。调研调研,不仅要调查,还要研究出可行措施,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否则,也就失去了调研的意义。因此,要做好调研的“后半篇”文章,有效总结创造的好经验好办法,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深刻原因,科学分析工作的推进情况,制定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破解困扰基层的难题,使调研有成果、有实效。
  力戒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需多方发力。作为受调研地,应从地方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把调研当做一次全面体检的好机会,亮一亮“后院”和“角落”,晒一晒不足和缺陷,不怕伤筋动骨、不畏揭丑亮短,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创作剧本”,从而防止调研中的形式主义。同时制度设计还需精准发力,划出调查研究的底线红线,探索调查研究叫停机制,对调研安排不合理、主题设置不明确、报告内容不扎实的,立即叫停、严肃问责。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调查研究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一种见诸实践的科学。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调查研究对于工作的重要性,要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把调查研究成果真正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理论创新】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力戒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