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就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展专题询问侧记
全媒体记者 蒋月阳 黄建玲
一言一语察民意,一问一答应民生。
10月27日,市十九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三次会议,一场“大考”也同期举行———由市人大常委会相关专委委员及人大代表组成的“考官团”,向民政、教育、公安等近十个部门发问,政府部门诚恳作答,既答出了责任和担当,也明确了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思路和举措,“一问一答”之间,坚定了全市上下共同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询问开始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洪福为本场询问定下“规矩”———不穿靴戴帽,回答直奔主题。为了使在场人员对这次专题询问的背景和前期开展的工作有一个详细了解,现场还播放了短片《阳光护花 照亮未来 共同织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防护网》。
“作为市未成年人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民政局是如何发挥作用,协调推动全市未成年人保护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做好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构建好未成年人保护‘六位一体’工作机制?”杨洪福首先发问。“我们将从机制、制度、平台、品牌四个维度发力,发挥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牵头部门作用,持续抓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贯彻实施,护航全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市民政局局长柳爱东首个上台应答。
“这些年,听说不少中小学生中出现了孤僻、厌学、不愿与家长沟通等心理健康问题,这个现象也是许多老师家长的焦虑点,请问教育部门,有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欺凌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我市在有效预防校园欺凌发生方面做了哪些预防工作?在构建校园欺凌应对处置机制方面,又有哪些举措?”
……
紧接着,委员杜庆森就接连向教育部门抛出两个问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潘明福从打造“家校社网”全环境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通过“教育为先,预防为主,保护为要,法治为基”原则构建预防和处置学生欺凌工作机制两个维度做了应答。
围绕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娱乐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等问题,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都做了相应作答。频繁地发问,深度地追问,“考官团”询问的问题一个比一个专业具体,一个比一个更有辣味,现场精彩连连。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深入宣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及合法权益,倾力打造了“阳光护花 照亮未来”市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品牌,一批为民实事落实落地,全市未保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为推动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市人大常委会对未成年人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并进行了此次专题询问,作为2023年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
专题询问“问”什么,怎么“问”?如何确保“考题”精准、问出实效?为了确保本次专题询问“问得准、答得实、见成效”,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先后在媒体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建议,到信访部门及政务热线查阅档案资料,深入教育、政法及基层单位走访,委托市未成年人保护专业代表小组开展基层社区走访调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
询问现场,还通过“日照人大履职通”小程序面向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进行现场直播,场外的人大代表们也接连提出一系列群众关切的专业问题。市人大常委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代表小组代表张立就将关注点聚焦于“商家雇佣未成年人”的问题,市人社局局长马明成表示:“人社局前期专门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研,发现我市雇佣未成年人现象较少,但我们也将继续加大对未成年工登记备案工作的开展力度,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查处违法使用童工行为,督促企业依法依规使用工人,防止触碰童工‘高压线’。”
近两个小时的“问答交锋”,“考官团”犀利发问,问出了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到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关键处和薄弱点;政府部门诚恳作答,答出了责任和担当,也明确了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监护人以及其他成年人的共同责任,未成年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位一体”保护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询问环节结束后,还对各个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了满意度测评,现场公布测评结果。市政府及未成年人保护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均表示,会对专题询问中提出的问题、执法检查报告提出的建议和会后形成的审议意见一并进行认真研究,逐一制定整改措施,集中抓好整改,并在三个月内将整改情况报告报市人大常委会,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持续关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围绕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方式,持续加强跟踪监督,适时对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办,督促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加强联动配合,不断提高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水平,为全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更好地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