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刀郎之乡的原野,为什么如此动人?
—写在五征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之际
图片

  统筹/李叶青 采写/全媒体记者 宋庆艳 陈蕾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引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创新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
  2010年以来,五征集团按照党中央关于“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决策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发挥产业、技术、资金、文化等优势,在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累计投入3.8亿元,他们把三农情怀洒在这片热土上,把一粒粒希望的种子播种在南疆广袤的原野上,寒来暑往,辛勤耕耘,直至把戈壁荒滩变成良田万顷,把大漠瀚海变成宜居之地,把这里变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美好家园,树立起一座同心、同梦、同行的民族团结丰碑!
  2023年,五征集团在国家民委、全国工商联举办的“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推进会上受邀作典型发言。
  金秋时节,喜报传来——2024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五征集团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五征之树在瀚海扎根,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共同走向现代化——
  五征拖拉机奔驰在南疆大地,戈壁荒滩变成沃野万里
  深秋时节,我们驱车行驶在五征集团建在麦盖提的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棉田、稻田、辣椒园等农田在苍茫原野里渐次出现,如大自然在大地上绘就的一幅幅美妙画作。
  谁能想到,这里曾是遍地盐碱土壤的戈壁荒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没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也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时光回溯。
  1999年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五项主要任务,吹响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号角。
  2010年8月,五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卫东随山东省党政考察团来到新疆喀什地区进行商务考察。大片戈壁滩、沙尘暴、道路差、农村穷,这是姜卫东喀什之行最直观的感受。
  必须为这里做点什么!
  经过详细了解喀什地区的资源、产业现状,已在农业机械装备领域深耕近40年的姜卫东立足优势,找到了发展的契合点:农业是喀什最具优势的产业,如果把山东农业大省的优势、五征的农业装备优势发挥运用到麦盖提,一方面为企业产品试验、试制、研发创造一个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农业园区利用产业来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企业自身也会随之发展壮大。
  决定了就要全力以赴!
  不久,五征集团的援疆战略规划正式公布——投资2亿元在麦盖提成立新疆五征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五征”),建设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实施产业援疆,实现产业西进。
  2010年10月6日,时任五征集团车身分公司综合办主任的王付全,受命负责新疆五征的筹备和运营。他率领另外8名五征老同事组成筹建小组,来到麦盖提,开启了一段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
  麦盖提县是“刀郎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刀郎之乡”。其位于新疆西南部,三面环沙,是全国唯一嵌入沙漠的县,自然环境非常恶劣。
  没有办公场所,他们就租用乡里农机站大院,吃住学习都在里面,啃干馕、喝咸水;没有可借鉴经验,一切都靠自己干,而且要快!2010年11月,就完成了项目规划、测绘,12月份开始土地整平。
  2011年1月14日,新疆五征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麦盖提县工商局登记成立。同时,建设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山东省援疆工作指挥部、日照市援疆工作指挥部的大力支持,进展速度很快。
  项目虽然确定了,但要把戈壁荒滩变成良田万顷,谈何容易?
  要种地,先改土。在集团总部的倾力支持下,新疆五征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土壤平整改良和基础建设——
  瞧!雷诺曼1804和1454两台大马力拖拉机在荒滩沙地里穿梭自如,完成100亩土地耕地、整平、起垄,只需 6小时!
  看!通过五征农机设备进行土地深松、平整、起垄、施肥、播种、覆膜、压土,1000亩棉花仅用了3天就播种完毕!
  “设施农业”的概念走进了西部边陲,吹响了边疆贫困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冲锋号。
  2023年4月,新疆五征与麦盖提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国家级粮棉产业园建设框架协议,计划投资2亿元,新流转土地10万亩。现已种植小麦5万亩,粮棉产业园初具规模。
  随着事业发展,公司员工也快速增加。维吾尔族姑娘热依汗姑·艾尼瓦尔今年22岁,作为片区长的她管理着1019亩棉田。60多岁的藏族妇女孟秀兰,和团队一起管理着约5000亩棉田。
  如今,在新疆五征的员工中,有汉族、维吾尔族、藏族、彝族4个民族,大家携手奋斗,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村企联建绘就共融共富“同心圆”,五征之力在荒滩结果——
  “不长草的地方”变成安居乐业的家园
  民族团结是助推共同富裕的“发动机”。扎根边疆14年来,五征集团始终坚持民生为先、共同富裕的民族团结理念,把贫瘠的戈壁荒滩变成了幸福家园。
  麦盖提县希依提墩乡喀克夏勒村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的一个村庄,维吾尔语意为“不长草的地方”。
  如今的村庄道路平整宽阔,一排排红色砖房规整稳固,村里商铺、文化广场、卫生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们悠然自得。
  变化始自2010年五征集团确定在麦盖提规划建设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而喀克夏勒村恰在园区规划范围内。
  当时的喀克夏勒村有105户600多口人,沿着叶尔羌河分散居住。为了彻底帮助村子脱贫,2011年,五征集团与该村结对共建,出资1500万元,结合自治区和喀什地区安居项目配套资金,拿出产业园内靠近巴莎公路最好的一块地,为村民新建了105户高标准安居房,对喀克夏勒村实施了整体搬迁,实现了家家通自来水、天然气,家家有庭院经济。
  2012年,村民们从土坯房搬进安居房,人人乐开了花。
  除了让村民住上新房子,还得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经过调研谋划,五征集团创新性地提出了“村企联建”模式,决定投资2000多万元,将村庄及周边土地整体流转给新疆五征,农户承包地、自留地、林果地全部按照每亩600元进行流转。土地流转后,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在新疆五征经过培训后成为拖拉机手、棉花、苗木管理等产业工人,既解决了就业,也实现了二次增收。全村直接受益81户288人,户均纯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
  新疆五征对流转土地进行集中连片规模化整治改良,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土地利用率提高80%,节省种植成本40%,产量提高25%。
  走进村里的阿布都热衣木·阿布都热西提家,院里的葡萄藤下一片清幽,一亩庭院的小天地里温馨舒适。
  2019年,阿布都热衣木到新疆五征工作,现担任生产部生产三科三片区片区长,管理着1156亩红龙23号辣椒。他既是公司的重要管理人员,也是村里的后备干部。
  “现在我每年的收入基本在8万元左右。有了钱以后我们把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还买了一辆小汽车,生活越来越好了。”阿布都热衣木说。
  不仅是村里人到新疆五征任职,新疆五征的员工也到村里任职,这种深度共建有力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新疆五征总经理王付全,成为村民们的贴心人。“有困难就找老王!”成了当地的一句口头禅。
  通过“村企联建”,新疆五征架起了民族融合发展的“同心桥”,不仅使园区的面积翻了番,就业岗位翻了番,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了191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一跃成为全县最高,快步进入城镇化,该村成为喀什地区“村企联建”第一村。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技术队伍,五征之智在大漠开花——
  成为五征拖拉机手,他们很自豪
  在喀克夏勒村,村民们以到新疆五征工作为荣,他们在那里不仅能挣钱,还能学到一门技术。我们在采访中听到了“三兄弟拖拉机手”的故事。
  这哥仨在喀克夏勒村是“名人”。老大玉苏甫·艾买提以前在家里种地,2011年来到新疆五征开拖拉机,工资待遇很好,这让他的弟弟们很是羡慕。之后,老三司马义·艾买提和老二阿卜都热依木·艾买提相继成为新疆五征的拖拉机手。
  “我们在五征努力工作,就会有幸福的生活!”老二阿卜都热依木·艾买提兴奋地说。
  发展至今,新疆五征已成为当地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领军者。公司通过“村企联建”模式,成立了南疆最大的农机合作社——— 麦盖提县惠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农业全程机械化作业,配套了采棉机、青贮打包机等各类大中型农业机械70余台套,为村民提供约80个就业岗位,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超过15万亩。“三兄弟拖拉机手”也是其中的成员。
  这些熟练的农机手只是五征集团技术援疆的缩影。自2014年以来,五征集团在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连续多年举办“五征杯”中国农机手大赛省际赛40余场,近2000余名民族地区农机手参赛,促进了民族地区农机手操作能力和维护保养能力的提升。
  我们又来到设施农业花卉育苗示范区内,但见百花齐放、绿意盎然,这里每年对外提供各种蔬菜、花卉和树木的种苗约400万株。附近的村民不仅能在这里就业,还能学到专业的育苗知识。
  在园区的国家级多浪羊保种场,我们看到了一群体格高大、前后躯丰满、鼻梁隆起、耳朵长而宽的多浪羊。
  据了解,五征集团于2014年投资1500万元建设多浪羊繁育示范基地,2019年该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多浪羊保种场。在科研团队的努力下,场区建立了两年三产、四季均衡配种产羔的高效繁育技术体系,有力促进了多浪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还成立了新疆五征绿色养殖合作社,为贫困户和社员免费提供种羊羔,待养成后合作社再以市场价格进行回收,养殖规模扩大了,社员和贫困户腰包也鼓起来了。
  截至目前,五征集团在新疆的产业园区面积已达到4万亩,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业、种植业、养殖业、苗木培育等产业板块在当地常年用工近300人,季节性用工约500人,让村民成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时代“新农人”。
  心手相牵,五征之爱共暖山海——
  同吃一桌饭,同唱一首歌,同爱一个家
  “你看,这就是你送来的那两棵梨树,长得好吧?来,尝一个梨!”
  “这梨还是和以前一样甜!”
  9月6日,在新疆五征大院内的两棵梨树下,王付全和71岁的希依提墩乡艾力克坎土曼村村民艾克木·卡斯木开心地叙旧。“非常感谢共产党,是共产党让我们过上这么好的日子;非常佩服五征公司,能把这一片土地弄得这么好。今天你们所有人都到我家里做客,不去不行!”说到这里,艾克木·卡斯木的嘴角溢满了笑容。
  2013年春天,新疆五征启动园区绿化,急需各类苗木,艾克木·卡斯木听说后,把自家栽植的梨树刨了两棵,亲自开着拖拉机送到了新疆五征,并且分文未收。从此,这两棵梨树肩并肩地在新疆五征园区的院子里扎下了根,见证着维汉之间水乳交融的民族情谊。
  喀克夏勒村姑娘帕提古丽·艾麦尔和河南籍小伙卜雪兵是在新疆五征工作的一对夫妻,他们的故事要从广场上的一次邂逅说起。
  2019年,帕提古丽·艾麦尔在县城广场上跳舞时被一位汉族青年卜雪兵不小心撞了一下,随着一声“对不起”,两人开启了一段美好的爱情。结婚后,帕提古丽辞掉原来的工作,后来卜雪兵的小买卖也因疫情原因停滞了,到哪里找份稳定且收入好的工作呢?
  后来,在喀克夏勒村党支部书记艾克白尔·塞买提的介绍下,2022年3月,帕提古丽来到新疆五征工作,成为一名生产部统计员;2023年3月,卜雪兵也来到新疆五征工作,现已是管理1700亩棉花和玉米的片区长。夫妻俩的工资每月加起来过万元。稳定的工作、良好的待遇,让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掀开了新的篇章,还添了一个可爱的男宝宝。
  帕提古丽说,最让她感动的是,宝宝一百天的时候,公司特意为宝宝举行了“百日宴”,共同祈福这个“五征的孩子”快乐成长。
  在新疆五征,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日益密切,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日益浓厚——— 开展民族团结“结对子”活动,在公司夜校里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每年还组织员工赴五征集团进行交流学习……
  “每到古尔邦节、肉孜节,或者村里有结婚等活动,我们都会请五征的汉族兄弟到家里做客;每年春节、中秋节,五征也邀请村民参加公司活动,我们就像一家人。”艾克白尔·塞买提说。
  9月6日下午,我们应邀来到给新疆五征送梨树的老人艾克木·卡斯木家里做客。
  艾克木·卡斯木把我们带到房间里坐下,他的老伴拿出西瓜、甜瓜、梨、葡萄,又端上刚炖得香喷喷的玉米羊肉,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都摆了出来。
  大家相谈甚欢。分别时,我们走得很远了,回头看时,艾克木·卡斯木和家人还在向我们挥手……
  若不是亲如一家、情同手足,若不是同枝相连、同气相通,怎会有温暖的一幕又一幕?
  若不是情系三农、倾心付出,若不是苦干实干、不懈奋斗,怎会有如画家园、如花笑脸?
  是的。在这片广袤的原野上,五征人一路播撒希望的种子,把无畏的勇气、满腔的热忱、忘我的付出镌刻在这片土地上,把戈壁荒滩变成了五彩画卷,变成了我们共同的家园!
  (本版图片由全媒体记者 王敬之 提供)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聚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刀郎之乡的原野,为什么如此动人?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