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费洪芹
田野,孕育着丰收的希冀;乡村,奏响着振兴的乐章。
回看2024年,日照大地处处呈现新图景:一个个生机勃勃的涉农项目加速推进,一座座如诗如画的美丽村庄焕发新颜,一张张满是幸福的灿烂笑脸惬意绽放……
这一年,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全域谋划、陆海统筹、城乡融合,坚持片区化推进、项目化实施、全要素保障,聚焦“项目突破年”,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2024年共争引省级以上资金6.26亿元;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4.42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全省第一。一产增加值145.1亿元,同比增速4.6%。
深耕沃野,必有繁花。听,这里正在奏响“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的奋进篇章——
藏粮于地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农,天下之大本。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一年来,我市狠抓稳产保供,扎紧“米袋子”,拎好“菜篮子”,端稳“肉盘子”,稳步增强农业生产能力,保持了全市农业农村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抓粮食生产。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全市夏粮面积78.71万亩、总产6.98亿斤,增幅全省第五;单产443.21公斤/亩,增幅全省第三。
抓重要农产品保障。“菜篮子”总量充足,全年果、菜产量分别稳定在76万吨、150万吨左右。前三季度全市肉蛋奶产量39.89万吨、产值59.86亿元,增幅分别居全省第九、第五。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保障粮食安全,就要守住耕地红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好,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好建设好。一年来,我市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惠农补贴政策,有力保障种粮农民收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以“三农”之稳奠基经济社会发展之稳。
抓高标准农田。以“市场化运作、信息化管理、社会化参与”为思路,推广“日照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探索低山丘陵高标准农田项目运行管护有效路径,支持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6.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发现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抓农业保险。全省首创蓝莓地方特色优势险种,累计为东港区1.02万亩蓝莓提供了3065万元的风险保障,有效保障特色品种效益发展。开展生猪价格“保险+期货”莒县试点,累计为投保养殖户提供风险保障6876万元。
一系列利长远、稳根本、打基础的思路落地成章,一个个重实效、出实招、解难题的举措迎难而生,我市全力保障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不减,产量稳中有增。2024年粮食面积、产量、单产持续保持“三增”,全面完成省、市指标任务。
一粒粮食,昭示的是农之大者。当丰收的喜悦弥漫田野,一棒棒金灿灿的玉米占满农家院墙,一张张质朴的笑脸是对耕耘最高的礼赞,也生动印证了乡村振兴的脚步越走越坚实,道路越来越宽广。
特色取胜
壮大乡村富民产业
位于江北绿茶第一镇—— 巨峰镇的薄家口村,垄垄茶树排列整齐、村庄环境洁净优美、农民生活有滋有味,一幅“农”墨重彩的画卷尽情铺展。
日照绿茶,不仅是富民强市的特色产业和乡村振兴支柱产业,更是一块“金字招牌”。一年来,我市深入实施“谷雨工程”,进一步修订《日照绿茶母子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公布施行全省首部茶叶保护条例《日照市日照绿茶保护管理条例》。“日照绿茶”品牌荣获福布斯中国茶行业系列推选年度茶区域公用品牌,首次入选《2 0 2 4中国茶区域公用品牌TOP50》榜单,品牌价值62.07亿元。
走进日照三兴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之所及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面条加工厂内机器轰鸣作响,流水线高效运转,散发着麦香的挂面,源源不断地装入袋中,只待运往市场。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2024年,日照三兴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争创为第八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市总数达到5个),业态扩展到粮食深加工领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何闯出一条立体发展、品质优先、特色取胜的发展之路?我市将目光锁定在科技创新上,不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争引“茶叶产业提质增效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山东省日照市国家葡萄种苗繁育基地”等科技项目7个;
——遴选市级农业主推技术12项,发布市级主推技术41项主导品种51个,莒县珍贵种质资源“马种穇”被评为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优异种质资源名录;
——首创茶园“春虫秋防”技术被写进农业农村部夏秋季茶叶生产管理指导意见,山东蓝思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蓝思猪配套系”获国家级认证。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在招贤曲坊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化温室大棚里,一串串外表鲜亮红润的小番茄不仅长势喜人,也孕育着广阔前景,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唯有眼界宽,方有天地阔。2024年,莒县招贤镇争创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五莲县争创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为我市第一个、全省第六个;岚山区入围山东省县域数字农业发展县创建名单,为我市首个入围区县,有效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和美乡村
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要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4年11月13日,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上,我市作典型发言。
乡村,不再是单一供给农产品的地方,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一年来,我市探索覆盖全体农村人口工作机制,创新“乡村医疗互助”化解返贫风险,2024年参加试点的3个乡镇6.97万群众筹集628.6万元,医疗互助补助2742人次321.68万元。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帮扶成效,精准落实好帮扶政策,抓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强化帮扶项目管理。已投入各级衔接资金3.33亿元、实施各类衔接资金项目87个。
这就意味着,脱贫群众看得起病,帮扶有政策,日子有奔头,愿望不断实现,生活更上一层楼……穿行在我市乡村的大街小巷,一步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乡村千姿百态,各显特点。
面对人民群众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期待,日照该如何落子布局、加快推进?一年来,我市坚持片区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累计谋划打造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27个,其中,乡村振兴省级示范区7个,争创数量居全省第一梯队。
值得一提的是,五莲县于里镇彩票公益金项目顺利通过国家乡村振兴局终期验收评估,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评审中再次荣获“A”等次评价,是目前全省唯一的双“A”评价项目。岚山区茶乡凤鸣、甲子春望片区接续连片打造,被抽取代表山东省参加国家衔接资金绩效评价,成绩优秀(山东省是东部地区9省市唯一获A等次省份),累计获得奖励资金800万元。
村庄靓起来,家园美起来。环境的改善,促进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观,百姓逐渐告别“路旁柴成堆,院里存粪堆,厨房不见白,黑烟满村飞”的景象。
“美”是题中之义,“和”是必答之卷。我市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岚山区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成为继五莲县之后我市第二个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市累计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166个,提升打造市级和美乡村575个。
一条条笔直的马路串联起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农房,屋场院落干净整洁……时下的和美乡村,宜居宜业成为最醒目的“标签”。
改革创新
点燃现代农业引擎
创新强、产业兴,驱动现代农业“大步走”。
产业发展好不好需要用富民“尺子”去衡量。一年来,我市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力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一批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涵盖了全市农、林、牧、副和农产品加工等各个方面,服务涉及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据统计,已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4家,市级以上引领型家庭农场283家、农民合作社357家,50亩以上种粮大户750家。
应运出台《日照市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发挥“齐鲁富民贷”“富民振兴贷”等乡村振兴金融信贷拳头产品作用,累计提供各类资金扶持41亿余元,惠农好政策真正嵌入产业发展中,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日照作为全省首个开展“整市推进”基层兽医机构效能评估工作地级市,工作得到国家评估专家组高度评价。
每一次提升,都源于内生动力的点燃。每一次升级,带来的必然是质的飞跃。
成功承办2024年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3处农民田间学校荣获“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称号,4人入选第二批高素质农民大师……“新农人”如雨后春笋般搭着乡村发展的快车,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兴农人”、主力军,诠释着勤劳致富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愿景,展示着农业蓬勃发展的崭新气象。
改革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一年来,我市抓好农村改革试点,有序推进五莲县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东港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备案制试点和莒县解决承包地细碎化试点。五莲县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经验做法获省农业农村厅推介。我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创新举措被农业农村部印发推广。
如今,现代化农业的气息正一天天改变着农村的面貌,乡亲们唠的话题有了“提质”“增速”“业态”等新鲜词。
2025年已开启,市农业农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守底线、抓项目、兴产业、促改革的基本思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笃定目标,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这一连串的梦想,正照亮在日照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