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为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两城街道一次性签约托管土地 5327 亩,土地托管工作持续推进——
土地托管“托”出多方收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全媒体记者 王季平
  愁眉不展,2024年初,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两城街道青岗沟村村民贾玉民,因为耕地流出整改,将自家耕地上种植的杨树进行了清理,并被告知这块地是耕地,不能随意更改用途。贾玉民却犯了难,自己常年在外务工,没时间在家耕种,这地怎么办?
  喜笑颜开,2024年底,贾玉民自己没下地自家耕地不仅种上了小麦,而且每年每亩地保底收益800元。这下子烦心事解决了,不但不用种地,还有钱收。
  由忧到喜,全因两城街道开展全域土地托管试点。
  2024年10月4日,两城街道15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与供销社系统的山东供销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顺利签约,开展“双社共建”,一次性签约托管土地5327亩,为全市一次性托管面积最大区域,是全省首批全域土地托管的试点街道,这个比例还将持续上升。
“谁来种地”——探索土地托管让群众后顾无忧
  2024年初,两城街道通过土地流出整改,让5200余亩变更用途的土地恢复为耕地,维护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然而,耕种问题却让很多群众犯了难。
  两城街道整治的流出土地大多是因为群众没时间耕种,导致耕地撂荒或是在耕地上种植树木。“耕地恢复了却没人种,怎么办?”成为很多群众的普遍疑问,让两城街道党工委开始思考地谁来种的问题。
  另外,农民种地成本增加,种地积极性不高制约着农民收入,而且村里人越来越少、越来越老,耕地撂荒或粗放式种植也是逐年增多。
  土地分散经营,地力差、劳力弱、规模小、收入低、经营散,再加上农田里有大量的田垄,无法实现集中连片耕种,“种地”一定程度上成为农民的一种负担。
  谁来种地?
  “这些现象普遍存在全街道各个村庄。”两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李宜鑫说道,现实倒逼他们不断探索,以适应农业生产、农村发展的新形势。
  于是,经市供销社牵头推动,又多方考察,土地托管逐渐成为两城街道选定用来解决农民种地问题的良策。
  土地托管虽不是新事物,但也不是一蹴而就能成功的。
  于是,两城街道党工委牵头抓总,成立工作专班,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挂帅,班子成员、副科级干部、管区书记全部参与,以党建引领土地托管全过程,工作专班每周召开 一次碰头会议,统筹托管总进度,研究解决存在问题。
  两城街道的土地托管,就是在不改变现有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的前提下,省供发集团对土地进行连片种植和服务,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集约化,农民成了收租的“甩手掌柜”,可以有时间去寻找其他能赚钱的工作,种地的事则托管给省供发集团。
  “我跟省供发集团相关工作人员走遍街道大大小小耕地,找出适合连片经营的土地,不能盲目托管。”李宜鑫表示,土地托管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必须注意每一个细节,不让群众失望。
  两城街道与省供发集团工作人员经过两个多月的实地考察,目前已签约托管土地5327亩,托管工作还在继续推进中。
“如何收益”——助农增收、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托管收益如何分配?
  根据协议,本次土地托管采取“全程托管+保底+分红”方式,由省供发集团全程管理种植,保底收入每亩800元,按比例给村集体分红。根据约定和粗略计算,每亩预计可获得收益分红300元左右。
  预计收益可观,但首次开展全域土地托管的两城街道仍是耐心、细心地向群众解释政策,慢慢消除群众疑虑。
  该街道先后召开 3次村支部书记会议,管区分别召开村两委干部会议,宣传土地托管工作;每个村则是通过微信群,发放《土地托管政策明白纸》,以及村集体大喇叭对托管政策详解,帮助村民算好“经济账”。
  “我平常在胶州工作,没有精力种地了,正好赶上村里组织土地托管,不仅不用来回跑忙地里的活了,而且可以安心在外打工。”说起土地托管,两城街道红旗村村民张世攀可高兴了。
  “村里群众很快认识到土地托管的益处,纷纷来签下《土地委托管理协议书》。”在两城街道红旗村党支部书记张华磊说道,对于仍有疑虑的群众,该街道科级包村干部与村干部一一入户帮他们认真讲明政策。
  “放心吧,咱们这是土地委托管理,地还是咱们的。你看,咱们确权证上都标注好经纬度范围了,丢不了。”
  “托管后旱涝保收每年每亩800元,咱们不用看天吃饭了。”
  “托管后就放心给孩子照顾娃了,不用惦记家里这块地了。”
  ……
  “土地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托管与否必须群众自愿。”李宜鑫介绍,对于暂时不想进行托管的群众他们尊重个人意见。
  两城街道首批15个村将土地进行托管,该街道首批托管区域选取推进较快、村民意愿集中、率先达到托管面积要求的村先行先试,打造典型,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周边村主动参与,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规模。
“怎么种地”——让土地连片规模经营
  2024年10月15日开始,两城街道将腾空土地交省供发集团管理种植,截至11月24日,符合条件5327亩托管地块冬小麦已全部种植完成,小麦长势良好。
  李宜鑫说,土地托管,释放规模效应。土地零散,种植费力、成本高,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将各家的小地块集聚成片,便于机械化、智能化农业装备应用,这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生产的核心,也是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
  在红旗千亩土地托管示范片区,放眼望去,成片的麦苗长势喜人,给广阔的田野铺上了绿色的“地毯”,为冬日的大地增添了色彩和生机。
  省供发集团通过托管,把“小田块”变成“大场田”,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等难题,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
  无人机喷药、机械化收割、秸秆还田……这种土地托管模式,不光解放了劳动力,还解决了大部分耕地无人种、无力种的问题,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土地资源。
  农业要强,离不开科技支撑。
  “省供发集团的种植真的科学、高效。小麦种植前,专家专门采集土样,针对土质实况,配比的肥料。”两城街道青岗沟村党支部书记安佰记说,省供发集团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对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和应用,他自己种了一辈子地,看到托管后的土地被好好善待,对接下来说服更多村民进行土地托管更有信心了。
  “小麦管理的每个环节村里都会全程跟进,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等都会全程监督,既是为了保障粮食收成,又便于日后核算成本。”安佰记表示,按照目前小麦的长势,来年有个好收成不是问题。
  “利用今冬明春有利时机,街道还将继续开展第二批土地托管扩面工作。”李宜鑫表示,在第一批试点形成效益的基础上,将更多的村纳入土地托管大盘子,助推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推动街道种植业走上整体规模化发展之路,力争用3年左右实现全域土地托管。
  两城街道接下来还将稳步扩大托管土地规模,促进村集体增收见效,配合抓好种植管理工作,争取高标田项目建设……新一年的计划就像一颗颗金色的种子,将在两城街道的土地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9 版:两会特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土地托管“托”出多方收益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